(若大家喜歡我鏡頭下的馬拉松風景,不妨Click樂施會的標誌,資助他們的扶貧工作)

2013年4月3日星期三

水泥上種花.《SportSoho》.四月

 


牛津大學的Green Templeton書院,每年都有一個給全世界記者進修的半年課程,名額約三十人左右,由新聞通訊社路透社贊助。我無緣成為書院的訪問學人,但旁聽了不少公開講座,部分還有三文治果汁提供,既可以擴闊眼界、又可以醫肚省錢。

有一次講座請了《泰唔士報》一名資深記者。他說甚麼大部分已忘記了,我只記得一句話:「寫作如戰爭,是與愚昧交戰。」這是支持他一直寫下去的信念。

香港馬拉松的書寫,過往只有學者、精英、醫生和教練談,講的也是訓練、訓練和訓練。我寫了幾年馬拉松,很慶幸這塊從來無人經營的荒地,近年多了不少新的作者,由蔡東豪開始,還有的金融界朋友「好不主席」、姚崢嶸、張亮等。

多了我們這些休閒跑手的寫作,亦令更多人明白,馬拉松除了訓練以外,還有很多東西可以談,而蔡東豪、劉細良、梁文道及宋漢生創辦的《主場新聞》(thehousenews.com)算是香港寫馬拉松的最大陣地,刊載了更多筆名文章。《am730》逢周五副刊亦有我的朋友「孖九」和「園丁」,懂日文的「孖九」是駐日本的記者,若對東洋跑有興趣,文仔以外記住留意他。

台灣方面更蓬勃,最值得推介的是張嘉哲在don1don.com的專欄。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張嘉哲是去年倫敦奥運、代表台灣出戰的精英跑手(最佳時間為兩小時十五分),他不只跑得,而且還talk得和寫得。張嘉哲很願意分享內心的想法,讀過他的訪問後,已有一見如故的感覺,也不會隱瞞自己喜歡看女生,「先求帥、再求快」[1]是他的名言。

香港,印象中也沒有多少精英跑手會寫作。

「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懐民曾說,雲門的成長如「水泥地上種花」一様。令馬拉松變得更好、更美又何嘗不是?回想我們這些人寫了三、四年,基本上全世界最好的比賽、道理和例子都已寫過了,但渣打馬拉松的改善何其少。除了終於在終點派發獎牌、改了一段賽道入市區、Tee終於有新設計、今年不趕派食物的途人,香港與東京、與六大馬拉松的距離,仍是以光年計算。

每次到外國,特別是日本的比賽,感受民眾、義工的熱情和無私奉獻食物,把最好的道路封給我們跑,精心策劃每個打氣表演,我都覺得既感動又慚愧,你我只是萍水相逢,但因馬拉松的關係,讓我們相遇了。從你手上取過米果後,你我此生不會再相遇。

我們惟一可以報答的,是努力以筆作戰、影響更多的人、一起努力改變香港的比賽和文化,在這塊水泥地上種花,令你們國民的跑友來到香港時,一様享受這種天堂級的比賽。

這是我們對你的最大回報。


[1] 訪問見:don1don.blogspot.com/2012/06/blog-post_472.html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