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大家喜歡我鏡頭下的馬拉松風景,不妨Click樂施會的標誌,資助他們的扶貧工作)

2009年11月23日星期一

柏林圍牆、巴勒斯坦及政改


刊於11月22日《明報》星期日副刊

Dear A,

這個月,天天看新聞,都有柏林圍牆倒下、捷克天鵝絨革命二十周年的回顧。不知香港傳媒報導了多少?有沒有談「六四」對蘇東波的影響?

但我印象最深刻的新聞,倒是一則笑料,法國總統薩爾科齊在Facebook貼了一張相,他與友人拿了個小鎚仔,一同在敲柏林圍牆,證明他對東歐民主化有「貢獻」,結果被法國傳媒指他不可能在場,只是想趁機抽水搏懵邀功。香港都好像有報導?

薩爾科齊「自稱」有份拆牆,令我想起煲呔曾「堅決否認」參與民主歌聲獻中華。但薩爾科齊還是高尚一點,至少他認為民主、自由值得歌頌,但我們的煲呔曾巴不得與民主、自由劃清界線的咀臉,太令人倒胃了。

今天我們歌頌柏林圍牆倒下,但仍然屹立、牢不可破的圍牆仍有千千萬萬,無論是巴勒斯坦的圍牆、中國互聯網的金盾、還是阻礙雙普選的中央。薩爾科齊只是政客,因為他只會抽柏林圍牆水,不會拿鎚仔去拆以色列築的圍牆。他不是村上春樹,不會永遠站在雞蛋的一方。

巴勒斯坦人的顛沛流離,肯定是這世紀最大的悲劇,要說這一段悲劇,三天三夜也談不完。

一次世界大戰末期,德國與統治中東奧圖曼帝國戰敗已成定局,英法密謀瓜分中東,英國視伊拉克、約旦和巴勒斯坦囊中物,法國希望得到敍利亞和黎巴嫩。多得猶太人的遊說,英國政府於1917年頒布Balfour Declaration,宣佈英國支持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家園(National Home)。

巴勒斯坦人一直居於這裡,他們也希望建國,怎可能把土地交給猶太人?英治期間,巴勒斯坦人不斷反抗,更於1936年發動武裝鬥爭。英國政府最終明白,給猶太人統治巴勒斯坦地根本不可行,英國終於在提出「讓步方案」,建議把巴勒斯坦地分為兩半,一邊是以色列、另一邊是巴勒斯坦。

二次世界大戰,猶太人慘遭納粹德國屠殺震驚全世界,支持猶太人建國得到國際社會支持。但德國人殘害猶太人的結果,是由巴勒斯坦人去賠償,從他們的家園中劃一塊地給猶太人。

1947年,聯合國正式表決方案。從來佔少數的猶太人,可以分一半土地建國,高興也來不及了,但巴勒斯坦人誓死反對。33票支持、13票反對下,聯合國通過方案,內戰隨即爆發,鄰近的阿拉伯國家也向剛建國以色列宣戰。以色列最後戰勝,並從巴勒斯坦手上,取得更多的土地,遠多於聯合國的建議。其餘的土地,則由參戰的約旦和埃及控制。

自Balfour Declaration以來,巴勒斯坦人反對所有讓猶太人建國的方案,絕不向英政府妥協。可惜政治從來是不講理由、不講道德、不講公義,只講強權,一百年快過去了,猶太人贏盡所有土地,巴人仍然一無所有。

在以色列的高牆和坦克前,巴勒斯坦的石頭永遠是那麼渺小和脆弱;獨裁的中央政府,根本不會把香港要普選的聲音放在眼內。一種悲劇,以不同形式在世界各地重覆,由回歸到今天,特區政府提出一個又一個方案,這些方案既不公義(例如:保留功能組別)又荒謬(例如:特首委任的區議員可以選特首),民主派一次又一次反對。

這個新方案大概逃不過被否決的命運,然後雙方互相指責,指對方拖慢民主進程。

每次寫巴勒斯坦立國抗爭,我都想起香港爭民主。我有時想,是否應汲取五十年前巴勒斯坦人的教訓,試試接受一次?

或者我太天真。

巴勒斯坦人原本還對奧巴馬有點期望,但當國務卿希拉莉最近轉軚,暗許以色列繼續在佔領區殖民後,巴人對奧巴馬徹底失望。反正死路一條,不如單方面宣佈獨立好了,抗爭了一生的巴勒斯坦自治政治主席阿javascript:void(0)巴斯也意興闌珊,不如退出政壇好了。

但宣佈獨立有用嗎?若美國不支持,巴人可以趕走有核武的以軍嗎?怕且連聯合國議程也上不了。

民主派也一樣,留在這種制度幹嗎?不要五區總辭了,全部一起辭職吧。(原文沒有這句。)

我大概不會看到巴勒斯坦立國的一天。我相信七十八歲老翁的兒子,有生之年也不會看到香港有雙普選。

HY

3 則留言:

匿名 說...

你幾時變得如此「成熟」?還記得我們想在英國找個房子?什麼時候回來?tim

Chong Hiu-yeung (莊曉陽) 說...

十二月三號返來囉!好彩有工返,如果唔係,就唔會返黎囉!

Rafael Lam 說...

Hello! 我從Y.Blog搬過來Blogsopt了,地方舒服多,請多多指教呀! ^.^

這真是很好的旅遊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