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大家喜歡我鏡頭下的馬拉松風景,不妨Click樂施會的標誌,資助他們的扶貧工作)

2012年2月26日星期日

東京馬拉松Expo一.東京靚女多

五年前去東京,當時都唔覺東京女生靚靚,而家終於明白點解,原來靚女都去晒馬拉松Expo!呢張個造型設計真係絕,如果有個真人係度宣傳,東京馬拉松參加人數實衝破十萬。

點解日本男生和女生都同樣愛跑步?唔駛我解,大家都明啦!

賽前留影,記住樣塊號碼布出嚟,寫返句打氣的說話。

仲可以畀你扮攞冠軍,有靚女頒個獎座畀你!東京地鐵是其中一個贊助商。

航空公司也有贊助馬拉松,多個宣傳機會。當一個比賽畀一兩個贊助商天價包起,賺錢的是賽會,失去的是比賽的多元。

還有朝日啤派,Zero alcohol。無人會話馬拉松點解派啤酒,係咪影響表現,因為東京馬拉松已是一個讓所有人都可以參與的大型Event/Party,唔單只係比賽咁簡單,最重要係搞得大、搞得好玩、連唔跑的都可以參與。

安田美沙子是藝人,馬拉松Expo幫Nike講Talk分享跑步心得,可惜人太多,逼唔到入去影相,只好海報當真人。

東京馬拉松報名費中,有3000Yen是給慈善團體的捐款。

試飲試飲!

繼續係賽前影相,靚女都好努力嗌咪叫人留影,好好氣氛。

2012年2月23日星期四

香港如何辦好國際馬拉松.《am730》.23/2

(第一次在am730寫長文)

本周日舉行的東京馬拉松,是最受香港跑手歡迎的外國馬拉松比賽。雖然今年只是第六屆賽事,但東京馬拉松已冒升為最頂尖的國際賽事,兩次打破世界紀錄的埃塞俄比亞名宿基比沙拉斯(Halie Gerbrselassie)更會在東京亮相。

去過東京馬拉松的跑手就明白,渣打馬拉松這項所謂的「國際知名體壇盛事」,根本無法與東京比較,兩者相差有如拿唐英年跟馬英九比。東京可以為馬拉松封路一整天,賽道兩旁有過百萬市民鼓掌打氣,品嘗過東京馬拉松的九大簋後,再也嚼不下渣打這盤色香味俱無的隔夜飯。

當然渣打馬拉松不是一無是處,至少渣打比台南馬拉松好,跑手不用停紅綠燈;主辦比賽的中華民國路跑協會也不比田總廉潔,曾因帳目問題遭台北地檢署調查。渣打也不會出現泰國蘇梅馬拉松情況,中間少了幾塊公里牌,你不知道有沒有跑錯路,更不會發生廈門馬拉松大規模作弊的醜聞。但號稱國際都會的香港,不應該跟蘇梅島、台南或廈門比,只是政府不曉得甚麼是一流的馬拉松,是是旦旦的田總也沒有熱誠和格局,辦一個比得上倫敦、紐約、東京和柏林的比賽。傳媒以「嘉年華」、「盛會」及「國際知名體壇盛事」形容渣打馬拉松,恐怕只是「神聖羅馬帝國」式的誤會。

我們的比賽既不是「嘉年華」、又非「盛會」、更不是「國際知名體壇盛事」、甚至連馬拉松也稱不上,因為絕大部分的參加者只是跑十公里及跑半馬,比賽的馬拉松「含量」極低,全馬參加者不足兩成。

或者有人會覺得,半夜三更出門口跑步很「型」、港鐵提早服務很體貼、每年早起床一次不算太過分。但正正是一年只有一次,為甚麼不可以讓大家有充足睡眠、有最佳的狀態應戰?香港不是熱帶地區,跑馬拉松也不是荊軻刺秦踏上悲壯征途,為甚麼要折磨大家?有甚麼「嘉年華」是黎明前開始?去到會場後又要肅靜以免噪音擾人清夢?跑到終點後連早茶也喝不了,因為茶樓仍未開閘?

除了搶劫和殺人等罪行,有甚麼事是需要趁街上沒有人、市民都在睡覺的時間做?政府口裡說馬拉松為「盛事」,但心裡認為這項活動「擾民」,把大部分賽道設在遠離市中心的三號幹線,並規定一定要在下午前解封道路,這是否自相矛盾呢?為甚麼不可以為「盛事」封多一點路、封長一點時間?

何況這項所謂「國際知名體壇盛事」,辦了十六年也不見國際名宿的縱影,來香港參賽的只是二、三線的選手,枉論在香港締造世界紀錄,參加渣打的絕大部分跑手都是本地人,渣打馬拉松充其量只是一個大型的本地比賽。

一個大城市的比賽,要跑手凌晨破曉出門口、賽道遠離市中心、盡量封最少的道路、親朋戚友無法來打氣,對歐美的賽事主辦者來說是匪夷所思:「這種比賽怎可能吸引跑手參與?」可惜,東亞有水準的比賽不及歐美多,本地跑手沒有多少選擇。渣打馬拉松這種安排和思維,與三十多年前的歐美賽事差不多。七十年代的紐約馬拉松是圍著中央公園跑四個圈;七十年代的柏林馬拉松是在遠離市中心的樹林舉行,馬拉松只是一項運動競賽,賽道沿途有甚麼風景並不重要,辦比賽前提是不擾民及阻塞交通。

但經主辦者的努力爭取,紐約和柏林馬拉松終於七六年及八一年移師至市中心的街道舉行,紐約馬拉松穿越曼克頓、布魯克林、皇后、Staten Island及Bronx五大區;柏林馬拉松的終點是穿過貝蘭登堡門,兩個比賽至今已擠身世界五大馬拉松之列。馬拉松也是橫跨周末的大型節日,全民投入觀戰打氣,賽道,吸引世界各地跑手參加,賽前一連數天的馬拉松博覽會如書展般熱鬧,創造無限商機,帶動體育產業的發展。

八一年開辦的倫敦馬拉松,創辦人當時的視野已遠超今天的香港,這個比賽的六大宗旨包括:一.提供平坦的賽道,吸引世界各地精英參加,提升英國馬拉松運動的水平及在世界地位。
二.讓人與人之間因馬拉松比賽團結
三.為倫敦的體育發展籌款
四.推廣倫敦的旅遊業
五.證明英國無論辦甚麼活動都是世界一流
六.為世界和人類帶來一點歡愉、快樂和滿足感

要馬拉松推廣旅遊業,不可能要跑手凌晨出發,比賽需要一條完美的賽道,方便市民觀戰打氣。倫敦馬拉松的賽道路經格林威治、倫敦橋、倫敦塔、金絲雀碼頭、泰晤士河北畔、London Eye摩天輪、西敏寺、國會、聖占士公園及白金漢宮,全世界的跑手怎會不心動?

不必擔心市民投訴比賽「擾民」、封路影響經濟活動。倫敦馬拉松是全世界最大規模的慈善活動,由第一屆至今已為數百個慈善團體,籌了超過五億英鎊善款(約港幣六十億元),誰敢反對倫敦馬拉松?

倫敦馬拉松是唯一一個可以讓百萬人同時參加的活動,賽會還派發觀戰指南,告訴市民有甚麼明星、藝人、名人參與賽事;精英運動員穿甚麼顏色的衣服;那裡是最佳觀戰地點,方便追星族來打氣,商鋪不用擔心封路後沒有客源,觀戰的市民要吃飯、要購物,指南還列出沿途的酒吧在那裡。

倫敦、紐約、柏林和東京一樣也要發展經濟,為甚麼這四地可以封一整天路,辦好一個享譽國際馬拉松,唯獨是香港不可以?下任的特首,可否承諾讓香港馬拉松成為真正的「盛事」?

2012年2月22日星期三

下一站:東京馬拉松

上次去東京已是2007年,闊別五年後又有機會去東京了:本周日-東京馬拉松。

東京馬拉松本屆是第六屆,除非是第一屆舉辦需要宣傳,日本的比賽很少會邀請記者參與及報道;加上日圓高企,跟2007年比,日本由1美元:120日圓,升至破80大關,參加一次日本比賽的花費,足以去台灣或東南亞三四次,所以東京馬拉松從來不在規劃之列。

年初收到特約採訪邀請,有機會在二月加一節東京馬。這次行程一如過往趕急,周五下午抵東京、周一晚上返香港,周六的Breakfast Run也要靠提早抵東京的美國跑友David Yung幫忙取號碼布,但可以暫時放下工作,忙裡偷閒一個long weekend做特約兼休息,也相當幸福了。

參加外國比賽最終目的其實也不是享受了,而是儲能量、經驗和見識回港與戰鬥,只希望有更多本地人出國見識一流的比賽後,就會頂唔順是是旦旦的渣打馬拉松,有多一分力量改革香港的馬拉松。

應該有讀者去東京馬拉松,我周五1020起飛,1520抵Narita,下榻新宿的New City Hotel,說不定在機上碰到大家,住上同一間酒店,一如以往,Dress code是Blue Wig。

226,東京見!

2012年2月10日星期五

(轉載)毅行出哲學: Sophomore Slump,《蘋果日報》2月10日.蔡東豪


原文網站

上星期在本欄用了
1000字,論論盡盡的解釋我賽前對渣打馬拉松的憂慮,讀者 Dick Lo在 facebook上留言,原來兩個字講哂: Sophomore Slump。我沒發現新大陸,這是古今中外世界大同的問題。

大 家都知道我姓賴,自圓其說和小事化大能力高,但今年馬拉松我坦然承認自己不足:操練不足,經驗不足,定力不足,臨場戰略調整不足。這不是關於 Sophomore Slump,因為所犯的錯是長跑天條,不是關於天氣,因為一起步就知道天氣濕熱,今年馬拉松為我上了寶貴一課。

犯長跑天條 成績欠理想

Nelson一開始跑在前頭,他說前段做好成績,先袋落袋,後段憑毅力捱回終點。 Tommy和我不認同此策略,我們一起跑,我們知道因為天氣關係,要留前鬥後,前段拖慢一點。 TC和我起步前失散了,賽前他說會跟 KK一齊跑, KK定下 4小時完成的步速。我們一路跑一路不見 TC和 KK蹤影,他們在後,我們在前,已心感不妙,說明我們未夠慢。在 25K才被 TC和 KK追上,知道闖禍,這是戰略上失誤。馬拉松跟毅行者不同,全程用同一組肌肉,沒有「賺頭蝕尾」這回事,賺頭的代價是後尾要還,而且要「還凸」。我們犯的 是長跑天條,跟 Sophomore Slump關係不大,無得賴。

很多人說馬拉松是分開兩部份的比賽:頭 35K和最後 7K,但成績是 42K一起計算。精 B完成時間由 4小時 1分至 4小時 7分,我最慢,成績比去年慢一截,但 4個人開開心心過終點,今個星期日約了出來緩跑吹水,賽後檢討。

在 25K遇到主席盧先亞,他跑姿平穩和眼神銳利,知道他 Fit到漏油。賽前我跟他有一場隊際牙骱戰,見到他的英姿,我知大勢已去。主席跟我打招呼後,話過就過,之後連背影也見不到,精 B成績輸成條街,甘心認輸。

老婆阿仔打氣 甜在心頭

成績未如理想,但我的整體感覺卻非常滿 意。 4個人安全完成是一件開心事,更開心是老婆和個仔在灣仔馬師道天橋底等我,個仔還興奮地在行人路陪我跑了一段。實不相瞞,跑到灣仔我已經筋疲力盡, TC一路陪我跑,上馬師道天橋前我對 TC說:「 TC,要行上去,我要確保可威風地跑下去見老婆和個仔。」個仔對甚麼 4小時全無概念,他只知道會見到我,話大個要跑馬拉松,會叻過我,我怎能不開心。

今年渣打馬拉松我身為 Sophomore,有了丁點經驗,對這項活動及活動反映的香港狀況,有一些看法,分開以下 3點。

1. 震耳的噓聲。我 6點 45分起步,全馬是重頭戲,由特首曾蔭權主持起步禮。在起點前聚集了幾千名跑手,有老有嫩,有男有女,包括社會各階層,當司儀介紹曾蔭權,全場報以熱烈噓 聲。誰不知好戲在後頭,司儀介紹下一位嘉賓,此君獲得的噓聲比曾蔭權大。有一個香港重要人物,不受歡迎程度超越曾蔭權,估下係邊個?答案係警務處處長曾偉 雄。有幾千人在場做證。

曾蔭權被人噓,或者可算正常,他的民望一向不高,距離卸任只有幾個月,短期內難有作為。況且他早已催眠了自己,他的工作性 質不討好,市民短期內不容易理解他的苦心,被人噓是代表自己做得好。可是警隊卻不同,歷年民意調查皆顯示,香港人最尊敬的政府部門,不是警隊便是消防隊, 香港人一向擁護香港警察。近年因為港大事件和多宗示威場面出現過度武力,香港人對警隊的印象可能差了少許,但我認為整體支持仍然不錯,香港人基本上認同警 隊工作,不過認同警隊原來不等於認同「一哥」。

「一哥」不討好不是必然的,兩年前我邀請前「一哥」李明逵來精電( 710)談領導能力,同事十二分興奮,會後爭住同李明逵影相,視他為明星。我懷疑有沒有市民會想跟曾偉雄影相。曾偉雄可考慮仿效曾蔭權,催眠自己:我做得好的代價是民望低……

旅社派傳單 搞海外跑團

2.旅行社傳單。離開維園,有不少人 派宣傳單張,大都是有關體育用品,我拿了其中一份,覺得很新奇,停下來談了幾句。派單張的人來自旅行社,這間旅行社專辦海外馬拉松旅行團,代客報名、領取 號碼布、安排機票住宿交通等。我大鄉里,未聽過這種服務,但覺得這主意非常好,日後我一定會考慮光顧。

香港變了,變得美麗, 25年前我投身社會,最難忘電視廣告是陳欣健在夜總會嘆拔蘭地,花天酒地、夜夜笙歌、美女相伴, Hey Big Spender,這就是當年成功男人的標誌。今日仍有不少人沉迷夜生活,但社會風氣明顯變了,一班朋友食飯,話題很快轉到運動和健康。以前參加旅行團是數 下有幾多個景點,有幾多時間可購物掃貨,今日竟然有旅行團以馬拉松作賣點,這是令人興奮的社會轉變。

跑步不算是一項高尚運動,理論上擁有一對跑鞋 便可以參與。跑步不代表一個人特別叻,但可代表這個人願意付出時間來做運動。香港這麼工作緊張的城市,時間分配是一件大事,怎分配時間是不容易的取捨,上 星期日在馬拉松賽道上的 6萬人起碼做了一件事,是為自己而跑,由訓練到比賽,過程中必定有付出。陳冠希能否以馬拉松為以前的行為洗底,我不懂分析,但我知道他一定有為跑馬拉松作 過操練,而且是不簡單的操練(他 4小時之內完成),我為此向他致敬。

我在精電做了近 7年,沒太大成就,他日離開不會留下太多足印,但有一件事我是感驕傲的,是帶頭為同事創造運動風氣。同事私人時間怎分配是他們的私事,不過我自己試過有好 東西,當然會向同事推介,況且有些事情可分黑白,在劈酒打機和跑步之間,我心裏希望同事揀跑步。精電有 160名香港員工,超過一半人大部份時間在河源上班,運動不是一件想做就可以做的事情。去年毅行者精電有 4隊參加,佔人數 10%,今年馬拉松有 30人參加( 7個全馬),佔人數 20%。每周 5天在河源上班的 Michael,今年跑出 3小時 34分佳績,比他去年快了半小時,我們為他感自豪。

有心人擺街檔 送上慰問

3.「誰令渣馬賽道乏味。」這句話是莊曉陽一篇文章的標題。莊曉陽是參加海外馬拉松次數最多的香港人之一,對推動馬拉松運動付出不少,是值得所有馬拉松跑手敬佩的人。愛之深、恨之切,多年來他一直批評香港馬拉松賽道乏味,大部份賽道是一般人無法前往的高速公路, 跑手沒機會走入尋常百姓家,體驗香港街頭文化,外國跑手跑完馬拉松,對香港認識止於宏偉的基建設施。香港政府的解釋一定是關於交通安排,但香港不能為了一 件有意義的事,容忍一年有一日交通有點阻塞?為甚麼東京、紐約、倫敦能,香港不能?莊曉陽的批評擲地有聲。

今年我近距離體驗到這個問題。好友 Vivian今年不參賽,她有參加雅典、東京、柏林馬拉松的經驗,打算仿效人家,在路邊擺檔,為跑手打氣,並送上一些小食作慰問支持。賽前她跟我討論這個主意,第一個和最重要問題是,在哪裏擺檔?

最初她屬意西隧出入口附近,因為跑到這裏,跑手的意志最薄弱,最需要生理和心理支持,她希望她做的不是柴娃娃,真的可幫到人。問題是,點樣去到西隧出入口附近?答案是唔知點去,後來證實是無得去,大會四周圍如臨大敵,攔了障礙物,為的是分隔開途人。

最後 Vivian選擇在駱克道擺檔,最初她有點擔心,跑到這裏還有 1K便到終點,跑手會否停下腳步拿她的心意?她約了 4個朋友,買了 7箱柑,及一堆 Power Gel、葡萄糖等,在駱克道向跑手打氣。跑手反應是如何,我賣關子,先談另一個有趣問題。讀者猜到,在香港有大型活動,有人做出非傳統行為,必定立即惹來 警察和大會工作人員干預。

七箱柑為賽事添人情味

Vivian說,警察非常友善,知道她的計劃之後,全無阻止,並報上禮貌的默許。大會工作人員,即心口和背部 有個「 MARSHALL」字樣的人,態度跟友善相距甚遠, Vivian為人厚道,不肯說清楚,但我相信實情是惡形惡相。她說其中一名工作人員提出警告,領取她的食物的跑手,有可能會被 Disqualified。她覺得太無稽,沒有理會。有 4個不相識的途人見到她的所作所為,自發加入幫手剝柑皮。 7箱柑,個半小時派完,踴躍程度出乎意料。有不相識跑手把過程拍攝下來,把短片放上網誌( www.rodkar.com),標題是「一位用真心於駱克道為跑手打氣的女士」。

1個女士, 7箱柑,為馬拉松帶來一點人情,我想信香港還有許多 Vivian。我相信我不只代表自己,我希望香港馬拉松日後可多走入社區,如莊曉陽所說,把人情加入賽事,讓跑手見到香港人的熱情。

跑一個馬拉松,有這麼多東西寫,之前說過,我小事化大能力高,不過我相信以上 3件事不是小事。

PS:多謝蔡東豪的美言,我只是參加外國一流比賽後,才明白號稱國際盛事的香港渣打馬拉松,原來相當差勁,所以才看不過眼開始寫文章,讓讀者一窺外國的馬拉松世界。寫了一段時間後,傳媒也開始找我評論比賽,引起多一點的討論。

唯一算是付出,是去年早上四時多,與傷殘人士一同在比賽日,向跑手派派爭取設輪椅賽的單張貼紙。

若沒有Ajmal Samuel多年的爭取,今天香港也不會有輪椅賽。田總去年取消輪椅賽,今年又設嚴格時間令他上車,無法完成比賽,但他仍堅持繼續參與,甚至遠赴大阪馬拉松,向當地傷殘運動員推介香港輪椅賽,幫田總做宣傳。Ajmal Samuel才值得跑手敬佩。(上圖為Samuel於大阪馬拉松的起步點)

大阪馬拉松.《JET》.一月號



「下月是渣打馬拉松,你準備好了嗎?」、「唉,唔好提啦,錯過了報名機會...」

不必覺得可惜,馬拉松的世界相當大,當你跑過日本大城市的馬拉松,親眼看到數十萬人上街打氣之震憾、感受主辦單位之體貼和照顧、日本人之好客與熱情後,有如踏上革命前夕摩托車之旅的哲古華拉,你終於明白有些比賽不參加也沒有所謂,但錯過日本的馬拉松比賽就太可惜了。

不看村上春樹也知道日本人喜歡跑步,也是亞洲最早發展長跑運動的國家,但日本的大城市辦馬拉松比賽較香港還要遲,東京也是在五年前才開始辦大型馬拉松比賽。最近這一兩年,關西的奈良、大阪、神戶和京都,先後都會舉辦馬拉松比賽,馬拉松跑手多了不少選擇。

香港美其名叫渣打馬拉松,但絕大部分參賽者都是跑十公里和半程馬拉松,馬拉松的「含量」很低,但日本的馬拉松比賽貨真價實,絕大多數參加者是跑全程的42.195公里。由於報名人數眾多,日本是以抽籤決定參賽資格,由十多二十萬人中抽出兩、三萬個幸運兒,取得馬拉松的參賽資格在日本如中六合彩、值得開香檳慶祝。

連旅居海外的日本人也不例外。四年前在泰國布吉馬拉松,我認識了三笠體育用品公司(Mikasa)駐泰國的經理德納忍,德納先生已跑了數十個馬拉松。原以為有機會在十月底的大阪馬拉松重逢,他說:「真羨慕你可以參加大阪馬拉松,因為我是日本人,不太可能中籤了。」

幸好我們這些海外跑手不用跟日本人一起抽籤,因為當局希望吸引更多旅客去日本跑步,只要在報名截止日期前填好表,海外跑手基本上都會被取錄。香港也成為大阪馬拉松的最大外國客源,本屆有超過二百人報名參與。聽大會說,原本報名的香港人更多,但不少在三一一地震後放棄來了。

香港往關西機場的航班上,看看那些人穿運動裝和跑鞋,便知道誰是同路人了。日本的旅遊看來仍未恢復,偌大的關西機場,周六下午的兩時許,只有這一班機抵達,可能是地震及核事故的陰霾未散去,但更可能是日圓太昂貴,想振興日本經濟也無能為力。

過關時發生一段小插曲,走過體溫檢查時,忽然被邊境人員截止,我被送往機場的醫療間。還在思索發生甚麼事,護士已把探熱針遞過來,我隨即把它塞入口,不懂英語的護士的表情有點古怪,她立刻舉手並指向自己的腋下。「噢,我竟然把塞在腋下的東西放進口!」

溫度計仍顯示我發燒,為了逃離原機遣返的厄運,雞同鴨講跟護士說:「Marathon, Marathon…」然後指著腳上的跑鞋。看到這個「病人」充滿精力,不太像生病,護士最終也放我一馬,隻眼開隻眼閉讓我出境了。

抵達大阪後,第一時間要去大阪的會展中心,取比賽的號碼布。大阪馬拉松並不只是一項比賽,而是橫跨周五、六、日的大型節慶,除了讓參加者取號碼布,會展中心還有各種品牌的展銷攤檔、搞笑的攤位遊戲、精英運動員分享經驗、賽前準備專家講座等。

精緻的日本限量版跑鞋及運動服,琳瑯滿目的大會紀念品,還有臨時搭建的神社讓跑手祈福,包你流連忘返、滿載而歸。最驚喜的紀念品,莫過於大會為首屆馬拉松製作的Finisher Wine!請不要嫌貴(每支盛惠二千五百円,約二百五十港元),有甚麼及得上完成比賽後,在終點跟結伴前來跑友一起開Finisher Wine慶祝特別?

跑馬拉松在香港是很悲壯的事,天未光便要出門口,沿途只有高速公路、隔音屏障、連二連三的隧道和大橋,幾公里後才碰到兩、三個打氣的義工。「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你只聽到風聲、腳步聲和自己的心跳聲。快到終點的銅鑼灣路上,市民不單止不會鼓勵你,更完全不瞄你一眼,只恨不得比賽快些結束解封道路。

但外國馬拉松是不會這樣辦的,大阪馬拉松是全城投入的盛會,參與的不止是二萬八千名跑手、不只是他們的家人朋友,而是大阪全體市民。誰說馬拉松擾民?數十萬大阪市民如看煙花、看花車巡遊、等待大明星一樣,一早已擠在賽道兩旁觀戰、喝采、鼓掌、搖旗吶喊,大阪人不知多麼投入,甚至當去舞會一樣悉心化粧打扮。

商鋪不會嫌馬拉松「阻住」做生意,更視打氣為宣傳的好機會,銀行職員穿上背心、舉起大旗為跑手打氣。請不要忘記帶照相機,大阪市政府把最有特色的街道、最美的城市景觀留給你去跑,由起點的大阪城公園、御堂筋大街、道頓堀、中之島、難波商圈、通天閣一帶、住吉的老區等,串連起各個不同的社區,讓你半天用雙腳遊遍整個大阪。

沒有一寸路讓你感到孤單。看看熱情的大阪人,把預備好的糖果、朱古力、曲奇餅、啫喱仔等等,倒滿半個小紙箱,伸出賽道方面路過的跑手取。無論是老婆婆、媽媽、小孩子、花枝招展的少女,只要你伸出手,他們都會Give You Five。除馬拉松比賽外,又有那一天,可以讓你公然摸摸無數只關西美女的纖纖玉手,而又不會給女朋友或太太扭耳仔呢?

靚景靚人、觸掌拍手外,沿途還有各種音樂表演、關西地道小吃和氧氣站,滿足跑手的視覺、觸覺、聽覺、味覺和嗅覺,為死捱爛捱的跑手鼓幹勁。參加了十七個馬拉松比賽,樽裝氧氣供應還是第一次見識,跑馬拉松受傷、抽筋、無力、發軟蹄看得多,但跑馬拉松缺氧聞所未聞,看到氧氣站我也嚇了一跳!

還有巴魯坦星人、日本妖怪與你一起跑。人家由頭包到腳、巨型面具、還要帶一雙大蟹鉗跑,你怎可以失威,連巴魯坦星人也跑不贏?

六公里後直至終點,我再看不見巴魯坦星人了。可能他忙於跟其他跑手合照,無法好好跑下去;可能他碰到剋星超人,仍在路上跟他激戰十八回合;可能他太熱太幸苦,棄兵曳甲變回普通人跑,我只希望他順利完成賽事,有顏面回巴魯坦星見鄉親父老了。

白濱溫泉鄉

馬拉松後,最佳的享受及療養是浸溫泉。大阪府沒有著名的溫泉,但日本的三大古泉其中兩個,包括鄰近神戶的有馬溫泉、及紀伊半島南端、和歌山縣臨太平洋的白濱溫泉,離大阪也不算遠。

賽後翌日,南下往白濱。這裡的溫泉酒店很多,但大部份服務員都不太懂英語,要用身體語言溝通,我入住了白濱海濱溫泉酒店並不算奢華,酒店大堂裝修停留在山口百惠演日劇的那個年代,房間以傳統和室榻榻米設計,雙人房的價錢是七千五百円。

最驚喜是每間房都有一部九十年代初的「超級任天堂」電視遊戲機,住客可以以最新款的LCD電視玩超級任天堂的第一代2D孖寶賽車,感覺既奇怪又超現實。重溫童年回憶要付費,盛惠一千円一晚(約一百港元)。

美津濃總部

對於跑步愛好者,大阪除了馬拉松吸引,還有另一個沒有旅遊指南介紹的景點──位於會展中心旁的美津濃(Mizuno)總部,可以取號碼布後順道參觀。

總部的地下大堂是個博物館,簡單介紹公司的歷史,曾生產的棒球、高爾夫球、跑鞋等運動用品、為日本各種運動的代表隊設計服飾等。

還有一個收藏了美津濃贊助名將之戰鞋的專櫃,包括已故一級方程式世界冠軍冼拿、美國前短跑世界冠軍劉易斯、第一個打進溫布頓八強的日本網球手松岡修造及巴西三R之一的李華度等

旅遊資料:

大阪馬拉松

網頁:www.osaka-marathon.com

日期:每年十月下旬的周日

報名費:10,500 $1,050

名額:28,000

美津濃(Mizuno)總部

地址:位於大阪南港區一丁目、大阪會展中心附近,地鐵於Trade Centre Mae下車,離地鐵站約二百米。

白濱

可於大阪天王寺JR站往白濱,車程約一小時五十分。白濱JR站有免費穿梭巴士往各個溫泉酒店。白濱海濱溫泉酒店的網頁:http://www.shirahama-seasidehotel.jp/

若嫌這間太老式、不夠奢華,白濱溫泉之宿是另一選擇,酒店的餐廳「九繪亭」在當地相當有名氣,全套紀州九繪料理價錢是一萬五千多円。酒店的網頁是:http://www.seamore.co.jp/

2012年2月8日星期三

香港馬拉松的賣點.《SportSoho》二月號



去年被平機會和輿論狠批後,渣打及田總終於撥亂反正,今年復辦全程輪椅賽,讓傷殘運動員都可以參與比賽,算是遲來的公義。與輪椅運動員Ajmal Samuel結緣,始於去年一同爭取辦輪椅賽,三個月前的第一屆大阪馬拉松,Ajmal也有參加,我們在大阪碰面。


Ajmal告訴我,他去大阪的首要目的並不是參賽,而是希望向大阪馬拉松輪椅賽的負責人及當地輪椅運動員,介紹香港的輪椅賽及呼籲他們來港參賽,不少選手反應都相當好,雖然2012時間太趕急無法參賽,但明年2013年一定會考慮來香港!


我在大阪馬拉松也有意外收獲,認識了韓國一間體育旅遊公司,World Tour Discoveries Co. Ltd的代表Sayid Jung。他的工作是籌備往世界各地的馬拉松旅遊團,工作的性質令人羨慕。


韓國人喜歡跑步,組團出國跑馬拉松大有市場。雖然也是馬拉松跑手,但遊遍世界馬拉松的Sayid,參加比賽竟不超過十次!他苦笑說:「帶團很難同時參與比賽,因為我的團友比我快很多,我要在終點等他們,不可能要他們在終點等我呢!」


為了方便跑手揀選合適的比賽,Sayid的公司都會在每個外國馬拉松比賽加一句短評,凸顯該賽事的特色。芸芸馬拉松中,Sayid對東京馬拉松的評價最高,他形容詞只有一個字──Perfect


香港的渣打馬拉松短評又如何?Sayid笑笑口說:「類似香港是購物天堂,great shopping之類啦。」大概暗示渣打馬拉松本身並不吸引,所以宣傳賣點與比賽無關。


Sayid說,每年渣打馬拉松都有一百個名額給他們,與世界其他比賽比較,渣打馬拉松不算受歡迎的賽事,韓國跑手對渣打評價不高,也及不上新加坡馬拉松。


跑高速公路、隔音屏障和隧道,外國跑手的確沒有必要山長水遠到香港。當然田總也沒有誘因開拓海外市場,因為他們首要目的是填滿七萬個名額,由本地人或外國人填沒有分別。比賽的國際化不是田總的考慮,業餘的田總也沒有這種格局和願景。


不少外國馬拉松比賽都會找航空公司或旅行社做合作伙伴,例如讓外國馬拉松跑手訂機票和酒店享有折扣優惠,並會在網頁較顯眼位置宣傳。渣打馬拉松的網頁只有一些簡單的旅遊資料,有些資料也是不準不實、誤導外國跑手。


例如網頁指「賽道上不容錯過的『最受歡迎的景點』」(英文版是:"The attractive Scenic Spots" which you should not and cannot miss along the 42.195km)竟包括長沙灣道時裝街及鴨寮街、香港國際機場、迪士尼樂園、青衣城、中區戶外行人電梯、蘭桂坊、蘇豪區及山頂凌霄閣。


我還以為去了另一個比賽的網頁。假設你是外國跑手,信了這段介紹來香港跑,會否覺得被欺騙呢?


田總當然明白,西隧、汀九橋、三號幹線、長青隧道肯定不是賣點,所以才會借香港的地道特色文化,包裝宣傳香港的比賽,資料不準確也照用。


香港的比賽,絕對值得擁有更好的風景!

2012年2月6日星期一

星期天《明報》副刊.誰令渣馬賽道乏味.2月5日

上月初收到香港旅發局註英國辦事處的宣傳電郵,其中一項推廣渣打馬拉松,最後一句是這樣寫:「Go and cheer on this year runners along the route and experience this amazing sporting event.」若真的有英國跑手,誤以為香港的賽道兩旁真的可以go and cheer on而遠到前來參加,肯定會大失所望兼要旅發局回水,因為渣打馬拉松絕大部分路段都是一般人無法前往的高速公路。

宣傳其實可以坦白一點,告訴英國跑手:「嗱,你想跑渣打馬拉松,請將倫敦馬拉松萬人空巷、夾道歡迎的經驗抹走。唔該你早啲起身,呢個比賽五點幾六點要開始,參加十公里的記住跑慢啲,如果你參加挑戰組,分分鐘跑完都未有早茶飲!

唔好期望香港人會go and cheer on,因為起步時間太早,想觀戰的市民好難起到身,不過起到身又無用,絕大部分路段都喺行人止步。事實上,這個城市的市民都幾冷淡。無辦法啦,香港人搵食至上,賽會與香港政府亦無乜諗過,將馬拉松包裝為新年花車巡遊、襯虛睇煙花的群眾盛會,我哋旅發局想改善亦話唔到事。

仲有呀,呢個賽道好多橋、好多隧道同高速公路,青馬大橋風景好,但隧道的空氣的確麻麻。當你跑完一條又一條,你可能覺得駛唔駛咁多呀?仲有一大段喺公速公路上來回重覆,而最後幾公里更要急上斜,由海底跑上天橋,足以成為全世界最難的比賽之一!」

渣打賽道乏味,跑手沒有機會走入尋常百姓家,體驗香港各區的街道文化,固然與主辦的田總與政府無心推動有關。但即使下任特首宣佈,香港馬拉松要超倫敦趕紐約,圍觀的市民群眾要多於東京,目標是爭取一半跑手來自中國以外,香港也難以像倫敦和東京一樣,整整42.195公里都是鬧市街道。因為香港的城市規劃基本上是把街道、街鋪和舊建築殺掉,土地動輒要賣數十億元,只有大發展商才可以參與這個遊戲,附有街鋪的單幢建築不符合成本效益。

這種發展模式無法孕育街道文化,只生產如怪獸般的商場、千篇一律的屋苑和公共屋村。庫房漲了、地產商肥了、賺錢至上取代一切價值觀,但小市民生計沒有改善,輸掉的是香港地道文化與靈魂。

具體的例子是將軍澳,一個數十萬人的社區,全是由一個個獨立的屋苑及屋村,胡亂拼湊結合。整個區沒有街道可以聚人流,店舖只可以在領匯商場、私人屋苑及地鐵上蓋商場經營,所謂的豪宅樓盤是一座座的保壘,居民的起居飲食、小商戶的生計全在保壘以內。

發展商很精明的,賣只賣樓上的住宅,商場的店鋪全屬非賣品,商舖由幾個發展商壟斷,提供豐厚穩定的收入,沒有街鋪的競爭,租金豈會下跌?

更可怕是,這些保壘式的豪宅樓盤已在市區不斷蔓生,還有市建局在灣仔拔起舊樓的重建項目。香港人已沒有多少行街的空間,因為街鋪買少見少,餘下的租金被炒至天價,趕走了老字號、地道平民美食,換來為內地旅客服務的連鎖店、珠寶店。

再過二十年,當灣仔、旺角等僅餘的老區和街鋪也被哥斯拉式的酒店、海景豪宅、反光玻璃商場吞噬後,地產商應該爭取主辦馬拉松回饋社會。讓馬拉松賽道成為新盤巡禮,每個水站掛上「XX城特約」、「XX灣贊助」的牌,每個年齡組別的馬拉松冠軍可獲得即將入伙的豪宅「XX軒」兩房單位。

在沒有樓女朋友不嫁的壓力下,香港運動員的速度肯定大幅提升,可以與肯雅選手一較高下,甚至有望在奧運爭標。特首政府屆時豈敢振振有詞,要大家天未光出門口跑步,拒絕封市中心的路給馬拉松?

《爽報》終結篇.量力而為免跑出人命.2月6日

渣打馬拉松曲終人散,很不幸有一名半馬跑手衝線後逝,兩名跑手危殆。

沒有人希望意外發生,坊間最流行的意見是歸咎田總,把馬拉松包裝成盛事,欠缺訓練的市民也來「襯虛」,所以經常釀出人命。甚至有個別意見,不要再辦馬拉松好了。

任何運動都有意外,英超NBA甚至高爾夫球也一樣有人猝死,除非是延誤失救或水站不足,否則不能把責任全歸咎於比賽。事實上,猝死危殆的參加者,絕大多數都是有訓練,希望拼更好的時間,在最後一刻發力衝線,所以不少意外在賽事末段或結束後發生,襯虛者不介意在青馬大橋拍照後上車,絕不會強求完成「搵命搏」。

如何減低意外機會,世界各地沒有主流方法。法國、意大利和葡萄牙的比賽,要求跑手出示醫生紙才可以取號碼布,一般會問參加者的病歷、有沒有癥狀、家族成員有沒有先天性心臟病、每天的訓練情況,然後判斷參加者是否合格。

日本東京馬拉松不要求醫生紙,但會給參加者一張「Health Check List」,內有八條問題,例如:參加者有沒有做定期身體檢查、有沒有曾經失去知覺、有沒有高血壓等,並建議有疑問的參加者與醫生討論。英國、西班牙和挪威等不需要任何醫生證明。

要避免意外,最重要是跑手量力而為,不要為拼時間而超越負荷,若你是Mind over Body的信徒,更應先做詳細身體檢查,以避免隱性心臟病的意外。

2012年2月5日星期日

《爽報》第九篇.從心出發,還是從金出發?.1月30日

每次馬拉松,總有市民及商戶埋怨馬拉松封路阻街。在大阪、在巴塞隆那等地的馬拉松,市民會上街打氣,商戶啦啦隊順便掛支旗宣傳,公民的素養高下立見。

投訴不是香港人的專利,洛杉磯也是一樣,當地教會及車主反對在周日舉行比賽,因封路影響市民上教堂。回應投訴的最佳方法,是讓市民看到馬拉松對社會的貢獻,遠遠大於封路之不便,而不單是為了跑手競賽,犧牲龐大公共資源封路。

倫敦馬拉松是大型慈善活動,由1981年至今,這比賽為數百個慈善團體,籌了超過五億英鎊(約60億港元)善款。紐約馬拉松的四萬七千名跑手(全部都是跑42.195公里),有一半來是外國,而比賽帶來的消費及經濟效益多達3.4億美元(約26億港元)。

如此亮麗的成績單,誰敢批評倫敦馬拉松擾民、紐約馬拉松影響商戶?相比之下,我們的馬拉松,除了是田總的生財工具外,能否讓市民感受到馬拉松的效益?是從心出發,還是從金出發?我們的賽會和政府,有沒有氣魄、願境和熱誠,辦一個與倫敦紐約一樣的頂級比賽?

2012年2月4日星期六

馬拉松起跑.認識身體反應.《明報周刊》1月29日

(上月幫明報周刊,客串了這個報道,若大家仍未睡覺,對明天的比賽可能有丁點兒用?)

很多人都覺得馬拉松是很「危險」的運動,輕則關節受創勞損、重則送院猝死暴斃,特別是香港濕熱的天氣、慘無人道的西隧長命斜、報章翌日大字標題「X人送院」,更令人聞馬拉松色變。第一名馬拉松選手,雅典的士兵菲迪普Pheidippides也是猝死在終點的第一人。

雖然絕大部分渣打馬拉松的參加者都不是跑馬拉松,而是半馬或十公里,但短途賽事也可能發生意外。憑我大概印象,過去十多年至少有三宗長跑比賽的死亡個案,包括九八年癌症基金十三公里慈善長跑比賽猝死的庫務局首席助理局長詹永明、○六年的渣打馬拉松據報患有哮喘病的跑手及去年十月的水務署十公里長跑中暑的公務員。

馬拉松等長跑比賽是否很危險的運動?據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2007年的研究,統計了1975年至2004年間參與公路馬拉松的人次及猝死個案,發現每十萬名跑手中,有0.8人死於心臟病發,但交通意外也因馬拉松比賽封路而減少,每一名跑手猝死同時,卻有1.8人倖免於致命交通意外。

馬拉松肯定不是猝死率最高的運動。浸會大學體育學系副教授雷雄德說,一般運動猝死的比率是十萬分之一,比馬拉松稍為高一點,而據美國一項調查,最高風險的運動原來是高爾夫球,因為大部分高球場位置偏遠,傷者無法第一時間送院搶救。不過他補充,普通人會踢足球和打籃球,但馬拉松跑手往往有準備和訓練,若考慮這因素,馬拉松的風險也不見得比一般運動低。

我從來不覺得跑馬拉松有甚麼危險。過去五年,我參與接近二十馬拉松比賽,在酷熱的泰國和新加坡、寒冷的北極圈內都留下腳印,醫生專家勸跑手避免的指引,我幾近全部犯過:包括傷風感冒未癒下參與洛杉磯馬拉松;通宵直落兩場世界盃、匆匆吃過早餐後跑泰國布吉馬拉松;賽前參與派對至凌晨一時多,帶著三分酒意回旅館後,翌日早上九時往武鐸馬拉松起跑區;泰國蘇梅馬拉前一天,大快朵頤辣蟹冬蔭功咖哩等等刺激性食物。

至少我今天仍然健在,最狼狽的經驗只不過是肚裡的咖哩辣椒爆炸,被迫要中途在停下蹲在山邊解決,還差一點蹲到抽筋,其次是爆大石時忘記帶紙巾,被迫要徒手清楚。經驗告訴我,只要按自己的準備、訓練和身體狀況作賽,不要強求挑戰時間、突破x小時大關,慢慢享受沿途的風景和不同文化的風土人情,馬拉松是相當安全及健康的運動。

當然,若大家希望取得波士頓馬拉松的入圍資格[1]、或是Mind over Body的信徒、或視馬拉松完成時間為榮譽與恥辱,一秒也不能多,你的確需要小心留意身體,避免抽筋、撞牆甚至中暑或心臟病發。這次訪問了三位運動學者和專家,包括雷雄德、心臟科醫生麥耀光及中大醫學院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研究助理教授方迪,談談跑馬拉松期間可能出現的狀況及傷患,讓大家在比賽中注意。

心臟病發

不少歐洲國家的馬拉松比賽,例如法國、意大利、葡萄牙都要求跑手出示醫生證明,才可取得號碼布參賽,賽事網站提供標準的表格或問題,讓跑手下載後給醫生填。醫生通常簡單診斷,問跑手的病歷、運動習慣、身體狀況等,很少主動要求跑手做心電圖。

我不知道這張醫生紙有甚麼用,但肯定可以保障賽會免於責難,一旦有跑手意外猝死,賽會也可以解釋已做了預防功夫。

問「心臟病發猝死有沒有徵狀?」好像很愚蠢。既然是猝死,又何來有徵狀?不過,我還是向麥耀光請教這條愚蠢的問題,看看有沒有可能在猝死前的邊緣前停一停。

麥耀光解釋,心臟病的徵狀包括心絞痛、前胸感受到壓力、「好似有隻大笨象揼住你個胸口,抖唔到氣」,其他的徵狀還包括上腹有壓力、顳頜關節(牙較)痛、心跳不正常、感到頭暈和昏厥等,但隱性心臟病也可以沒有徵狀,例如聯合醫院最近的報告指,八成心臟病人沒有任何徵狀,所以不能靠感覺診斷。

麥耀光表示,猝死有不同的原因,三十五歲以下的個案多屬於先天性或結構性的問題,例如心肌肥厚症、右心室或冠狀動脈異常、心律亂等;三十五以上的個案則較多屬於冠心病、血管突然閉室等,通常有吸煙習慣、高血壓、高膽固醇及高血糖,這種情況也較容易發現。

他說,有些經常到外地參與馬拉松的跑手,也會特別做全面的心臟檢查,例如做心電圖或照低幅射的心臟素描,以確定心臟或血管沒有先天的毛病。

要盡量避免猝死,還是要靠全面檢查,不能靠臨場感覺了。



[1] 達到一定成績的跑手才有資格參與波士頓馬拉松,平均是三小時左右,因應年齡及性別有不同的時間指標。

中暑

中暑是跑馬拉松另一潛在危險,可能比隱性心臟病更致命。記得一○年的渣打馬拉松比賽日,氣溫高達攝氏廿七度,有報章以「非洲跑手都話熱」為標題。

與新加坡、泰國的馬拉松比較,香港的濕熱算小兒科了。大多數熱帶地區的馬拉松比賽,都是在早上五時前起步,無法在四小時內抵達終點的跑手,將會被冒升的太陽烤乾。還記得一年多前在泰國蘇梅島馬拉松,最後五公里如火灼般酷熱,有些跑手到路邊的Seven Eleven買汽水、買凍飲,我身上分毫也沒有,只好問路旁拿著水瓶的警察哥哥要水。

從此也記得,跑馬拉松除了要帶紙巾,也要帶紙幣!

不過「非洲跑手都話熱」的標題反映了傳媒的誤解。肯雅跑手更可能是怕熱不怕冷,因為他們的家鄉位於氣候較涼的高原,多得訓練的環境理想,這個國家才可以出產眾多一流跑手。

法國人比泰國人仔細和體貼多了。尼斯至康城馬拉松在十一月舉行,地中海的秋天對白人還是熱了一點,大會水站提供凍可樂,末段還設了一些花灑,不斷向路過的跑水灑水降溫,減低跑手中暑的機會。

若有冒冷汗、頭暈、脈搏弱、胸口悶、想作嘔及呼吸急速的徵狀,請盡快補充水份以防中暑。

水中毒

千萬不要因擔心中暑而在水站猛灌水,因為喝得太多水會引致水中毒,稀釋血液影響電解質濃度,影響大腦運作。還記得九年前初出茅廬、第一次參加渣打的半馬拉松,當年的天氣頗炎熱,每到水站我都喝一大杯水,捱到終點後不斷腹瀉,比腸胃炎還要辛苦N倍。自此後,我對水有一點戒心,盡量喝有電解質的運動飲料,若不感到口喝,也不敢沾水站半點水。

麥耀光有不同看法了,他認為感覺未必準確,不應等到口乾才喝水。他有個新穎的建議:不如在水站設磅,若跑手發現重量竟然增加了,即反映水份補充太多,跑手不應該再喝水了。

我相信要拼時間的跑手,應該不會花時間在水站量體重了,但若果大家有機會量一量,你肯定訝異,馬拉松瘦身的確立竿見影,兩三小時便可以減幾磅。

抽筋

抽筋是馬拉松跑手最常遇到的問題,重災區是入西隧口至林士街天橋,不難看到停下拉筋的跑手。雷雄德表示,抽筋成因包括肌肉耗盡能量,鉀、納、氯等電解質及水分不足,引起肌肉非自主性收縮而引起的痛楚,抽筋的目的是要保護肌肉,告訴身體肌肉不能再繼續劇烈運動。

跑手中途抽筋,因為訓練不足,以致運動量超出身體所能負荷。雷雄德指出,即使跑手捱過抽筋的痛楚後繼續跑,身體對路面的感應會較遲鈍,碰到路上有異物要閃避,身體的反應也會慢一點。他建議,若感覺腿部肌肉開始有些緊,應該放慢步幅和步頻,減低肌肉的運動量和負荷,以及做些伸展運動,「唔好啄佢、揼佢,拉返鬆佢係最好的方法」,同時可以在水站休息一會,補充水份及電解質,待積存的乳酸變回能量,疲勞的肌肉可以恢復一些。

撞牆

這是另一個因訓練不足而產生的問題。雷雄德說,假設人是一輛汽車,撞牆指「油缸用晒油」,若感到「呆呆地、吊吊揈、無力、跑唔郁」,這是撞牆的早期徵狀了,若發現這些徵狀,跑手應盡快補充碳水化合物,例如朱古力、香蕉等等。

要避免撞牆,除了在比賽前數天補充大量碳水化合物(Carbon Loading),雷雄德建議,跑手應該在賽前加些長課訓練,「測試自己的油缸夠不夠大」,以便比賽日有更好的準備,因應自己的訓練調節速度,而即使精英跑手的「油缸夠大」,也不代表不會撞牆,因為他們的速度快,能量消耗較一般人多。

膝頭痛

膝頭是跑手最脆弱的位置,不少跑手受膝痛困擾,甚至被迫提早退役。我還記得兩年多前跑佛羅倫斯馬拉松時中段膝痛最後十公里連慢跑也不能,只可以一拐拐步行,但最痛苦並不是最後的一公里,而是終點返回旅舍的路途。事後診斷為跑步膝(Runner’s Knee,即髕股關節綜合症),為了這一枚意大利的獎牌,花了幾個月時間休養及做物理治療。

若跑至中途膝痛,是否應該繼續跑?

雷雄德表示,膝關節有不同的部分,包括關節囊、韌帶及半月板等,要視乎那個部位痛,跑手可以先嘗試減慢步頻步幅,若痛楚因而減少,即代表傷患不算嚴重;若拉傷韌帶,只要捱一點痛楚也應該可以繼續。

最嚴重是半月板受傷。方迪培表示,若半月板受創,膝頭會「忽然腫晒、屈曲唔到」,跑手應該很難再繼續比賽了。

2012年2月3日星期五

《爽報》第十二篇.願特首消失.2月3日

一如以往,特首曾蔭權將會為渣打馬拉松主持開幕禮,這不知這是誰的餿主意。若是辦耍太極比賽、擦皮鞋比賽,找董建華、找曾蔭權做主禮嘉賓很正路,但特首與馬拉松無關係,政府也不見得支持長跑運動,為甚麼開幕禮不找些體壇名宿,例如李麗珊、黃金寶鳴槍,而要找不跑步的特首?

何況出席馬拉松開幕禮,也不能提升民望,還有可能被跑手喝倒彩或問候家人,董建華也領教過不少。若我是曾蔭權,寧願周日留在禮賓府睡多一會,也不想冒被「噓」的風險主持馬拉松開幕禮。

找官員主持開幕禮在東亞特別普遍,泰國、台灣和日本都是。台灣比香港更誇張,官員有機會發言「訓勉」跑手,馬拉松倒有半點造勢大會的影子,連完成賽獎牌也刻上市長、縣長的名字,政治如微絲血管滲進比賽的每一角落。

歐美的馬拉松很少由官員主持開幕禮,體育歸體育、政治歸政治,政府支持體育是應有之義,不必借邀請「感謝」特首市長。洛杉磯馬拉松中,市長Antonio Villaraigosa是站在台下的人堆中,不需要在台上滔光攞彩。

我希望明年的馬拉松,特首主持鳴槍與強國核突Tee一同消失。

2012年2月2日星期四

《爽報》第十一篇.香港馬不如新加坡.2月2日

每年的渣打馬拉松,數萬個名額不消十數天便爆滿。若你成功報名,這兩天要好好休息,比賽時盡量放鬆慢慢來,不要急於追速度而打亂自己的節奏。

若你報不了名參與周日的賽事也不用太傷心,因為這個世界每周日都有馬拉松比賽,高雄馬拉松與渣打同一天舉行,二月底有東京馬、三月中有京都馬、四月底還有第一屆峇里馬拉松,不愁春天沒有比賽參與。

看似「受歡迎」,只是因為跑手沒有選擇,亞太區的賽事不多,中國、台灣和東南亞等比賽也不特別好,不像歐美一樣,每周都有大大小小不同的比賽,周末馬拉松旅遊極普遍,東家不跑跑西家。

外國跑手又如何看渣打?去年採訪大阪馬拉松時,認識了韓國一間體育旅遊社的代表Sayid Jung,該社每年都會組團到世界各地比賽。他指,向韓國人介紹渣打馬拉松,一般都說香港購物好,而不會提及比賽本身,因為賽事不特別吸引,不會爆滿。

我問他,新加坡還是渣打馬拉松好?不用想,Sayid說:「新加坡。」

《爽報》第十篇.開放主辦權引入競爭.2月1日

很多人批評馬拉松商業化,但成功的體育活動,何嘗不是商業化?英超是最佳的例子。畢竟辦馬拉松的開支不菲,只要政府做好監管,而不是讓賽會跑出貪念歪念,借公帑封路辦比賽賺錢而不問責,商業化並沒有問題。

外國的長跑賽多由私人公司主辦,例如由Nova InternationalNI)營辦英國的Great Run系列,當中最受歡迎的是紐卡素的Great North Run。推動體育也是這間公司的使命,埃塞俄比亞的Great Ethiopian RunGER)是由NI協助催生。過去十年,GER舉辦超過六十場賽事,讓該國新進精英跑手有更多機會嶄露頭角。

另一間成功的馬拉松公司,是捷克的Prague International MarathonPIM)。1995年,PIM舉辦首屆布拉格馬拉松;今天,PIM已成為捷克長跑賽的品牌,在捷克的15個城市舉辦35個比賽,吸引Halie GebrselassiePaul TergatStefano Baldini等世界級選手作賽。

會辦馬拉松的豈止是業餘的田總?有競爭才有進步,若政府引入競爭制度,開放香港馬拉松的主辦權,而不是讓業餘的田總壟斷主辦權,我們才不會再收到強國核突T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