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大家喜歡我鏡頭下的馬拉松風景,不妨Click樂施會的標誌,資助他們的扶貧工作)

2008年10月10日星期五

Not enough training, not enough training. And not enough training!

If you’re a long-distance runner who trains hard every day, your knees are your weak point. Every time your feet hit the ground when you run, it’s shock equivalent to three times your weight, and this repeats itself perhaps over ten thousand times a day. (P.127)

There are three reasons I failed. Not enough training. Not enough training. And not enough training. (P.54)

傷患對運動員,如影隨身,業餘運動員也是。身邊跑馬拉松的人,沒有多少過沒有傷,像村上春樹這種,連熱身也不用、筋也不用拉,頭十公里當熱身的跑手,沒有多少個。談傷膝的部份,在《What I talk about when I talk about running》只有一兩三頁紙,也沒有甚麼療傷秘方。

村上自謙只是上天對他特別好,他就是那種,可以日日跑、跑很長很長,不會受傷的跑手。村上肯定不是有神功護體,不會受傷是因為他恒常練習。例如:我的練習只及村上的五分一,但我今年參加的比賽,比他多六倍,沒有大傷患已謝天謝地。以尼斯湖馬拉松為例,右膝跑完後的當晚,上落樓梯已開始痛,也是貼了兩次撒隆適及用護膝,過兩天後才復完不痛。

為了準備十一月初的紐約馬拉松,村上儲了這麼多哩數:

June 156 miles (36 miles per week)
July 186 miles (43 miles per week)
August 217 miles (50 miles per week)
September 186 miles (43 miles per week)

他每天跑十公里,年中無休。我操得最好那段日子,也是一周最多跑三天,每次五公里至十五公里不等。大部份馬拉松參加者,都是像我這種嘍囉蛋散,有多少人可以每天操練這麼多?操練不夠,肌肉強度承受力不夠,身體負荷不了,膝頭強烈撞擊幾小時,又怎可能跑完不會痛?

所以,不少參賽者是熬不住整個比賽,不外是傷出、退出、或時間太慢被趕上車,能完成馬拉松比賽的跑手,通常只有2/3至3/4。以尼斯湖馬拉松為例,參加人數有2200人,但完成比賽約有1400人。換言之,有800人沒有出席或無法完成。

時間超過五小時的參加者,到後段通常都會步行,沒有力氣跑下去了。沒有多少人,參加第一次馬拉松前,會試一次跑42.195公里,確保自己有能力完成才報名,但村上就是在練跑的過程中,發現自己可以跑一個馬拉松後,才萌生參加馬拉松的念頭!

沒有人的第一個馬拉松,比村上更「型」。有些東西,我們可以改變,我們總可以刷新個人最佳時間,但人生第一個馬拉松在那裡跑、那裡完成,我們是無法「篡改」,無論你日後跑多少海外的、沙漠、超級馬拉松、100公里。村上選了在希臘,馬拉松的發源地跑,他沒有參加比賽,只是自己一個人,由雅典跑到小鎮馬拉松,重跑當年那個兵,向雅典城報喜訊的一條路,沿途沒有封路、沒有水站,只有一隊採訪隊跟他。

我呢?隔音屏障、污染、甚麼也看不清楚的特區!報名那一刻,也沒有考慮第一個比賽,是否要選一個,聽起來「勁」一點的地方?也沒有料到,原來出國跑也不是太難。所以友好D,我很羨慕你,你雖然在香港傷出,但塞翁失馬,雖然你第一個馬仍然是香港,但你第一個完成的馬,是在愛丁堡!

1 則留言:

匿名 說...

村上真浩!在希臘跑!!!!!你也不錯,香港, 小城滿是跑手. 另一種經驗. 我也是從未參加,跑了第一個馬拉松後,才喜歡參加馬拉松,可惜失敗. 回想起...除了要跑青馬..最重要是要做一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挑戰自已,令自已重新振作,完成論文.跑步, 原來可以好學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