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曾想計劃一個安藤忠雄建築 X 日本馬拉松之旅,很希望親眼看到光之教堂那個發光的十字架,但後來去了英國讀書,建築 X 馬拉松Crossover之旅只好無限期押後。回香港後,放假也是往歐洲大陸跑,日本已經不在計劃旅行的雷達範圍內,幻想的旅程淪為八萬五的泡沫,已經不提不存在了,不知何時可以實現。
但今年年底開辦的大阪和神戶馬拉松,令安藤忠雄建築 X 馬拉松之旅復活!有幸獲邀做特約記者報道兩個比賽,遺忘了的夢忽然變成真實的旅程。安藤忠雄是大阪人,住吉的長屋和光之教堂在大阪,六甲的住宅在神戶,還有大阪府立近飛鳥博物館、大阪府立狹山池博物館、兵庫縣立新美術館...大會的行程只有四天三夜,只希望仍擠到一點自由時間朝聖,按圖索驥找一兩個建築。
美術館應該不難找,但教堂和民居有難度了。住吉的長屋原來在網上找不到地址,因為長屋只是一般住吉區的民居,當地人也不知道這間屋有啥特別,不明白為甚麼這麼多華人要去這間屋拍照,一些台灣博客拍了些照片,但指示也極不清楚,沒有可能找到。
光之教堂在大阪市郊,下火車後還要轉巴士,據台灣博客說平日去好像要預約,但星期天要跑馬拉松,也不可能參與一次光之教堂的崇拜...即使去到大阪,也不代表近在咫尺。至於淡路島的夢舞臺、水御堂更遠,除非有多三四天時間,否則只好留待下次了。
安藤忠雄的著作和自述很有感染力,完全讓你感受他對建築、對生活、對自己的要求,充滿澎湃的戰鬥力,還記得第一次讀的時候,心裡燃起的火如醍醐灌頂,讓你明白生活應該要怎樣過,應該為甚麼而奮鬥,如激怒的狂牛要衝破欄柵,改變一潭死水的現狀。
每次重讀,都會想起當年那股不甘於現狀的怒火。風平浪靜的生活過久了,是需要一點衝擊和提點,為甚麼生活是需要怒憤和不安,這樣才可以逼你前進與突破。
抄錄一段他的文字,節錄於《安藤忠雄的都市彷徨.巴塞隆那二》:
「...一九六九年事務所剛成立的時候,沒有接到任何委托項目,在沒有冷氣、大約只有三百呎的房間裡,我總是在床上注視著天花板輾轉難眠。那個時候的憤怒真的激發了我自身的野性吧。現在看來,自己仍覺得我初期的作品是相當強勢。
然而,我認為必須經過歲月的考驗。不管是誰,如果說一輩子只有一次振作或爆發的經驗,那是比較容易的。但在有限的生涯中,能像畢加索那樣反複數次爆發,除了必須維持那股猩猩一般的野性之外,我想真正的才能是更重要的。
人類社會的欄柵是肉眼無法看到的,在混混沌沌中,就算是真正具有野性的猩猩,也會遺憾地變成慣於被飼養在動物園裡的猩猩。
如同酷似猩猩的畢加索一樣,我最近在照鏡子時,曾自問是否已失去那股野性的光輝?...」
不用看唐英年也知道,做人太幸福肯定不是好事,沒有那股懷才不遇的憤怒,安藤也不會有今天的成就。我們都要祈求上帝,不要挪走我們的試煉,但請幫助我們戰勝。
2 則留言:
師兄,真羨慕您呢...
小弟將會參加下年東京馬拉松,您曾跑過嗎?可否分享一點心得?
東京一定係正野。我未參加過,身邊得多朋友去過,如果落雨會幾凍,只希望未來有機會,獲邀去東京試路了。
版主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