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希望意外發生,坊間最流行的意見是歸咎田總,把馬拉松包裝成盛事,欠缺訓練的市民也來「襯虛」,所以經常釀出人命。甚至有個別意見,不要再辦馬拉松好了。
任何運動都有意外,英超NBA甚至高爾夫球也一樣有人猝死,除非是延誤失救或水站不足,否則不能把責任全歸咎於比賽。事實上,猝死危殆的參加者,絕大多數都是有訓練,希望拼更好的時間,在最後一刻發力衝線,所以不少意外在賽事末段或結束後發生,襯虛者不介意在青馬大橋拍照後上車,絕不會強求完成「搵命搏」。
如何減低意外機會,世界各地沒有主流方法。法國、意大利和葡萄牙的比賽,要求跑手出示醫生紙才可以取號碼布,一般會問參加者的病歷、有沒有癥狀、家族成員有沒有先天性心臟病、每天的訓練情況,然後判斷參加者是否合格。
日本東京馬拉松不要求醫生紙,但會給參加者一張「Health Check List」,內有八條問題,例如:參加者有沒有做定期身體檢查、有沒有曾經失去知覺、有沒有高血壓等,並建議有疑問的參加者與醫生討論。英國、西班牙和挪威等不需要任何醫生證明。
要避免意外,最重要是跑手量力而為,不要為拼時間而超越負荷,若你是Mind over Body的信徒,更應先做詳細身體檢查,以避免隱性心臟病的意外。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