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初收到香港旅發局註英國辦事處的宣傳電郵,其中一項推廣渣打馬拉松,最後一句是這樣寫:「Go and cheer on this year runners along the route and experience this amazing sporting event.」若真的有英國跑手,誤以為香港的賽道兩旁真的可以go and cheer on而遠到前來參加,肯定會大失所望兼要旅發局回水,因為渣打馬拉松絕大部分路段都是一般人無法前往的高速公路。
宣傳其實可以坦白一點,告訴英國跑手:「嗱,你想跑渣打馬拉松,請將倫敦馬拉松萬人空巷、夾道歡迎的經驗抹走。唔該你早啲起身,呢個比賽五點幾六點要開始,參加十公里的記住跑慢啲,如果你參加挑戰組,分分鐘跑完都未有早茶飲!
唔好期望香港人會go and cheer on,因為起步時間太早,想觀戰的市民好難起到身,不過起到身又無用,絕大部分路段都喺行人止步。事實上,這個城市的市民都幾冷淡。無辦法啦,香港人搵食至上,賽會與香港政府亦無乜諗過,將馬拉松包裝為新年花車巡遊、襯虛睇煙花的群眾盛會,我哋旅發局想改善亦話唔到事。
仲有呀,呢個賽道好多橋、好多隧道同高速公路,青馬大橋風景好,但隧道的空氣的確麻麻。當你跑完一條又一條,你可能覺得駛唔駛咁多呀?仲有一大段喺公速公路上來回重覆,而最後幾公里更要急上斜,由海底跑上天橋,足以成為全世界最難的比賽之一!」
渣打賽道乏味,跑手沒有機會走入尋常百姓家,體驗香港各區的街道文化,固然與主辦的田總與政府無心推動有關。但即使下任特首宣佈,香港馬拉松要超倫敦趕紐約,圍觀的市民群眾要多於東京,目標是爭取一半跑手來自中國以外,香港也難以像倫敦和東京一樣,整整42.195公里都是鬧市街道。因為香港的城市規劃基本上是把街道、街鋪和舊建築殺掉,土地動輒要賣數十億元,只有大發展商才可以參與這個遊戲,附有街鋪的單幢建築不符合成本效益。
這種發展模式無法孕育街道文化,只生產如怪獸般的商場、千篇一律的屋苑和公共屋村。庫房漲了、地產商肥了、賺錢至上取代一切價值觀,但小市民生計沒有改善,輸掉的是香港地道文化與靈魂。
具體的例子是將軍澳,一個數十萬人的社區,全是由一個個獨立的屋苑及屋村,胡亂拼湊結合。整個區沒有街道可以聚人流,店舖只可以在領匯商場、私人屋苑及地鐵上蓋商場經營,所謂的豪宅樓盤是一座座的保壘,居民的起居飲食、小商戶的生計全在保壘以內。
發展商很精明的,賣只賣樓上的住宅,商場的店鋪全屬非賣品,商舖由幾個發展商壟斷,提供豐厚穩定的收入,沒有街鋪的競爭,租金豈會下跌?
更可怕是,這些保壘式的豪宅樓盤已在市區不斷蔓生,還有市建局在灣仔拔起舊樓的重建項目。香港人已沒有多少行街的空間,因為街鋪買少見少,餘下的租金被炒至天價,趕走了老字號、地道平民美食,換來為內地旅客服務的連鎖店、珠寶店。
再過二十年,當灣仔、旺角等僅餘的老區和街鋪也被哥斯拉式的酒店、海景豪宅、反光玻璃商場吞噬後,地產商應該爭取主辦馬拉松回饋社會。讓馬拉松賽道成為新盤巡禮,每個水站掛上「XX城特約」、「XX灣贊助」的牌,每個年齡組別的馬拉松冠軍可獲得即將入伙的豪宅「XX軒」兩房單位。
在沒有樓女朋友不嫁的壓力下,香港運動員的速度肯定大幅提升,可以與肯雅選手一較高下,甚至有望在奧運爭標。特首政府屆時豈敢振振有詞,要大家天未光出門口跑步,拒絕封市中心的路給馬拉松?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