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大家喜歡我鏡頭下的馬拉松風景,不妨Click樂施會的標誌,資助他們的扶貧工作)

2007年8月31日星期五

九月一日

還是老土的這一句話: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又到九月一日,新學年開學的日子,還未睡暖家中那張床、還未用盡友好J的那張住客會所證,下周又再動身到更遙遠的地方。(還是趁最後一周,寫些貼身貼時一點的東西,所以一次過將十篇、八篇非洲罐頭上網,若對非洲沒有興趣,可以隨時skip也)

在也門的生活,每天早上也要(被迫)四時起床,因為那裡的清真寺的喇叭,每天準時四時全城廣播早禱,(迫你)聽教士們喃嘸喃嘸「歌頌」真主偉大;在家中也不能開窗,因為會讓街外人看到你穿短褲在家中走來走去,破壞當地純樸風俗;那裡也沒有娛樂,所以好多也門人只會坐係度食Qat,因為唔食Qat都無野做。

一個月也門行後,返香港休息一下,不用每晨四時起床,睡醒然後去看過電影,晚上再去跑步...回復這種簡單輕鬆的生活也不錯。可惜時間實在太少,還未看完想看的電影、還有Al Jazeera的稿未寫、還想跑多幾個圈,又要開始煩惱執搭行李。

雖然半年前已知道,九月可以開學了,但拖到今天終於無可再拖,要認真考慮,未來一年關於讀書的所有事了。四五月時,還要「備戰日本毅行者」;五六月時,則輪到「備戰布吉馬拉松」;六七月時,則要「計劃也門學阿拉伯文及Al Jazeera採訪」。今天,眼前只有倫敦行,一定要面對了。

記得4月1日「抽獎」揭盅前夕,整晚也睡不著,擔心失落了這次機會;到收到信,確實自己「中獎」後,也一度懷疑,自己是否只在夢中?一旦夢醒,才驚覺原來甚麼也沒有發生過?到今天的出發前夕,卻又有點恐懼,擔心自己是否應付得來?能否順利畢業,不用「賠錢」?因為讀的東西,全是未曾涉獵的領域,自問從小的英文教育,也只是屋村學校那一套,好歹有限。

是真擔心又好,是友好A所說,自己嚇自己也好,人就是這樣矛盾和可笑。

今天回到舊東家,交低Al Jazeera的照片,工作的人依舊。留在香港做香港新聞、順道留意股市賺賺錢,放假輕鬆娛樂一下,放大假去一個長旅行...這種生活也可以過得很好,有時也會想,如果明天不用煩執拾行李、不用考慮是否要改個易讀一點的Major(目前被派的major是modern trend in islam),只需考慮餘下的錢如何在大市中追落後,其實也不錯。

想到這裡,桌上的電話響起,接替我的新同事M仍在講電話,於是代他聽,一聽就知是某黨L君,把電話遞給M後,話題原來是甚麼迪士尼XXX。

我還是不去迪士尼了,請讓我去撞板碰壁,好讓我不會後悔。

PS:馬拉松之花,若你想要UA航空200美金的贈券去星洲馬拉松,請email給我,s985720@yahoo.com.hk

2007年8月28日星期二

贊比亞四.愛滋病與瘧疾


愛滋病

愛滋病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極嚴重,Mwandi村有三至四成人口是帶菌者,例如村診所的藥劑師Beeta就是。全世界的兒童都愛打架,有一次有個細路打架間跌倒流血,碰巧我的手又有些少正癒合的傷口,記得幫他貼膠布時那一刻,真的要極度專注,一不留神傷口碰到他的血,分分鐘係咁先!

記得抵達Livingstone第一晚,蘇格蘭仔(忘記他的名字了,他父親是傳教士,也負責管理Mwandi村的人道救濟)帶我與波斯裔澳洲朋友Hamed一同到Hippo Bar飲酒,他跟我們談了不少非洲的事,其間碰到兩名黑人女士搭訕,兩人身材都好掂,其中一人個樣都幾好睇。

兩人相當熱情,不斷聊你談話,又要你請飲酒,又不介意攬來攬去,擺明讓你抽下水,所以唔駛問都知,兩人都是性工作者!可惜非洲愛滋病流行,更加要小心小心,只能遠觀、不能褻玩!蘇格蘭仔說,不少這些女子,都是來自遍遠村落,沒有機會讀書,又沒有謀生能力,為了生計也沒有甚麼選擇了。

贊比亞約有三成人口染愛滋病(據記憶),鄰國Botswanna雖然是非洲少數,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的國家(該國鑽石蘊藏量豐富),但有一半人口染愛滋,人均壽命不到40歲。

聽Dan說,非洲愛滋病流行其中一罪魁禍首是跨境貨車司機,將病毒散佈至各個國家。另一原因就是迷信、及各種錯誤觀念,例如與處女性交就可以治好,即使南非總統姆貝基,也對避孕套抱懷疑態度。

瘧疾

非洲最兇猛的動物是獅子,但被河馬撞死的非洲人,遠超於獅子,但所有野生動物集在一起,還是無法與帶瘧疾的蚊子比。瘧疾與愛滋一樣,致命而又沒有疫苗對抗,要治好瘧疾也相當困難。

去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旅行,若有機會接觸當地社群,一定要打防疫針、取抗瘧疾藥物(除南非)。我打了甲型肝炎、日本腦炎、傷寒、小兒麻痺口服劑、破傷風(早前已打)、及取瘧疾藥,總共約1000元。其實也應該打瘋狗,醫生都有建議,但為了慳錢沒有打,去到Mwandi才發現,應該要打,因為好多好惡的病狗!若到中非則要加多針黃熱。

最普遍的瘧疾藥是doxyl-cynin,到疫區前一晚食,直室離開疫區後一個月為止,以便殺死潛服在血液內的瘧疾寄生蟲,但若在非洲超過半年便不能服藥了,因為連續長時間服藥也有副作用,要在非洲長時間工作的人,只能自求多福了。一生在非洲渡過的Dan說,他靠飲Tonic加Gin可以防瘧疾,因為Tonic內有唔知乜可以防瘧疾;另一個方法食大蒜,蚊子便不會叮你。

對於我這種「到此一遊」、帶著大包小包藥、防蚊膏、不以非洲為家、到非洲只為了好奇體驗的人,瘧疾、愛滋病與我還是相當遙遠,因為一個月後,我又回到文明社會繼續生活。

電影《血礸》,Leonardo Dicarpio就是這樣罵女主角:帶著一包二包藥、消毒劑來,然後又繼續文明社會的生活,是不會真正明白到非洲。

贊比亞三.Victoria Falls、非洲一大自然景觀

贊比亞仍然稱做North Rhodesia時,Livingstone是該國首府,是以英國探險家兼傳教士Livingstone名命,Livingtone發現尼羅河的源頭Lake Victoria,以及贊比亞與津巴布韋交界的Victoria Falls。看過Vic Falls後,除了巴西、阿根廷交界的伊瓜蘇瀑布可比擬外,世上其他瀑布全部無得揮,

遊Vic Falls可以到Livingstone,也可以到津巴布韋的,Victoria Falls City,兩地都有機場。Vic Falls City就在瀑布旁,Livingstone距離瀑布兩、三公里,從Livingstone那邊看瀑布,角度稍稍不及Vic Falls City,但Livingstone的獨有賣點就是城市本身,Vic Falls City只是人工堆砌的遊客城、Livingstone則是活生生的非洲城市,你可以在這裡感受到非洲。

所以遊覽Vic Falls,最好住在Livingstone,並找個下午過境到津巴布韋,兩邊的景都可以欣賞。

瀑布長達1.5公里,約較加拿大的尼亞加拉瀑布大一倍,可惜去的時機不對、碰上旱季,瀑布的流水量稀疏,等於幾名男士排排疴尿一樣,看不到滾滾洪流沙沙聲的壯觀。但也因為旱季,才有機會玩到一項叫「Livingstone Island」的驚奇玩意,就是到Vic Falls邊遊水,伸個頭出去就是懸崖!一不小心更可能被沖落街!一個字形容,就是Awesome!!!

Livingstone Island由位於瀑布旁的Royal Livingston酒店提供,遊水連同high tea是70元美金。集齊人後,酒店便會用快艇接載遊客到瀑布上遊接近懸崖的地方,然後行一段短路至瀑布邊,只有旱季才可以在上遊行走,所以一到雨季便無得玩了。

Royal Livingstone是贊比亞最豪的酒店,普通房一晚價錢是800美金,環境極優美,瀑布就在咫尺,酒店內飼養班馬、象、猴子等野生動物,整個酒店的設計就是英式園林加野生動物公園的Cross Over。他日有機會發達,一定要回Livingstone住一頭半個月。

除了欣賞瀑布外,Livingstone實在太多野可以玩,例如在津巴布韋和贊比亞在高架橋,跳130米的Bungee Jump(80蚊美金一次)、玩Gorge Swing(類似Bungee Jump刺激,像Pendulum一樣由高處滑下峽谷)、在瀑布下的Zambezi River玩激流、到瀑布附近的國家公園參加Safari trip(45美金3粒鐘)、坐小型飛機由高空鳥瞰瀑布(15分鐘,90蚊美金)...

非洲雖然窮,但旅行十分昂貴,因為這些玩意只有遊客才會做,自然一律收遊客價,但一場來到Vic Falls,又沒有理由甚麼也不玩!結果在這裡只是短短四天,卻花了四、五千元,足以夠我在也門住兩個月!

贊比亞二.民主篇

非洲國家的民主質素低劣,贊比亞也是,雖然名義上有選舉、有政黨,但民主內涵恐怕與也門是一丘之貉。上一篇談及,該國副總部到Mwandi村向Lozi族長拜票,同一日副總統就請全村落居民食飯(以該村的生活水平,有雞及粟米茸算不錯了)。每黨執政黨的宣傳車到,同時就有免費Chibuku(即生果友好覺得勁難飲的土製啤酒)派街坊,這就是贊比亞的民主。

話雖如此,目前的執政黨MPDP(大概是叫Multiple Party Democracy Party之類)較過往獨裁者好得多了,至少近10年該國經濟持續以平均5%的幅度增長(贊比亞產銅,受惠於金屬價格近年不斷上升),也獲得豁免該國債務的西方國家政府稱許。去年9月時,除了總統選舉外,該國另一項大新聞,就是如何審判目前患病的前總統Chiluba。

與失控的津巴布韋比較,贊比亞是天堂。津巴布韋總統Mugabe可以修憲,押後總統選舉,延長自己的任期、該國本年的通脹率起碼有5、6000%、該國的鈔票沒有公信力、與罐頭食物一樣是有期限,逾期變廢紙,只能用來敏屎。

近年中國大舉在非洲投資天然資源,贊比亞的銅礦也不例外,中國問題成為選舉的爭議,當地流行的觀點是,中國人變成非洲的新殖民主子,西方人衰、印度人更衰、中國人最衰!西方傳媒報導中國在非洲,也是用新殖民者的角度報導。我也不了解這問題,但若要探究原因,除了歸咎西方傳媒「唱衰」,恐怕與中國公司的工作條件差、工資低、工業傷亡意外多有關?

MPDP與中國關係友善,力撐中國投資有助發展經濟、創造就業機會,反對黨PF(Patriotic Front)就反擊政府助長中國殖民主義,當時更有段報導指,中國駐當地領事聲言,反對黨一旦當選便會從贊比亞撤資。(但後來又有段新聞指,中國領事澄清沒有說這些話,不知是否當地報章老作)

到總統選舉投票日,我已離開Mwandi、身在Liviingstone,住的Hostel更事先「警告」,投票日晚上請避免出街,這些敏感時刻,說不定兩派支持者會在街上互相開打!這些第三世界選舉共同特徵,就是點票時間長、陸續開票的結果由原本叮噹馬頭,突然變成某某黨大幅領先,然後落後的一方又指責選舉舞弊不公...

結果當然是有啤酒提供、有免費午餐的執政黨獲勝!

贊比亞一.Mwandi Village




去年九月在Zambia一條叫Mwandi的村落住了兩個多星期,即使你買Zambia的地圖,恐怕也未必找得到Mwandi在甚麼地方。由香港到Mwandi,最快也要兩程飛機,先到南非約翰內斯堡、或埃塞俄比亞的阿的斯阿貝巴,然後再轉機到Zambia的Livingston、然後再坐三小時車。

Mwandi村目前由UCZ及一些澳洲及美國的教會救濟,有些項目由南非白人Dan及美國白人Paula夫婦負責打理,兩人都透過義工旅遊組織,每月定期安排約十名義工,協助村落建設、在在村落學校教書等工作,這個月未完成的工作,則由下個月新來的義工繼續。

九月的工作是,協助興建麵包工房、油漆、清理醫院的地板及天花板,到趁所協助藥劑師執藥、協學校及幼稚園的老師教學...除了Dan及Paula外,西方教會還有些白人代表長駐Mwandi,他們說,這些工作其實請人也未必有人做,誰願意到這種村落工作?若不是你們每月前來,這些工作是無法維持下去。

所以義工旅遊,可說是一盤行得通的生意,若把這些工作當職業,沒有人願意去做,但若把這些工作包裝成義工旅遊體驗,再加插一些文化活動,每月就可以吸引西方社會的年青人,願意貼相當的金錢前來為你工作,對他們來說一點不是苦差,而是體驗非洲的生活。

Mwandi村的條件差,雨量不多、土地貧瘠,除了附近有條非洲大河Zambezi River,讓村民有些少捕魚業外,其餘一切欠奉,這些地方根本沒有可能發展自給自足的經濟,村內有一所小學,要上中學便要到十公里以外的Seseke,這種環境根本不可能讀好書。若在這些地方出生,這一世註定無得發圍了。

這兩星期的生活相當簡單,早晨八時工作,中午食飯後,四時便可以收工了,等待看Zambezi River的日落,晚上大家圍在火堆、飲酒聊天,看看天上的繁星,又或到村市集的簡陋酒吧飲酒(每晚九時關門大吉)...很快你就會不知道,今天是星期一還是星期五,你只會知道今天是周日,因為全村的人全部上教會。在非洲,時間是不值錢。

Zambia是前英國殖民地,舊稱North Rhodeasia(South Rhodeasia則是現在的津巴布韋)整個地區有多達72個民族,操72種不同的土語,Mwandi一帶為Lozi族,操Lozi語。無論是英國殖民政府還是Zambia政府,都讓部落維持自治,地方實質管治權由該族世襲的族長負責,Mwandi也是一樣,整條村沒有政治官員坐鎮,村有自己的法庭處理糾紛,有甚麼嚴重爭拗,都要由族長親自調解。

碰巧去年9月Zambia正舉行總統選舉,執政黨的副總統更到訪Mwandi,親自向Lozi的族長拜票。記得臨走前最後一天,Dan和Paula帶我們見族長,族長想向我們答謝,兩人還千叮萬囑,未經族長許可不能拍攝,也不能以背部對著族長(所以離開時一定要倒後行)。族長的服飾與一般人無異,也曾到英國?(美國?)流學,說英語完全沒有問題。

與中東的衝突壓抑比較,南非洲的窮村落平和得多了。若他日有機會,重返Mwandi休息一下、看看星、探朋友也不錯,非洲人的生活就是這樣簡單,不用每天形形役役去趕時間、省時間,但趕來又不知道為甚麼?

約翰內斯堡三.為何華人較白人、黑人更易被打劫?

約翰內斯堡真係好「危險」,我在Lonely Planet的討論區,問:「Is it safe to walk and take picture in Jo’burg downtown?」換來的回答大約有:

1. What do you mean about downtown? Jo’burg is just like Los Angeles, there is no downtown here!

2. I walked with my friend to a restaurant only 200m near my hotel and we were robbed.

3. I walked in downtown and take picture. I put my camera into a plastic bag or the box of corn flakes so that I can take pictures.

所以遊約堡市中心,除非你有地膽黑人朋友,否則唯一選擇只有參加local tour。但tour即使有導遊,大部份行程也只能坐車,除了進入一些建築物(例如到非洲最高的大廈頂層觀景台等),不能上岸走走!導遊也千叮萬囑,即使在車內最好也不要拍照,不要讓外面的人看到你的相機!

種族隔離前,約堡是一個白人社區,但隔離廢除後,罪案問題便隨之而來,一來南非是非洲最富裕的社會,但南非與邊境線長,唯一天然屏障是有鱷魚的Limpopo River,其他地方的黑人可以輕易前來南非。導遊Max則解釋,因為94年後南非廢除了死刑,監禁又怎會有阻嚇力?

眾多人種之中,以中國人受襲、被打劫率最高,因為中國人多現金,這是約堡的中國人告訴我。在南非搵食的中國人往往不是非法入境,就是延期居留,所以也較少開戶口,隨身攜帶大量現金的機會自然較高,遇上劫案只能死忍、不能報警。道理原來是這般顯淺,與排華、歧視絕無關係!

經濟發展與社會公義,究竟有沒有衝突?香港的商界、親北京人士就經常擔心,落實民主不利經濟,這種指控當然沒有事實根據,因為香港社會和香港人十分成熟。

但在南非,很明顯兩者是有衝突,體現種族平等、廢除死刑,隨之而來是高罪案率;南非法律又規定(記得去年看BBC新聞網),各種大規模重要產業,一定要在廢除種族隔離若干十年後,由黑人公司控制,以體現平等,隨著期限一天一天迫近,南非貨幣蘭特(Rand,價值與港元相等)也隨之一同貶值。

近十年,南非白人的移民率偏高,各大報章最多出現的廣告,就是協助移民英國、加拿大、澳洲及紐西蘭,這些白人英語國家,大量白人專才相繼流失,南非公司開始遷冊往倫敦上市...這對經濟發展當然極之不利,但這就是體現社會公義必要付的代價。

南非另一大問題是愛滋病(Zambia篇再談),但無論是一出機場、還是離開機場那一刻,總覺得南非有相當活力,未來一定會向好,若有多餘閒錢及有渠道,一定會買些少南非基金,看看我眼光是否準確?

約翰內斯堡二.Soweto


約翰內斯堡第二號景點,就是市郊西南邊的Soweto(中譯索韋托,索韋托合唱團,曾於本年的香港藝術節表演)黑人社區。種族隔離未廢除前,絕大部份約堡的黑人都住在Soweto這個黑人區,隔離雖已成歷史,黑人早已進駐約堡,但Soweto仍然保留當年的風貌,仍然是一樣貧窮、住在這裡的大部份黑人,生活仍是一樣沒有希望。

Soweto是South Western Township的簡稱,用一句話形容,Soweto就是約堡的天水圍,但Soweto人民較特區政府智慧,懂得把整個貧民區,包裝成吸引遊客的景點的「本土經濟」(梁錦松下台後,「本土經濟」這個詞也沒有人談了),獨一無異的賣點是:曼德拉就是來自Soweto!以及那一間「曼德拉故居」。(曼德拉大部份時間坐監,所謂故居,實情是曼德拉根本沒有住過!)

驟眼看,Soweto這個貧民區與香港島差不多大,南非物價與香港差不多,參加一個Soweto的三小時包接送的local tour約是250港元。除了曼德拉故居、托圖主教的家、以及一座關於Soweto的黑人學生,反抗以Afrikaans為黑人教學語言的博物館。

旅客都希望看真的東西、真的木土文化,但隨著Mass Tourism的擴張,旅客在旅遊看的東西、體驗的風土人情,往往只是塑造出來以迎合旅客的期望,只是讓旅客看到他希望看到的東西、拍到名信片及旅遊書中一模一樣的照片。無論你去到那裡,看到所謂的本土文化、一草一木,往往只是虛擬的假像,Soweto也是一樣。(像也門這種桃花園真是少之又少)

參加Soweto Tour與領導人訪港一樣,行程一定包括家訪,讓大家看看曼德拉的鄰居和人民,家訪的家庭肯定是民建聯工聯會友好,絕不會有其他種類的家庭。Soweto家訪的第一個婆婆好鬼熱情,講好多這裡的故事及生活,但臨走前,不要忘記放下貼士!

第二個家訪是另一個家庭,大家一同看非洲國家盃,然後就有四個黑人上進青年(鄰居?)到訪,帶同小提琴為遊客演奏,音樂好好聽!當然最後還是要付貼士。其他指定動作,還包括到那兩座彩繪的核電廠煙囪拍照、到曼德拉故居、及購買工藝品。

我忘記了自己付多少貼士,肯定比與我同團的澳洲地質學家夫婦少得多。我當然不是叫大家若有機會去約堡,不要參加Soweto tour,要遊Soweto一定要跟團,因為該區實在太大,沒有當地導遊帶隊,恐怕也不太安全。

然而矛盾的又是,若真的自己一人去,避開為迎合Tourism而設計的路線,最終根本沒有人會跟你說Soweto的故事,你也不可能看看他們的家有甚麼,因為真正的貧民區風土人情是,根本沒有人會睬遊客,更要擔心有沒有人打劫你(除非你肯付錢)!

若讓我再選一次,我還是願意付250元另加貼士,去參與一個早已寫好劇本的團好了。

約翰內斯堡一.Apartheid Museum

瞬間看地球,今天起由巴勒斯坦轉至非洲。05年暑假去完中東玩Volunteering holiday後,食過番尋味,06年轉去地球的另一角,到Zambia南部一條叫Mwandi的村踎兩星期,順便到Botswanna及南非玩。

到現在仍十分懷念的,還是非洲草原滿布繁星的夜空、以及每天晚上靠著火堆,一邊閒話家常,一邊飲Chibuku(Zambia土製啤酒,帶了一盒返港,不少生果同事「中招」)的那種悠閒。

往事只能回味。

現在先寫南非。

Apartheid Museum

約翰內斯堡是全世界最多罪案、強姦、打劫、謀殺的城市,華人更是首號被鋸的目標,但即使要冒「生命危險」,約翰內斯堡也值得一遊,為的是看與種族隔離的殘跡。約堡的Apartheid Museum的好睇及震撼程度,肯定超越東京靖國神社遊就館的偽滿州國國旗國歌。

先簡單介談談約堡。這座城市的歷史短暫,上世紀發現金礦後才開發,整個城市沒有明顯的市中心、只是割裂為一個又一個區,火車站附近、所有旅遊書都勸你「不要在這裡行走!」的一帶,可以是市中心;北部Sandton商業區也是市中心。整個城市也沒有公共交通公具,因為白人全部駕車、黑人的白牌Van,外國遊客肯定不懂、(也不敢座),的士也只是在大型商場附近有,遊約堡只能參加local tour或call車。

博物館位於市郊,附近有一個類似海洋公園的大型遊樂場。館的建築普通,但遊覽方式獨特,所有遊客購票後,都會獲得一張黑卡或白卡,獲白卡的就由白人通道入館、獲黑卡的就要走黑人通道入館,兩條通道的展品和風景,模擬廢除族隔離前的南非街道,讓旅客體驗一點點種族隔離的荒謬。

館內沒有十分特別展品,到現在還有印像的展區,只是一格監倉、複製自當年孟德拉服役27年的監倉;以及館內分黑人及白人通道的設計,但詳細講述了約翰內斯堡的歷史,以及整個黑人抗爭運動的始末,看後才發現原來當年毛澤東治下的共產中國,曾協助ANC(即孟德拉的政黨)訓練游擊隊對抗白人政府。好好好睇。

南非的政權由白人和平轉移至黑人手上可說是奇蹟,特別是在政變家常便飯的非洲大陸。是否來一次紐倫堡式的審判,清算過往白人的罪行?究竟彰顯公義重要?還是查清真相重要?這成為曼德拉政府首要處理的問題。最終新政府作了一項爭議決定,只要過往曾犯案的,無論是白人或黑人,只要說出真相,都可以獲得特赦。
對一些從來不覺得有錯的犯人,這安排肯定便宜了他們,但這可能又是沒有方法之中的方法,因為犯案的人實在太多,白人有、報復的黑人也有。據稱,就連曼德拉私下也說,若要執行判決,恐怕翌日有裝甲車包圍他的家!隨著委員會的工作展開,過往一些慘劇的真相也陸續浮面。死者而矣,但對死者家屬、生存的受害者,總算是知道了真相。
今天的南非,正迎接2010年世界盃,雖然種族問題看似成為歷史,但現實不是童話故事終結,黑人和白人也不可能從此親如兄弟。以這句話結束:南非白人的移民率相當高。

Masada.猶太人的最後抵抗

以色列及巴勒斯坦到處是古蹟,與宗教有關的有耶路撒冷(城牆則建於奧圖曼土耳斯年代)、拿撒勒、伯利恒、加利利海一帶、希伯崙...十字軍東征有關的是Acre這個臨海的古城、羅馬時代的遺跡則有撒迦利亞古城的遺跡、提比利斯僅存的一截古城牆,以及猶太人抵抗羅馬人的最後據點Masada古城。

1948年復國前,地球上對上一次出現一個獨立的猶太人國家,已是2500年前。幸好求學年間都是讀教會學校、也曾上過教會,對猶太民族歷史算熟識,猶太人約於BC1100年左右出埃及,約BC1000年左由在建國,到Solomon王年代國力達頂峰,聖經也記載也門的示巴女王前來建交,相傳埃塞俄比亞的立國者,就是所羅門與示巴女王的兒子,所以埃塞俄比亞是非洲唯一的基督教國家。

所羅門王一死,國家即一分為二,北部的十個支派組成以色列國、南部的Judea和Benjamin兩個支派組成猶太國。(古猶太人分十二支派,是祖先Jacob的12個兒子的後裔)北國約於BC750左右被Assyrian國所滅、苟延殘喘的南國終於在BC550左右被尼布甲尼撒的New Babylon國消滅,所有猶太人被充軍,遷至巴比倫(現今伊拉克)。

(所以伊拉克、伊朗在2千多年來一直有活躍的猶太人社群,這些猶太人大部份於以色列1948年建國後,搬回以色列住。)

New Babylon後來被波斯國(即伊朗)消滅,電影《戰狼300》描述的波斯人全是怪物,現實的波斯人對猶太人倒算仁慈,讓猶太人回到巴勒斯坦一帶居住、並讓他們保留宗教及建聖殿。王朝一個個消亡,波斯後是亞歷山大、亞歷山大後是羅馬,羅馬人讓猶太人保留一點自治空間,所以猶太人也有個希律王。

猶太人一直期待Messiah(救世主)重臨、拯救他們,在耶穌年代,這種思想更是盛行,所以當耶穌開始行神蹟傳道,不少人以為耶穌是領導革命抵抗羅馬。終於在公元100年左右,猶太人揭竿起義,意圖推翻羅馬、重建以色列國。

羅馬如日方中,猶太人的抵抗只是以卵擊石,除了初時有些勝杖,之後一直節節敗退,希律王重建的聖殿也毀了,數千猶太人最終退守至臨死海一帶、山勢險要的Masada築城作長期抵抗。

現在的Masada只餘一片廢墟。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山城有貯水池、猶太教堂、各種起居飲食室、兵器庫及瞭望台,讓數千名死士以戰狼300的精神拼死抵抗,但上帝最終還是懲罰猶太人,城牆終於崩潰了,就在淪陷前夕,僅餘的猶太人寧死也不做羅馬人的奴隸,全部選擇自殺(男士先殺家室,然後自殺)。

既然全部自殺了,為何Masada又會流存至今?原來有少數婦孺一直躲藏在地牢、避過自殺一劫,由她們的口中道出整個故事。

雖然遊客甚少(基於局勢不穩、最多人的教會朝聖團,也不會到Masada),Masada保養得相當好,又有纜車上山。猶太人2千年前被羅馬人圍攻、今天則受到四周的阿拉伯國家敵視,對猶太人而言,今天小小的以色列國,只是放大了的Masada。

拉姆安拉.阿拉法特的墓

也門和卡塔爾篇結束,又是時候回到巴勒斯坦,希望可以趁英國起行前,幫巴勒斯坦和南非洲篇埋單(又可以寫十篇八篇),全部post晒上網,整理好所有舊旅程。今天要寫的是拉姆安拉。

兩年前的八月,有機會到拉姆安拉的Mukata探訪阿拉法特(Arafat)的墓園。小小的陵墓由玻璃築成,內有兩個士兵站崗,墓上有各式各樣的鮮花,及世界各地的人士的吊唁。夕陽西下,光線穿透透明的墓園,沒有斷腸人在天涯,只有長眼的阿拉法特。

要評價阿拉法特,我沒有這個資格,我也不懂得評價。一方面他是巴勒斯坦的「永遠榮譽的領袖」,但另一方面,他領導的政府頗無能,貪污嚴重、也沒有好好把握與以色列談判的機會,團結巴勒斯坦人。結果阿拉法特一死,舊有的權力分配架構打散,繼任的阿巴斯也沒有阿拉法特的領袖魅力,於是整個巴勒斯坦政府就陷入崩潰了。

現在的巴斯斯坦已分裂為西岸及加沙兩區,西岸由阿巴斯的法塔赫的自治政府管治、加沙歸由哈馬斯管。政治就是分而治之,在香港是搞個比例代表制選舉方法,令政黨無法壯大、巴勒斯坦就是分開法塔赫和哈馬斯,拉一派打一派,全力支援法塔赫、封殺哈馬斯。

於是,歐盟及美國援助、以色列政府凍結的代收關稅,全部解禁支援阿巴斯;昨天仍在以色列監獄的法塔赫「恐怖分子」,今天全部特赦釋放,好讓法塔赫有多些人手對付哈馬斯。

現在的巴斯斯坦,又與兩年前我去的時候很不同了,現在發生的事,很多我也不明白。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阿拉法特泉下有知,不知又會怎樣想?

2007年8月27日星期一

卡塔爾四.用一天建一個新加坡




中東從來不是鐵版一塊,波斯灣國家與也門的差異,有如上海和貴州的貧鄉僻壤。離開也門到卡塔爾,最大分別是多元和自由的環境,卡塔爾也有不少女性只是露出一雙眼睛,但也有女性只蒙頭巾、以及連頭也不蒙。只要是個人選擇,打扮怎樣保守也沒有問題,最大問題是像也門這種社會,女性根本沒有選擇!

也門算半國民主國家,但社會一點也不自由;專制君主體制統治的卡塔爾自由多了。卡塔爾就像香港及西方社會一樣,有麥記、Starbuck、KFC,一般物價例如購物及飲食與香港價差不多。特別便宜的是汽水(所有店鋪一律賣2.2港元)、朱古力零食及的士(油價平),看電影則要過66元,但電影院極多選擇,很多西方戲香港也沒有上,反而馮德倫的《精武家庭》就有得上。

卡塔爾女士在打扮方面遠勝也門女士。整套黑衣在也門可能是壓迫,但在卡塔爾則是時裝,稱身的黑衣也可以顯出線條,在現代化的大型商場,不蒙面而穿黑衣的女性,大多數都懂化粧及睇得下,一襲纖瘦的黑紗更添上迷人的神秘感。卡塔爾福利好(稅極低、水電煤免費),若可以娶返件索女兼入藉卡塔爾,信伊斯蘭教也無所謂!

與阿聯酋、科威特等國比較,卡塔爾這個沙漠要遲至90年代才發跡,也是多得科技進步,終於讓卡塔爾可以開發,藏在波斯灣海底較深的油氣田,以貯存量計,卡塔爾的天然氣僅次於俄羅斯及伊朗(some source claim the gas field in Qatar is the largest),足以讓卡塔爾國王Hamed繼續支持燒錢的Al Jazeera,以及用一天時間建一個新加坡!

小小的卡塔爾原是一片寸草不生的沙漠,十九世中葉、卡塔爾就成為英國的「保護國」,直至1971年才真正獨立。未發現石油及天然氣時,卡塔爾的產業是採珍珠,但當日本人上世紀30年代發明人工養珠後,卡塔爾的經濟即崩潰。失之桑榆,波斯灣差不多同時間發現石油,石油工業遂成為卡塔爾經濟的命脈至今。

卡塔爾真正踏入現代化是95年,現今的卡塔爾國王Hamed,趁父親離國時策動政變奪權那一年。受英國教育的Hamed較父親開明得多,過往的卡塔爾以沙特阿拉伯馬首是瞻,Hamed完全不受這一套,上任後不久便展開一連改革,賦與女性更多權利、吸引世界一流大學來卡塔爾設分校、開放局部選舉、議會有權決定部份市政,當然也包括辦06年亞運、成立Al Jazeera。

現今的多哈是一個多元社會,外來人口比本土卡塔爾人恐怕還要多,商店餐廳的服務員不少來自東南亞、建築工人來自巴基斯坦及印度、上層的西方人、來這裡做投資基建的中國人...

多哈舊區沒有甚麼特別,只是極普通的城市,另一端則全是正在動工的地盤,數十幢玻璃幕牆的巨型爭相動工,建成後將會是五星級酒店、銀行、石油公司總部、及豪宅,工人日以繼夜動工...這些地方數年前只是沙漠,這一幢幢堀起的怪物,更像是海市辰樓。有錢,的確沒有甚麼不可能。

多哈的兩端以公路連接,沿岸是海濱長廊,來回海濱長廊一次約10公里,搞10公里跑就正爆,捱了整個月、終於找到地方練跑!於是趁在中東的最後一晚去跑步,一邊跑、一邊欣賞波斯灣夜景!但跑不夠五公里,終於頂唔順,因為實在太熱!!!(夏天平均是35至40度)

卡塔爾三.參觀半島電視台


轉眼又到周日,壓軸重頭戲、採訪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訪問十時半開始、但要早到15分鐘安檢。原本以為九時半由酒店出發,45分鐘肯定夠,怎料卡塔爾的士很少,到9時45分也截不到的士!叫酒店call的士,但酒店竟然唔x明(印度人聽不懂廣東口音英文),最後只好叫酒店無論如何,死都要死架車黎!!!

就在等車期間,突然出現空的士,當然是立即上車(睇怕check out埋單,都要找多筆租車數),幸好Al Jazeera距離市中心不太遠,最終有驚無險、準時抵達Al Jazeera的總部。

這個新聞台只有矮矮的兩層,辦公室總面積比某某百佳超級廣場大不了多少,然而這小小的新聞台,影響力卻遍佈全球,該台的新聞報導、清談節目牽動整個阿拉伯世界。

整個訪問、參觀超過兩小時,得到的資料談不上震撼,但要問英文台的問題都問了,包括如何報導?為何不用恐怖份子這個名詞?如何接觸Teleban?該台怎樣處理中國新聞?未來計劃?為何不選擇香港作地區總部?新聞自由有沒有受干預等等,總算是見識過Al Jazeera的news room。

臨走前,問帶我參觀的公關,Al Jazeera有沒有T shirt或其他紀念品賣?答案是沒有,唯一的記念品是一個襟章、一支Al Jazeera筆及筆記簿。(Al Jazeera Claim車費單更加無啦!因為個個都駕車!卡塔爾油價便宜,的士起錶只是6元,比香港便宜多了。)

可能因美國想轟炸Al Jazeera,該台保安嚴密,未經同意下不能拍攝大樓外觀,臨走前影多兩張相,結果就被保安逮住,雖然多次重申,我有許可證來採訪,但保安還是先把相機拿去「檢驗」!待他們跟公關聯絡確實後才交回相機、講唔好意思及放人。Al Jazeera保安的「紀律」,較也門軍隊高得多了。

我以XX日報自由記者身份採訪訪,但對「字數」不太樂觀了,畢竟普遍香港報章都以本地優先(最近則緊貼甘乃威還是何秀蘭去選),香港以外無關香港的事則極少理,這是沒法改變的事實。訪問做完了,現在要擔心,若XX日報還是興趣不大、只預500字,我應該寫這500字?還是另找其他渠道?希望不用煩是最好。

至於Al Jazeera採訪了甚麼,還是先賣關子,留待報導再談。若確定何日見報,定當第一時間通知大家。

2007年8月25日星期六

Photo from Yemen

Finished uploading my photo of Yemen. You can have a look and I promise it is really good!!!

The link is: community.webshots.com/user/chong_jordantrip05

I am too lazy to register a new album, and the volume of old album always expands, so I put them together.

Today is my last full day in Yemen. I tried to hike the northern mountain in Sanaa, but I was stopped by the military because the whole mountain is prohibited. However the soldiers are nice, after they confirmed I didn't take picture, they invite me to have lunch together!!!

2007年8月23日星期四

也門續編.在Sial學阿拉伯文的同學

y2隨著暑假結束,不少同學陸續在這星期回家,今晚(Wed)在Mark的家舉行小型歡送會。寫了十多篇也門,遺留了寫寫究竟誰在Sanaa Institute of Arabic Language學阿拉伯文?
(I am now introducing my schoolmates, here you are:)

彈結他的是來自比利時的Thijs。這裡全部人都會陸續離開,只有Taijs例外,因為他報了一年課程,希望一年苦讀能練好阿拉伯語,然後在中東報讀大學。 (Guitar guy Thijs is from Belgium, learnt Arabic for years, hope to get admitted to the U in middle east. He will stay here for a year! Althought he can speak fluent Arabic, he still cannot read Arabic paper.)

Taijs在比利時已學了多年阿拉伯語,他能操流利阿拉伯文,但仍未能看懂阿拉伯語報章。Taiz說,其實學中文也不錯,至少可以認識中國文化,但學阿拉伯文沒有意思,因為阿拉伯的文化全是伊斯蘭教,宗教以外所餘無他,但他對伊斯蘭教實在沒有興趣。 (He said Chinese is more than Arabic at least understand Chinese, you can explore Chinese culture. However all Arabic culture is about Islam. He is only interested in Arabic people, not Islam)

旁邊的Neil在英國的中學教數學,學阿拉伯文只是興趣,他曾在亞洲教英語,也在印尼?越南?考獲潛水牌照。 (Thijs' left side is Neil. British. He taught Maths in England highschool.)

Neil旁邊的是美國的Emily。她剛大學畢業,double major政治及中東研究,畢業後就學阿拉伯文,原本一直在敍利亞學,但敍利亞夏天實在太熱,所以轉到也門學,她希望學好阿拉伯文,然後加入Al Jazeera做記者。 (Neil's left side is Emily. Graduated last year majoring in Arabic and politics. She hope to join Al-Jazeera, this is the reason for her to learn Arabic.)

旁邊的Rosa來自德國,剛剛「轉校」過來。也門人對德國人特別友善,也門人會告訴德國人:「Hilter好!Kill Jews!」(若護照有以色列印章,不能入也門國境) (Emily's left side is Rosa. Come from Germany, joined the school last week.)

Rosa旁是Becky,在英國Durham大學讀中東研究。多得Becky在英國推介,這裡不少學生來自Durham。Becky曾在巴勒斯坦的拉姆安拉做intern,研究Israeli Settlement,能操流利阿拉伯文。 (Becky is just like Yemeni, knows everything here. She is from Durham U, Arabic studies and many students here are come from Durham. She had an internship in Ramallah, Palestine in this Spring, help UN to reseach the Israeli settlement)

Becky旁的是Lily、西班牙人。應該是少數能在也門找到姻緣的女士,男朋友來自巴西(已返國),讀完阿拉伯文,他們就會到印度旅行。(Lily is from Spanish. She probably is the only person to fall in love in Yemen. Her boyfriend is a Brazilian and studied Arabic here.)


最左邊的Julie是法國人。Julie有六呎高,金髮碧眼,唔學阿拉伯文、轉做Model都無問題。她在一間商業通訊社做記者,曾駐非洲貝寧及杜拜,對中東文化極有興趣,希望報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也希望做駐中東記者、及加入半島電視台做記者。 (Julie is the tallest and one of the beautiful lady in school. Just like me, she quit her job before she came to Yemen. She worked for a commercial agency and was a correspondent in Benin, Africa and Dubai. She also want to join Al-Jazeera.)

她旁邊是Ivan,是墨西哥裔美國人,在埃及的美國開羅大學讀碩士,專研究卡塔爾政治。我曾一度「聘請」Ivan為我的攝影師,讓他也可以到半島電視台參觀,順便幫我拍攝,可惜該台只准我一人去,無辦法了。 (Julie's right side is Mexico AmericanIvan. He studied Master degree in American Cairo University, his research topic is Qatar. I tried to employ him as my photographer so that he can some with me to Al Jazeera, however it is not allowed.)

他旁邊晃動的影子是Mark。Mark過往已亮相了,中學時在香港讀書,因父親曾助九鐵做工程,他明年二月將會執業做英國律師,展開律師非人生活前,趁這半年的自由,為興趣學阿拉伯文。到也門前,曾與友人由倫敦,一直駕車到塞內加爾的達卡玩。 (The blur image is Mark. He lived in HK for 7 years because his father used to work in HK for KCRC's project. He told me KCRC is quite corrupted! He will be British lawyer from next Feb. So before he start his long working hour "painful" professional career, he took 1/2 year break and study Arabic here. )

Mark旁的是Samira,與她沒有談過話,所以沒法寫了。 (I haven't talked to Samira, so cannot talk about her.)

Samira旁是William,是Becky的同學。我曾拉衫尾,與他父親的也門朋友食好大個餅,Will父親在劍橋教書。來自Durham的同學特別喜歡飲酒,會到一間叫Russian Club的私人會所飲貴酒,也懂得如何在禁酒的也門買酒。(就是到中國人開的餐館!) (William is the classmate of Becky in Durham. His father teaches in Cambridge. The Durham guys and gals like drinking and they know how to get alcohol in Yemen! The answer is going to Chinese restaurant!!!)

William旁的是比利時的Ken。多次與我一同旅遊,能操多國語言(法、英、荷、西班牙、徳及阿拉伯文),所以與他去旅行方便很多,家住安特衛普,幫NGO做新移民教育工作,肯定有機會繼續硑面。 (William's right side is Ken. Can speak French, English, Dutch, Spanish, German and Arabic. I usually traveled with him. He worked for a NGO in Antwerp for helping new immigrants)

Ken旁的是Lauren。Lauren在芝加哥大學讀伊斯蘭研究博士,與Ken是阿拉伯文同班同學,人品好好,成日咒罵電腦室的互聯網好鬼慢!!! (Lauren studied PHD in Chicago U, not studied Economy, but is Islamic studies. She is nice and always complained the computer in school is so slow with me.)

Lauren旁邊是Laura。美國人,到中東教英文多年,曾在沙特阿拉伯教書,現在駐貝魯特。很熟識中東文化的美國人,到中東教書也是為了拓闊視野,不想留在單一的美國。 (Laura is another middle east expert. She is teaching English in Beirut and taught English in Saudi also. She told me quite a lot about how women live in Saudi)

兩張照片無法影到的,是意大利的Paula及Alisia。兩人都好好,告訴我也門女人真係唔得,與也門女人對比,她們兩人靚得多了。她們在也門已半年了,還會留多三個月,兩人在意大利是同學,修讀中東,兩人都說,來這裡讀阿拉伯文,比在意大利學有效得多了!!! (Both photo cannot show Paula and Alisia, both come from Italy and studied Arabic in Italy U. They told me the Yemeni women is not good-looking!)

這就是Sial的外國社群。雖然話題未必相同,我的文化背景與他們分別最大,未必人人聽得懂我的廣東腔英文,萍水相逢,可能以後也沒有機會再見了,但今天就是有機會,彈結他、唱唱歌,這就是緣份。

2007年8月21日星期二

卡塔爾二.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

好戲永遠在後頭,這次也門學阿拉伯文之旅,重頭戲不在也門,而是稍後的卡塔爾。到也門可以坐阿聯酋或卡塔爾航空、兩者都要轉機,雖然停杜拜肯定比停多哈好玩,但鬼叫卡塔爾航空比阿聯酋平,當然是選卡塔爾啦!既然多哈已列行程,出發前三天以Freelance記者身份,發了個電郵給卡塔爾Al Jazeera,看看可否參觀一下?

翌日打開電郵,已收到回覆!參觀Al Jazeera無問題,更反問我想參觀英文台?還是阿拉伯文台?要不要安排高層訪問?原本只是試一試(我的電郵大約說,目前幫XX日報做Freelance,國際記者證篇號是XXXX,XX日報是全港第二大報,因為香港很多人不太了解貴台,也想知多一二,所以希望參觀一下),想不到對方一口答應了。

在多哈機場的免費電腦查電郵,已收齊所有資料:8月26日的10時半參觀英文台、11時訪問該台的News Director Steve Clark、11時40分參觀阿拉伯台,屆時請提早15分鐘安檢。一切就咁搞掂!

不經不覺又到月尾,所以這星期也沒有花多少時間讀書了,每天中午晚上都留在宿舍,刨Al Jazeera的英文及阿拉伯文新聞頻道、或上網看Al Jazeera的新聞及相關資料,我也是看Al Jazeera的網頁才發現,原來香港寛頻有提供Al Jazeera英文新聞台!

未到也門前,我一次Al Jazeera新聞也沒有看過,對該台的認識也只是來自Hugh Miles寫的《Al Jazeera》,唯一慶幸是早已刨了該書,大約知道該台是甚麼回事。Al Jazeera英文台開台的其中目的,是為了打破資訊由西方流向東方、北方流向南方的潮流,讓這些被忽略的地方也能發聲,西方及亞洲社會眾多不會說阿拉伯語的伊斯蘭教徒,就是該台最有可能的潛在觀眾。

看了Al Jazeera英文台兩天,最令我大惑不解是,該台甚麼廣告也沒有!西方國家不歡迎Al Jazeera是事實,就連部份中東國家也封殺該台,不讓該台落地,因為Al Jazeera的報導得罪這些國家的政府。布殊聲言要炸Al Jazeera、伊朗指責Al Jazeera親塔利班、同時間卻有國家指責該台已被以色列的Zionist滲透!

Al Jazeera廣受中東人民歡迎,不單是因為獨家報導、獨家拉登片段,而是該台敢言、不怕開罪各國政府。阿拉伯文老師Faris說,Al Jazeera is very good, because it is independent and not controlled by the government!既然有龐大的觀眾群,為何Al Jazeera英文台連一個廣告也沒有?(阿拉伯文台的廣告也不多)處境有點類似的《蘋果日報》,也不至於完全沒有廣告!這點肯定要問問。

沒有廣告的Al Jazeera可以營運至今,還是多得卡塔爾國王Hamed鼎力支持,以及該國龐大的石油及天然氣存量。卡塔爾處於局勢重盪的波斯灣,夾在沙特阿拉伯及伊朗中間。卡塔爾小國寡民,天然資源總有耗盡的一天,若卡塔爾出現危機,國際間也不會注視,怎樣能令國際間記得卡塔爾?該國國王於是在1996年成立Al Jazeera。

Al Jazeera生得逢時,中東的電視台都是中央電視台,只會報喜不報憂,甚至扭曲事實真相(六日戰爭是以色列大勝,但阿拉伯世界的國營台,卻相報導以色列大敗),一個有公信力、不怕得罪權貴的新聞台自然一炮而紅。

以我的語文程度,也不期望可以到Al Jazeera工作,但有機會到訪Al Jazeera,看看該台怎樣運作也不錯。若各路友好對Al Jazeera有興趣,屆時再講講更多Al Jazeera的二三事。

2007年8月19日星期日

結束也門篇.攻打桃花園?

隨著旅程的結束,也門篇也要落幕,可以寫的東西還有很多,仍有很多特別的風光景點未發掘(可惜去不了Wadi Hadramawt,因為每周只有三班機,若飛機誤點,便無法趕及回程機)。若我不繼續學阿拉伯文,又或下次改到其他地方學,應不會再到也門旅遊了。

當初到也門只是打算學阿拉伯文,也不期望這個國家有甚麼值得觀光,結果阿拉伯文學得差(最大困難是發音,即使懂得用阿拉伯文到餐廳點菜,還是要說很多遍、甚至指著實物,侍應才知道我點甚麼,一方面固然與東方人的口音有關,加上自己久缺語言天份,以及去太多旅行),反而發現原來也門郊外係咁靚,以及從新習慣做一個全職學生。

若三星期前問我,也門值不值得去?我的答案是:世界很多好地方,也門不去也罷。若現在問我這個問題,我會答:也門值得去。(若你認同以下幾點:)

到也門旅行的理由:
1. 當地仍未受Mass Tourism污染。由於外國訪客極少,當地人對旅客極熱情,每次去餐廳,當地人都會把自己叫的飯菜,遞上前與我分享。
2. 有2500年歷史的Sanaa古城,以及獨特的紅色泥建築。這可說是全世界最大的古城了,走在耶路撒冷古城不會迷路,但Sanaa古城肯定會。
3. 還是Sanaa古城。古城千年如一日,也門人仍是天天穿傳統服飾,住在古城,有如住進博物館。
4. 順便學阿拉伯文。可以認識世界各地的同學,旅行也容易找伴。
5. 山區風景一流,特別是Manakhah二千多三千米山上的小鎮。
6. 由也門去埃塞俄比亞首都、阿的斯阿貝巴的來回機票只是200美元,抵到爛。中間不妨加插一節埃塞俄比亞。

但這些地方,肯定不會是男女老女咸宜。若認同以下幾點,請不要到也門旅行:
1. 不懂阿拉伯文是很難到遍遠的小鎮行山。
2. 衛生條件差,有潔癖的人恐怕很難捱,不時停水停電。
3. 若不愛行山、不愛山長水遠逛古村小城,禁酒的也門可以說是「無野玩」。
4. 一離開首都Sanaa,就要親自到偏遠的旅遊局申請通行證。
5. 城市基建極差,到200公里以外的地方,要坐6小時車!(6小時在日本坐新幹線,可以由東京到福岡,距離超過1000公里)

記得讀大學時,SY曾影印了雷競璇的一篇文章《攻打桃花園》(批評周華山研究及推廣女兒國,實際破壞該地風土人情和文化),桃花園一被人發掘,就不在是桃花園了。

很不幸,旅遊本身就是攻打桃花園。因該國頻頻內戰及恐怖襲擊頻頻發生,嚇怕了外國遊客,令該國仍然算是桃花園,但到某一天越來越旅客到訪:Manakhah的山區homestay,只會變成商業化的酒店;餐廳的本地人再不會與外國人分享食物;天天買東西都要跟人講價;開始敵視遊客的相機;眾多乞丐向旅客討飯食...

若真的想去也門,請趁這幾年間去好了。再過十年八年,也門再不是桃花園了。

Briefly repeat in English. If you ask me whether Yemen is worth traveling or not, I will answer yes, the reason are:
1. It is not spoiled by mass tourism, so the Yemeni are friendly and warm to tourist. If you eat in restaurant, they will even share their food to you!
2. The old city of Sanaa is so beautiful and the outlook of city doesn’t change in hundreds of year. People still wear traditional clothes, living in old city is just like living inside a museum.
3. Learn Arabic. Few people can speak English, lots of practice chances.
4. The countryside landscape is stunning, especially Manakhah.
5. It is near to Ethiopia, the return flight to Addis Abeba costs only 200US$. Detour to Ethiopia in midway is not expensive.

However, if you agree the below points is frustrating for travelers, then please don’t go:

1. Few people can speak so language barrier is a problem. If you cannot speak Arabic, it is not so possible to hike cheaply.
2. Bad hygiene, no electricity and water in capital is quite often.
3. No entertainment because here is a conservative country, you can only buy beer without alcohol.
4. Travelers need to apply for traveling permit if they leave capital Sanaa, however the Tourist Ministry is far far away.
5. The infrastructure and highway are so bad, prepare to waste too much time on the way.(lucky the scenery of countryside is good)

也門十五.也門社會與政治(Yemen 14, 13 & 12 were posted at the same time)

前幾天行家D在MSN問:「也門是否民主國家?」不如也花些篇幅,談談我僅知的也門政局及社會。

也門是中東少數有真正民主的國家,由人民一人一票選出有實權的總統,但也門的民主極不成熟、人權紀錄欠佳、有基本的新聞自由,但資訊封閉,整個政府連發言人也沒有、女性新聞團體更常被打壓,國家管治能力有限,偏遠山區多數由部落自治、屬半無政府狀態,北部的Sada一帶正在內戰中、中部的Marib就有Al-Qaeda、另外還有一些與政府對抗的什葉派部落...

經濟情況也極差,政府連年財赤,通脹嚴重。單看這三星期的英文報紙:社論經常批評貪各大城市不時爆發示威抗議物價高企、退休軍官警察抗議退休金不夠維持生活、記者則抗議政府打壓新聞自由...

國家基建也相當落後,Sanaa與Taizz距離只是250公里,但竟然要坐7小時車!因為公路建設極差,山邊新築的四線公路,其中兩條已被山上塌下來的石頭廢了武功;各大城市最多的建設是「爛尾樓」、大學建了一半就停工(也門很可能仍是計劃經濟),落後程度就像剛開始改革開放的中國內地。

到博物館看100年前、50年前的也門舊照片,再對比今天的也門,你會訝異整個社會百年如一日,老建築、老街道、甚至是男性、女性的服飾,與百年前一樣。所有女性蒙黑面紗、男性則穿傳統衣服,腰部插一把短刀,帶刀對他們來說是理所當然,有如我們戴錶一樣!唯一分別是多了汽車、電腦、收看電視的衛星碟及手提電話。

但如此不濟的執政黨,仍是能勝出每次選舉,得票率更超過九成,現任的總統Saleh於南北也門於90年初統一後,一直在位自今,各種店鋪都掛上他的照片。(也門人也十分擁護被美國處決的伊拉克前總統Saddam,除了Saleh總統外,Saddam的照片也在各大店鋪掛上!)恐怕與國民教育水平低,容易受官方宣傳影響有關。

阿拉伯文老師Adularman解釋,Saleh的確無能,但也門人一般認為他人格還不錯,加上反對派也沒有甚麼好選擇,結果一次又一次保送他當選,但至少也門的民主保障了言論自由,人民茶餘飯後可以自由批評政府,不必像埃及一樣擔心。

有怎樣的人民,就有怎樣的政府,也門人雖然好客、友善和熱情,但不守紀律,坐車、到找換店沒有排隊的概念,我只是到了政府部門兩次,已目睹有兩名官員在辦公室公然扭作一團開片,拳來半往!

但禍害這個國家最深的,還是普遍人民沉迷Qat(類似檳榔的東西,一種有提神功能的草),花大量金錢和時間就花在買Qat及食Qat,他們可以整個下午坐在街上、在辦公室、總至甚麼也不做,只是不斷把Qat塞入口、然後不斷翻嚼翻啃,直至口腔的Qat渣化為一大團,頂在口腔的兩側,驟眼看有如口腔生瘤一樣!

政府官員一邊與我談話、一邊啃Qat,言談間更噴出綠色的渣滓,令人極度嘔心,但更核突是該官員竟然把噴出的渣滓,再次塞入口中翻嗒!

由於雨量充足、氣候怡人,也門是阿拉伯半島的糧倉,但不少肥沃的農地卻用來種Qat!阿富汗人種鴉片,至少可以靠非法出口賺錢,也算可以改善人民生活,但也門人種的Qat根本無法出口賺錢,因為只有也門人才會食。

若這個國家要進步,第一樣就要禁Qat!

Photo 1: All men here wear tradition clothes and carry a small dragger everyday.
Photo 2: Saddam's photo can be found in many shops. I buy a Saddam key holder and lighter here.
Photo 3: Yemeni People are chewing Qat. (a plant which make people become more active, something like drug)
Photo 4: The cheek of the right man "swollen", because lots of Qat inside is mouth.
Photo 5: Many old car still run in Yemen, this is the coolest one! These cars can only be found in movie!

也門十四.Yemenitco,也門的國泰航空!

上星期的假期與比利時的Ken,到了Taizz附近的Al Turba及Ibb附近的古村落Jibala行山。(除了首都Sanaa的古城,也門城市乏善足陳,最好玩還是行山)結果就在這幾天,全球股市不斷插水,有如公主到十二點變回灰姑娘,一切又打回原型,早知去也門前再賣多些,唔好咁貪心!

Jibala是也門12世紀時的首都,當地的清真寺有近千年歷史,遊完Jibala,我們兩人在沒有地圖、旅遊書也沒有介紹下,硬闖也門山頭,憑直覺及沿途問山民,嘗試由Jibala走山徑到Ibb,欣賞兩地間一大片農田的風光,一開始所有山民都說:「根本不可能行,你們還是坐車!」

但我們就是不信邪,兩個儍佬在半盲打誤撞下,行過六、七坐山頭,六、七條農村,又讓我們回到Ibb!沿途風光固然無法與Manakhah比,但我們可說是「創造」了一條山徑,找出旅遊書以外的旅遊路線。

也門各大城市都有巴士線連接,由於班次疏但需求又大,不提早買票是無法上車。我們買了周六早上8時,由Ibb回Sanaa、Yemenitco巴士的車票,巴士由Taizz開出,到Ibb時已是8時45分鐘,在Ibb等車的有十多人,但車上竟然只有一個空位!這間公司就像國泰航空,是會賣超出座位數目的車票!

讓乘客可以企就可以解決,但不知甚麼原因,該巴士公司又不設企位,但無論如何我們站在車上不下車,因為下一班巴士是下午3時,結果也很可能是沒有座位!!!無了期等下去只是浪費時間。

國泰航空是提供免費酒店住宿,給上不了飛機的乘客。該巴士公司怎樣做?職員竟然不是賠償我們下車,反而是勸坐近門口的那位老伯下車,好讓騰空多個座位給我們!巴士票價約1000 Riyals(40元港幣),該職員就硬把1000 Riyals的紙幣塞給該老伯,該老伯就在半自願、半被逼下落車!於是我們坐了最後兩個空位回Sanaa。

外國人固然特權多,正如詹培忠話,在香港監獄,鬼佬有多兩隻雞翼和奶茶、但華人沒有,在他爭取下華人犯才有「培忠茶」(即奶茶)飲,但仍然沒有雞翼。在也門,我們兩個人間接搶佔了該老伯的座位。(所以在也門坐車,千祈、千祈、千祈唔好坐近門口,好易被人趕下車!!!)

但整件事還是令人覺得很不合理!巴士公司要老伯硬等下一班車,但只是把車票退回給他,一點賠償也沒有;但該老伯又竟然願意取退款下車!車上的乘客看著兩個外國人就這樣上車,但又沒有人哼一聲;與我們一同等車的也門人,又寧願像高行健的劇本《站台》主角一樣,花數小時等候下一班,不知道有沒有坐位的巴士,而不是像我們一樣跳上車!時間對他們好像一點也不值錢。

很多我們習以為常的東西和規矩,在另一種文化又是另一回事。正如兩年前在約旦,發現當地長途巴士原來連班次的概念也沒有。我不斷問酒店職員,由Amman到Petra的尾班巴士何時開出?無論我怎樣解釋,職員只是不斷對我說:「我鬼知咩?巴士坐滿客咪開囉!鬼知幾時先坐滿!」

唯有不坐尾班車,改為早上去Petra。我8時上巴士,已有一家四口上了車,車子滿坐開出,已是9時20分,那一家四口早於7時上了車,由於沒有班次,他們在車上白白坐了2小時20分等開車!

電影《血鑽》中,最令人深刻的一句話是「TIA」,This is Africa。南非僱偏兵頭目告訴Leonardo Dicarpio,TIA就是非洲一切問題的答案。有些東西的確沒法解釋,唯一答案是TI「X」(X泛指所有國家、地區)。

I went hiking with Belgium guy Ken from last Thur. We went to Jibala and Al Turba for hiking. Jibala is the old capital of Yemen in 12 century. The guide book doesn't show the way how to hike from Jibala from Ibb, but we try to hike and all villagers told us it is not possible!!! However we finally can get the way and pass lots of beautiful villages.
It is quite impossible to hike in Yemen if you don't speak Arabic. At least you need to know how to ask the way and understand what the people said.
Photo 1: The field around Ibb
Photo 2: The field on the way from Jibala to Ibb
Photo 3: Farmer with his tent
Photo 4: The oldest Mosque in Jibala, Queen Erwa's tomb is inside.
Photo 5: The bus of Yemenitco
Photo 6: Old man in Al Turba
Photo 7: Ken and me in the cliff of Al Turba

也門十三.繼續談也門婦女

不經不覺,也門阿拉伯文之旅已接近倒數,雖然阿拉伯文學得衰,課餘時間倒是玩得相當開心、也認識不少新朋友。離開也門後最捨不得,肯定是也門餐Salta、及日出前的一彎新月、一片紫藍色。

(以及整個首都沒有Starbuck、麥記只有一間,還要在老遠的地方、仍未受大規模旅遊污染、風土人情相當原汁原味,例如每一餐飯,旁邊的仁兄一定會把自己那一份,遞上你面前與你分享!在全世界其他地方,不可能發生這種事。)

也門最神秘的東西,還是那一襲黑紗下的女性。我到現在還沒有看過任何也門成年女性的面孔,但綜合各女同學的意見,答案是:大部份也門女人完全唔掂!也不懂得打扮,西班牙的Lily還笑言,這是她們要蒙面紗的原因!

也門的女性,不能讓沒有血緣關係的男性看見她們的樣貌,所以餐廳要分上下層,女士一律要到上層,兼且要隔著簾食。婚禮更是男與男慶祝、女與女慶祝,整個婚禮新郎與新娘不會一同出現,更加不會合照,參與的女士更嚴禁攜帶相機入場!

要知道也門女性靚唔靚,唯一方法只好問女同學。曾參與婚禮的Lily、意大利的Paula及Alisia說,卸下黑紗的也門女人,真係好唔掂!衣著品味極差,化粧化到成隻鬼咁,在也門數月,頂多只有一人算靚女。

也門的小女孩與男孩一樣活潑可人,但到了15歲左右,有喜怒哀樂的女孩子,便要罩上黑紗、抹走個性,淪為街上一幢幢、一模一樣的黑影,再也無法公開表露感情,蒙面紗這種習俗的確十分荒謬。

可惜這個社會,完全看不到半點進步的跡象,反而越來越保守。根據比利時Ken那本十多年前的荷蘭文旅遊書說,越往也門南部走、越少婦女蒙面紗,因為南方一般較開放,但前兩天到了南部的Taizz及Ibb,當地的女性與Sanaa無異,清一色蒙上黑面紗!

這個社會一方面很道德,每天晨早四時,教士的講話已在整個城市廣播(所以四點肯定被吵醒);這個社會也很偽善,不容許女性有面孔,但娛樂雜誌全是女性為封面、雜誌廣告賣化粧品,男士上網吧瀏覽色情網頁、報章報導翻版色情光碟越來越流行,老翻奸商更有卡通片充當咸片,令不少男士中招,當局十分擔心道德家庭價值被影響。

已返家的瑞典Linda說,她在也門兩個月已經很夠了。由於外國人不會蒙面,於是每天街上的各有男性都會「睥住佢」,這個社會更認為,女人一定要跟家人及丈夫住,一個人居住的女性有問題、與女性一同居住的女性是更有問題,所以要她在也門住長一點,肯定受不了。

但比起鄰國沙特阿拉伯,也門的女性相對享有較多權利。撇開黑紗這點,至少也門報章經常報導,女性權利被侵犯(例如女性無法繼承遺產、被丈夫虐待等)的議題;女性也可以駕車(雖然只有2%司機是女性),女性新聞工作者團體抗議政府打壓新聞自由等...

沙特阿拉伯是怎樣?只要沒有血緣關係的一男一女在一起,就可能被宗教警察拘捕,兩周前曾看一宗「命案」,話說兩名已超過50歲的男女,被宗教警察發現同坐一車,結果男的被拘捕,並在拘留間死亡,但事後當局才發現,原來該男士是女事主聘請的司機!死者家人要求當局賠償。

英文教師Laura曾在沙特教兩年書,前兩晚問了她很多。她說,女性駕車在沙特是犯法,當地曾有一群女性集體駕車抗議,結果她們不但被罰,甚至連家人也被罰,要沒收護照!外國女性也一樣,觸犯駕車法例便要遞解出境!

但奇怪又是,Laura說,又不覺得沙特女性特別不開心、覺得受到打壓,她認識的女性也不覺得有大問題。

究竟爭取女性權利是普世價值、還是不應用所謂西方角度看其他女性?文化與價值,究竟是絕對還是相對,雖然我是相信前者,但恐怕再寫多十版,還是沒有明確結論。

Yemen12. Wadi Dahar

Wadi Dahar is a village near Sanaa. The most famous building here is the Rock Palace which was the home of an Iman(religion leader) before. That building now is the symbol of Yemen.
I went to Wadi Dahar with Ken(from Belgium), Ivan(Mexico American) and Javier(Spainish).
The rock mountain nearby is quite good, not very high and steep. We can easily get to the top, look at the scenary of whole Wadi Dahar village and surroudning. Great!

2007年8月12日星期日

Yemen11. Other beatiful scenary and landscape in Manakhah (Yemen 10 is posted at the same time)

Other landscape and scenary inside the villages and mountains. When I saw the cow in the first photo, I just feel like coming to Switerland! However here actually is Yemen!
PS: Today morning, I met the Deputy Minister of Yemeni GIS and another official to talk about how can I go to Marib. Unfortunately they told something totally different from the first meeting.
They told me, I needed to get a letter from Chinese Embassy first, and in the trip I will be accompanied by one staff from GIS all the way and I need to take care his accomodation and paid 40US$ per day. I need to arrange my transportation instead of having military escort because military is independent.
If I can go alone without some following me, it is still worth to go because military is the target of rebels, it will be safer without military escort, I can invite some students in school joined me together as for sightseeing.
So, I decide not to go to Marib.

Yemen10. Hiking in Manakhah and Al-Hajjarah


  • Above photos were taken during hiking. We walk around 15, 18 kilometers in 2 days. All mountains are above sea level 2000 meters and there are lots of vegetations here, local Yemeni built their villiages on the top of mountains, on the cliff and plant vegetatable almost everywhere in the mountain. Amazing!

    We also look at some children swam in the waterpool. They are really funny, they use a rope to hold the neck of swimmer, just like "dog belt", in order to teach he how to swim!!! Even hs was not drown, he will be strangled to d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