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大家喜歡我鏡頭下的馬拉松風景,不妨Click樂施會的標誌,資助他們的扶貧工作)

2014年4月13日星期日

波士頓馬拉松──Qualifying Times的演變


波士頓馬拉松以Qualifying Times 聞名。舉例說,一個18-34歲的壯年男跑手,需要跑3小時5五分以內,才有資格報名;同一年齡組別的女跑手,需要的成績是3小時35分以內。若你是四字頭的男跑手,只好等到65歲,時間放寬至4小時10分才有機會了。

詳情見下表:
18-34
3H 05M
3H 35M
35-39
3H 10M
3H 40M
40-44
3H 15M
3H 45M
45-49
3H 25M
3H 55M
50-54
3H 30M
4H 00M
55-59
3H 40M
4H 10M
60-64
3H 55M
4H 25M
65-69
4H 10M
4H 40M
70-74
4H 25M
4H 55M
75-79
4H 40M
5H 10M
80 以上
4H 55M
5H 25M

不過,全世界想參與波士頓馬拉松的跑手實在太多,但賽會並不志在「參與人數創新高」,也要一定保留名額給慈善團體、贊助商、協力機構、海外旅行團和波士頓當地的跑會,所以大家一定要明白,達了標也只是有資格報名而已,不代表成功取得入場券。

大會定的qualifying times只能作參考,正如會考14分也不一定能升讀中六,因達標也分「超標」和「掹車邊」兩種。以本屆的情況為例,多達2976名跑手即使成功達標,但仍被賽會拒之門外。

本屆跑手達標成績的統計如下:
跑夠十次以上,豁免考牌的跑手:1.7%
超標20分鐘的跑手:19.4%
超標10-19:59分的跑手:29.8%
超標5-9:59分的跑手:25.5%
超標1:38-4:59的跑手:23.6%

所以,最低限度也要超標1m38s,才有辦法抵壘。

Qualifying Times令波士頓馬拉松多了一層光環,但這項神聖的規定絕不是自古以來的傳統,而是到1970年才出現。論傳統,Wellesley College女生的Scream Tunnel打氣陣,較Qualifying Times悠久得多,早於1897年的第一屆已有女生打氣,說不定中華民國第一夫人蔣宋美齡都參與過打氣呢?

由第一屆至第七十四屆,波士頓馬拉松是不設時限,任何人報名都可以參與。第一屆波士頓馬拉松只有15人參加,10名跑手完賽事。在跑馬拉松是匪夷所思的年代,心智正常的人肯落場跑已要拍掌歡迎了,還設乜鬼Qualifying Times?當時馬拉松比賽的惟一限制是年齡:四十歲以上不能參與,因為擔心年紀大增加意外風險。這限制直至第一批波馬常客踏入四十歲後,證明年齡並不會增加跑馬的危險才被取消。

1969年,波馬參加者才終於突破一千人,有1150人在起點出發。在那時候,一千人參加馬拉松已是天文數字了,大會未必照顧到這麼多參加者,所以才引入Qualifying Times,以四小時為限。當年的跑手絕大多數不用四小時完成全馬,翌年的波馬有1011名跑手參加,Qualifying Times對參與人數的影響相當輕微。

過去四十多年間,Qualifying Times 不斷變化,有時收緊、有時放鬆,由四小時、三小時半、兩小時五十分,又放寬至三小時十分,最近一次變化在2013,由三小時十分縮短至三小時五分。

很多人都有一個想法:同波馬鬥長命,因為年紀大些,Qualifying 寬些,才較容易參加波馬。不過,隨著世上越來越人跑馬拉松,特別是當強國的庶民跑手都富起來,都加入爭奪波馬名額的行列,入圍的時間越縮的速度,快過你變半百老翁,等到你六十歲時,入圍門檻可能剩下三個半鐘。


參加波士頓馬拉松,一係趁快練,一係找大會認可的慈善團體或海外的馬拉松旅行社啦!

2014年4月12日星期六

波士頓馬拉松──香港跑手加油!

118屆波士頓將於十日後舉行,由於預計今年的反應踴躍,再加上有五千多名跑手,因去年賽事腰斬而無法完成,大會今年增加了九千名額至36,000人,僅次於1996百周年慶典的37,000人。

本屆參與的外藉跑手有4,506人,其中百分之一是香港藉(45人),台灣則有23人。中國大陸雖然有十三億人口,但只有77人參加波士頓馬拉松。若以波馬參與人數作指標,可見香港一般跑手的水平,未必不輸給台灣和大陸呢!

一般跑友都知道,要成績達標才有資格參與波馬,但慢腳要參與波馬一樣有方法,例如小弟就是透過海外馬拉松旅行社,成功「掹車邊」參與波馬盛事。

今年的36,000個名額,就是分配給以下各類人士:

時間達標的跑手:23,081
慈善團體、海外馬拉松旅行社、贊助商、其他貴賓、受難家屬等:7,741人。
上屆未能完成的跑手:4,615
邀約寫稿,記述去年難忘經驗的跑手:467
為去年受害者籌款的One Fund Team50
爭標的精英:46

波士頓馬拉松的起步時間分四輪,行動不便的運動員、輪椅運動員、女子精英出發後,三萬多名參與者按成績分四波出發,每一波再細分九個時區。男子精英與首輪的九千人於10am出發;第二波、第三波和最後一波,則分別於10:25am11am11:25am出發,每一波同樣有九千人。

香港的45名跑手中,有18名跑手有資格擠身第一波出發,而人稱「金毛鴻」的楊錦鴻,達標成績冠絕香港。「金毛鴻」與其餘三位跑手,包括Chau Pak Leong, Lawrence Kowk, Li Chun Yin安排在第一輪的第三時區。

Lawrence Kwok這次與三名友人一起征戰波馬,他們不單止挑戰一個,而是馬不停蹄連續三周跑三個!波馬後第一個星期日,先轉抵西岸加州MontereyBig Sur  MarathonB2B,然後再駕車北上再跑溫哥華馬拉松!L兄曾邀小弟一同練跑,但小弟自知水平有限,不敢拖累強捧,所以婉拒L兄好意。

L兄已是波馬常客,他希望成功連續參與十屆,以後便不需再考牌,只需繳交報名費便可參加波馬了!

18人之中,惟一女將莫紫凌位列於第七時區。美貌與速度並重的紫凌,是香港最快的波馬女跑手,也是香港代表團惟一一位未夠三十歲的跑手。這麼年青便有資格參與波馬,實在羨煞旁人。生女當如莫紫凌!

另一位女將,Viola盧幗姿,則是連續第二年挑戰波馬,她於第二波的第七時區出發。Viola去年接受香港各大傳媒訪問,直擊波馬恐怖襲擊一刻,訪問電話一個接一個,還有響過不停的whatsapp,搞到半夜三更才休息。希望波士頓今年平平安安,Viola完賽慶祝後有覺好瞓啦!
至於小弟這一類參與者,則全部放在第四輪的最後時區出發,相信有機會爭奪波馬最後一名,努力為港爭光。


礙於筆者的見識有限,未必認識香港團的其他臥虎藏龍,若有遺漏之處,還望各位多多原諒。最後祝金毛鴻、Lawrence、紫凌、Viola及其餘香港代表再創佳績!

2014年3月26日星期三

我是如何參與波士頓馬拉松


時間過得很快,不到一個月就是波士頓馬拉松了。

從沒有想過,可以參加馬拉松,因為以我的成績,根本沒有資格報名。但為甚麼我可以參與呢?故事要由三年前說起,只要你想去一個地方,總會找到方法去到的:

三年前的大阪馬拉松,我認識韓國馬拉松旅行社eco tour的朋友Sayid Yung。也因為他,我才有機會參與南北韓邊境的DMZ馬拉松,以及知道原來波士頓馬拉松,與世界不少體育旅行社有聯繫,包括他那一家,只要透過波士頓官方認可的旅行社報名,也可以參與波士頓馬拉松。

慢跑手要參加,另一個方法是透過波士頓馬拉松指定的慈善團體籌款,最低門檻是籌美金四千元,但由於今年賽事的反應相當擁踴,四千元恐怕也難以成交。每年大約有幾千名慢跑手,透過這兩個方法參與波士頓馬拉松。還有20名Mobility Impaired跑手(包括視障、非輪椅殘障連同領跑員),他們更是最早出發的一批,好讓他們有足夠時間完成賽事。

所以波士頓馬拉松絕不是一個只預留給精英的比賽,慢跑手、各種傷殘人士,同樣可以參與這場盛會,每一名參賽者都得到尊重,拿到一樣的獎牌。

某些人或會覺得,報團所得的號碼布是「走後門」,不及用成績換取的矜貴。如果要批評,就請批評定這條規則的賽會,因為他們在精英化之餘,亦讓慢的外國跑手參加。

跑步的,有誰不想參加波士頓馬拉松?這可是很多跑手,窮一生之力追求的目標!特別是我很想很想參與,恐怖襲擊後的第一屆波士頓馬拉松,看到更多的波士頓人出來打氣,感受這個歷史最悠久的比賽體現的公民精神,就算再發生恐怖襲擊讓我死在路上,相信也是含笑而終,圓了心願。

於是我嘗試找韓國朋友,看看可否透過他們的旅行社報名?結果出奇地順利,把款項匯到韓國的戶頭後,電郵填了簡單的個人資料,便成功報名了。碰巧太太四月要去美國東岸做研究,簡直與波士頓馬拉松的日子perfectly match,既可以陪太太做研究,又可以跑步!

按成績時間報名的跑手,去年底核實成績後,就會列入entry list,但透過旅行社海外選手,要待二月底才正式確實。等了又等,終於在2月23日,於entry list中找到我的名字了!

大約有40多名香港人參與本屆波士頓馬拉松,三十五歲以下的只有四個,大概因為波士頓馬拉松對年紀大跑手較寛鬆。

我告訴自己,若有機會再參加波士頓馬拉松,一定要用真材實料的成績報名,但以我的條件,恐怕死練爛練也達不了標。所以,這很可能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參與波士頓馬拉松的機會了。

每天工作後,我都盡量抽空練習,但工作也實在疲累,更多時是沒有意志撐長課。我曾經想過,一定要天天記錄,準備波士頓馬拉松的練習,待他日回望時,都有多一些回憶,提醒自己曽經為一個夢寐以求的比賽奮鬥...

或許在生命盡頭的一刻,我會愧疚為甚麼明知這是惟一一次機會去波士頓,也不準備和練習多一點?愧疚自己花太多時間在工作,而沒有做足準備,沒有以最好的狀態迎接跑步世界中,最華麗的盛宴,甚至在比賽中受傷,糟蹋了這次機會。

還剩下不到一個月,只能盡力而為,把握時間練習。

2014年3月1日星期六

Food for Run & Thought, 23-2014


There are no limits—NONE—to what you can achieve. Don't ever let anyone tell you what you can't do. Try for yourself. Don't let them tell you how fast you can run. You show them how fast you can run. 

Evan Bass, "How Running Changed Me"


When it's pouring rain and you're bowling along through the wet, there's satisfaction in knowing that you're out there and the others aren't. 

Peter Snell


Run with your heart, find a goal, and go for it! Having a goal (like an upcoming race) gives me something to strive for. 

Danielle Sweet, "How Running Changed Me"


As I stood there, gazing down the conquered street, I was overwhelmed with peace. I had met my match. My father has never quite realized what he gave me that day. He gave me the greatest gift I could ever ask for, the ability to celebrate my own gift, one that I had within, to run and to never stop. 

Meggie Sullivan, "The Greatest Gift of All"



To get to the finish line, you'll have to try lots of different paths. 

Amby Burfoot 

《清邁馬拉松》JET.Feb 2014


繼日本、台灣後,最多香港人去跑馬拉松的地方,可能是泰國了。論賽事氣氛、細節安排,泰國的比賽是帶點發展中國家的混亂和隨意,但拖著累得要死的驅體,回酒店洗澡後先橫掃中、西、泰及日式的豐富自助早餐,再於樹林間隱世寧靜的一角,讓按摩師的指頭大力捏碎酸疼的大腿,在刀割般的灼熱和痛楚中,感受肌肉細胞湼盤重生的快感……到泰國跑馬拉松,其實也可以好爽。

近年來,泰國的馬拉松愈辦愈多,除了較多港人參加的曼谷、布吉、芭提雅外,北部的清邁、東北部的孔敬(Khon Kean)、中部的Ayutthaya都有馬拉松。雖然反英祿政府的示威氣勢如虹,特區政府響起紅色旅遊警報,呼籲港人避免前往曼谷,但要逃避冷颼颼的冬天,曼谷以外還有清邁、布吉、蘇梅、喀比。清邁每年十二月底還有馬拉松比賽,讓香港跑手當作備戰渣馬前的長課訓練。

清邁機場的交通安排相當妥善,接載乘客往清邁舊城之的士,車資一律是$120泰銖(約港幣$30),只需告訴櫃檯服務員目的地在那裡,拿著寫上目的地的收條給司機,便不必擔心司機開天殺價了。司機算健談,一邊開車、一邊跟我介紹清邁有甚麼特色、那一天有跳蚤市場、清邁的Wat Chiang Mai, Wat Phra SingWat Chedi Luang一定要去……

「還有Doi Suthep,去過Doi Suthep寺,才算是到過清邁呢!」他還問我,來清邁有甚麼地方想去。

MarathonRunning?甚麼馬拉松?」

可能是我咬字不準,可能是司機不知道馬拉松是甚麼,但更可能是連司機也不知道,明天會舉辦清邁馬拉松,因為馬拉松在這裡是小眾玩意。
看地圖,清邁如老北京一樣,是一個正方形的古城,北京的城牆被毛主席拆光了,清邁的斷垣殘壁仍在,據說是二戰期間遭炸毀了。金碧輝煌寺廟林立的清邁,也令我聯想起日本的京都,因京都也有數之不盡的寺廟遍佈市內市郊。京都固然比清邁精緻多了,至少失戀的女子不會想去清邁,但京都也太乾淨、太整齊、太一塵不染、如蒼白的標本;清邁粗獷、亂糟糟、人車爭路、糾結在電線,倒是充滿活力與生氣,如躍動的心藏,嗅到人的氣息。

清邁的商場市集,不難聽到操廣東話的港人興奮地說:「呢條裙我由800蚊講價講到250蚊!」但講國語的遊客更多,多得《人再冏途之泰冏》這套在大陸賣座的電影,去年吸引七百萬名內地旅客到泰國。

不過,說到經濟影響力,大陸、美國、歐洲和香港都不如日本。去年日本投資泰國的金額,歐洲、香港、新加坡、台灣和美國的總和,還要多接近四倍。泰國的馬拉松比賽,不難發現日本跑手的腳縱,以布吉馬拉松為例,大會在泰語、英語廣播後,還有日語廣播,而清邁馬拉松的日文網頁設計,甚至比泰文版還要美觀。

清邁東面的Phae Gate廣場算是市中心,馬拉松的起點和終點都在這裡,星期天的行人專用區在這裡延伸,新年的倒數派對在這裡舉行,附近還有一間Panda找換店,貨幣兌匯率較銀行便宜。馬拉松比賽前一天,選手都要到這裡取號碼布和紀念品,廣場到傍晚還有山區原住民的舞蹈表演及免費晚餐給跑手,菜式包括蝦餅、炒飯、湯及三色冰甜品。

以一千二百泰銖的馬拉松報名費,有跑步、有晚餐、有比賽背心、鴨舌帽,完賽後還送多一
Finisher Tee,價錢算是相當化算了。

賽事設馬拉松、半馬、十公里和三公里四項,馬拉松率先於早上四時起跑。換言之,跑手三時左右便要起床預備,未開跑前已要克服起床這個難關,不要小看睡魔的威力,渣打馬拉松每年有一萬人甩底呢!

論天氣,清邁冬天早上的氣溫只有十度左右,而且相當乾爽,非常適合跑步。論賽道,清邁馬拉松全程都是平路,遠較香港渣打馬拉松的三隧三橋,鑽進地底再翻高牆的賽道容易多了,參加者先沿著城牆內外圍了半圈,然後向一直向清邁的西南方的跑,在漆黑中邊跑邊摸索陌生的路徑,放逐至in the middle of no where,才讓跑者折返回清邁。

我們在前往起點的路上,但鬼佬遊客的時間仍然停留在前一天,有的仍在街上蹓躂,有的繼續在酒吧觥籌交錯看英超,彷彿活在平行的時空。幾百人跑手一早聚集合好了,大會起跑前播放PSYGangnam Style,強勁的節拍喚醒惺忪的細胞。沒有精心製作的起步禮、也沒有多餘的特首市長政客鳴槍,四時零七秒起步後,所有人一起衝出城門,在一片黑暗中大步邁進。

只有街燈和光線照不到的漆黑,沒有風景,沿途的空氣不特別清新,因為比賽只能封三分之一條路給跑手,另外兩線留給車輛行駛,幸好清晨的車輛還不算多。最刺鼻的是十公里左右的一股燒焦異味,但又看不到火花。是誰這麼早便起床燒垃圾?

離開清邁市中心後,人群早已散開了,疏疏落落分佈在賽道上,星稀的夜空下,踏在破曉前的泰國公路就是這麼寂寞和孤獨。比賽的四個折返點相當簡陋,沒有計時地毯防止選手作弊,只找來工作人員在其中三個折返點,派不同顏色的橡筋圈,讓跑手套在手腕上。

前面的人走得太遠,我追也追不上,讓我不管怎麼向前跑,好像都沒有前進的感覺。踩在腳下的跑道,迎面劃破的風,最好甚麼也不要想,把腦內的聲音關掉,就這樣一直、一直、一直跑下去,當自己是機器一樣,不斷把一隻腳,放在另一隻腳前,慢慢消化無盡的長路。
跑了兩個多小時,終於等到天亮,勾勒了遠方的山脈、路旁的小屋及身旁跑手號碼布上印上的國旗。

不少香港人參加這次比賽,包括Vibram HK 100超級越野馬拉松的Nicole MakNicole曾在樂施會工作,協助舉辦毅行者,她大概是香港最有經驗的山賽籌辦者之一,她有幸抽中了二月舉行的東京馬拉松,這次清邁馬拉松當作是熱身賽,她還找了幾個朋友一起跑。我在起點與她道別後,直至到30公里的Chiang Mai Night Safari Park才再次碰到她。

還有穿上New Balance年代的渣馬TeeDora Chan,一看打扮就知道是香港人。清邁是她參與的第一個外國馬拉松,我與她的步速差不多,互相鼓勵下,我們一齊跑了十多公里路,她還幫我拾起掉在地上的相機電池。

晨光無限好,也代表萬籟蘇醒,清邁人開始外出幹活了。路上的車輛也愈來愈多,無可避免要吸一些廢氣,最後回到清邁市中心的三、四公里的路更是混亂,若不能盡量跟著前方的跑手,甚至可能跑錯路。

跑了五個小時,差不多筋疲力盡,我終於回到Phae Gate的終點。大會的賽後支援算不錯了,完成全馬的跑手獲發多一件紀念Tee、一個便當(麥當勞包與水果),也有飯和粥。看到朋友YY拿著獎盃,原來她得到女子組別的第五名[i],得到1000銖的獎金。她還告訴我,大會計錯了路程,我們都跑多了至少一公里!

怪不得最後那兩公里這麼長,跑來跑去也看不到終點。我就這樣誤打誤撞,在清邁完成人生第一個超級馬拉松[ii]

Dhara Dhevi Chiang Mai
到泰國跑馬拉松,最享受的一刻並不在路上,而是帶著十噸重的身驅,蹣跚回到酒店洗澡、吃早餐及按摩。此行住了Dhara Dhevi Chiang Mai,在清邁郊外享受古泰北Lanna[1]宮廷的奢華,讓疲倦透頂的身體好好休息。

前身由文華東方集團管理的Dhara Dhevi Chiang Mai本身已是一個景點,建築設計巧奪天工,有如把古代的Kingdom of Lanna搬到現代。想像酒店是一個自給自足的王國,Reception主建築群蓋上高聳的金頂塔,像徵王權的中心,還有用作祭典及宗教儀式的草地,酒店的獨立屋則是王國的民居,還有湖、水牛和稻田,充滿自然的氣息,還可以讓你做半日農夫,學習栽種泰國香米。

「這裡的確很美麗,可以在這裡工作,也算是一種福氣。」聽酒店職員Mae說,這塊地原本是稻田及空地,老闆買起整塊地,花了三年多時間建好這問酒店。

單是仿緬甸Mandalay宗教建築的Dheva Spa and Wellness Centre,參與雕琢的工匠多達一百五十人。 既然住在這裡,又剛剛跑完馬拉松,怎樣也要試一試,在神殿中一邊吸收大自然的靈氣、一邊做按摩,打通全身的經脈,看看是否恢復得更快?

清邁馬拉松

日期:每年十二月下旬
賽事:全程馬拉松、半程馬拉松、十公里及三公里
報名費:全馬1200銖、半馬900銖、十公里500銖、三公里300
網頁:www.chiangmaimarathon.com, www.sports-info.co.jp/chiangmai2013/index.html
Dhara Dhevi Chiang Mai
地址:51/4 Chiang Mai-Sankampaeng Road, Moo 1, T. Tasala, A. Muang
網頁:www.dharadhevi.com


[1]大約於八百年前,以清邁為首都的Kingdom of Lanna冒起,一直夾在緬甸和南部的暹羅之間,直至二十世紀初,才正式被劃入當代泰國的版圖。



[i]賽事後YY才發現大會網公佈結果,她應該是組別第六名,而不是第五名,大會頒錯了獎給她。
[ii]所有比42.195公里長的比賽,都被歸類為超級馬拉松。

2014年2月26日星期三

Food for Run & Thought, 22-2014


I'm going to run as fast as I can, fly as high as I can, I am going to soar and if you want you can come with me! 

C. JoyBell C. 


Continuous effort – not strength or intelligence – is the key to unlocking our potential. 

Winston Churchill 


Running is in my blood—the adrenaline flows before the races, the love/hate of butterflies in your stomach. 

Marcus O'Sullivan 


A course never quite looks the same way twice. The combinations of weather, season, light, feelings and thoughts that you find there are ever-changing. 

Joe Henderson 


Either you run the day or the day runs you. 

Jim Rohn

PS: 引述陶傑即時文摘論到明報劉進圖被斬一事"西方文明的區域之外,少有理性的餘地,也不太是講道理的地方,一切講金錢和權力。香港像一隻脫軌的衛星,毫無例外,向宇宙黑暗的深夜漂浮。"


祝劉進圖早日康復。

2014年2月23日星期日

下一站:Boston Marathon


等了幾個月,報名終於在今天確認了,在本屆波士頓馬拉松參加者的名單中,找到我的名字了!!!香港約有40多名跑友去波士頓,較大陸和台灣都多。

能夠在唔算太老的35歲前,體驗波士頓馬拉松也算非常幸福了,特別是恐怖襲擊後第一屆,還有兩個月時間,要加緊努力練習了!!!

2014年2月19日星期三

馬拉松前的閱讀.《經濟日報》副刊.10/2


二月是長跑的季節,幾天後的周日有三場比賽,包括香港渣馬、日本京都馬拉松和台灣高雄馬拉松,去年晉升為世上六大賽事之一的東京馬拉松,則在223日舉行。相信各位跑友已準備就緒,完成訓練好好休息休息,吃多一點碳水化合物,補充養份和燃料,預備42.195公里的漫漫長路。省下練跑的時間,不如也給腦筋進補,看些跑步相關的書藉?

《強風吹拂》與日本箱根驛傳接力賽

近年多了香港跑手參與日本的馬拉松賽,以東京馬拉松為例,香港跑手於2012年及13年,分別是高踞外藉跑手數目榜的第二(346人)及第三位(480人)。

香港人愛到日本跑,因為日本馬拉松的主辦者是用心去辦好比賽每一個細節,令馬拉松如一個跨周末的大型祭典,包括大型運動展覽、比賽日下午舉辦的Family Run、沿途每數個表演打氣站暨園游會。東京人都知道比賽日將是全城最熱鬧的一天,如香港的農曆新年一樣,不跑步的市民亦不希望錯過這個節慶,出來打氣襯墟,感受節日喜慶的氣氛。

日本人對跑步、對長跑有的熱情,因為長跑在日本深厚的文化底蘊,日本人看長跑直播,有如看TVB台慶、看煙花一樣。每年的新曆新年,除了紅白歌唱大賽,另一個必會全程直播的節目,是「東京箱根間往復大學驛傳競走」(簡稱箱根驛傳),二十隊關東地區的大學隊,每隊派出十人,由東京的讀賣新聞本社出發,經品川、橫濱、平塚、小田原至箱根蘆之湖後折返東京,全場217.9公里的長跑接力賽

日本作家三浦紫苑以箱根驛傳為主題,於2007年寫了《強風吹拂》這本小說,並摘下當年日本「本屋大賞」第三名。小說講述,寛政大學「竹青莊」宿舍的十個舍友,以領隊清瀨灰二及天才跑手藏原走為首,如何由零開始艱苦訓練,希望朝箱根驛傳的目標出發,與一眾傳統強隊一較高下。

三浦紫苑對香港讀者不算陌生,去年大受好評的電影「字裡人間」,就是改篇她的小說《啟航吧!編舟計劃》。她雖然不是運動員,更沒有跑步的習慣,只能在單下坡的單車上,感受迅速移動、強風撲面的快感,以及訪問運動員和教練,並跟隨運動員的集訓,了解跑者的思想和心路歷程,但她述說故事、塑造角色的技巧及紮實的資料搜習,彌補了二手經驗的不足


跑跑跑、吃吃吃

若《強風吹拂》是熱血的主菜,《一個人邊跑邊吃》則是飯後甜點。繪本的主角並不是那些半小時可以完成十公里的精英,而是更像我你他她的高木直子,這位好不容易才突破五小時完成42.195KM大關的插畫師。看過這本書後,才知道日本原來有很多別開生面、與食物有關的本土長跑比賽,例如「北海道端野咖哩飯五公里跑」。

比賽規定要四人一組,每人在分別沿途不同的地點取咖哩、洋蔥蘿蔔、肉和薯仔,跑到終點後一起炮製咖哩飯。最後來個競食咖哩飯比賽,自願參加的二十名男女(若人數太多則要抽簽),在十分鐘內鬥快吃咖哩飯,勝出者可獲獎金兩萬日圓!這麼可愛的比賽,真希望有機會參與,不過要找多三隻腳一齊顛,去北海道煮咖喱了。

香港的長跑比賽,基本上相當沉悶,從來只有跑步、計時和成績,渣馬絕大部分賽道甚至連沿途打氣也禁止。經過渣馬多年的調教,令香港跑手普遍對跑步缺乏想像,沿途只能吃香蕉朱古力,輿論和大眾認為參加馬拉松如簽生死狀,只能如科舉考試般認真對待,容不下半點娛樂的元素。

希望高木直子的繪本,可改變讀者對長跑比賽的看法,馬拉松是可以如大食會般快樂,像高木直子這種運動平凡的女生,一樣可以邊跑邊吃,挑戰馬拉松比賽。




跑步哲學家George Sheehan

若不想追小說,又嫌繪本太輕巧,以下兩本英語著作──George Sheehan醫生的《Running & Being, The Total Experience》及Thor Gotaas的《Running, A Global History》可能更適合你。
香港跑手未必認識已故的George Sheehan,但他在美國是體育界殿堂級的名人,他被美國的《Sport Illustrated》雜誌譽為”perhaps our most important  philosopher of sport”。《Running & Being》於1978年出版時,曾高踞《紐約時報》暢銷書榜首十四周,發行《Runner’s World》雜誌的出版社Rodale於去年重新出版《Running & Being》,由Sheehan的兒子及名體育記者Kenny Moore為新版寫序言。

書中的19篇文章,探討了作者對生活、運動、比賽、成敗及創傷的體會。他對運動、對跑步的觀察、睿智的句子,到今天依然引起跑者的共鳴。



跑步簡史


Running, A Global History》則是跑步簡史,挪威作家Thor Gotaas由盤古初開說起,記錄不同文化關於跑步的軼事、趣事和小故事。原來十八世紀,裸跑在英國曾經是時尚,甚至是預先張揚的活動,男與女都會參與裸跑,每次都吸引數百名觀眾看。

當年的英國人愛裸跑,因為英國上流社會買下大量意大利、法國和荷蘭的油畫藝術品,由於油畫繪畫的多是古代的裸男裸女,這股復古風還包括推崇古希臘運動員的裸體線條,裸跑也成為自然不過的事,直至十九世紀才被法例禁止。

這次介紹四本書藉,有勵志的日本跑步小說、有反思生活的跑步哲學、也有跑步簡史與輕鬆漫晝,希望可以鼓舞各位的士氣,同時讓大家思考跑步的意義和真諦。祝願各位於周日再創佳績!1

書名:一個人邊跑邊吃──高木直子呷飽飽 馬拉松之旅
作者:高木直子
翻譯:洪俞君
出版日期:20141
出版社:大田出版

書名:強風吹拂
作者:三浦紫苑
翻譯:林佩瑾、楊正敏、李建銓
出版日期:20138月(中文版)
出版社:漫游者文化

書名:Running & Being, The Total Experience
作者:George Sheehan
出版日期:20134月(35周年特別版)
出版社:Rodale

書名:Running, A  Global History
作者:Thor Gotaas
翻譯(挪威文):Peter Graves
出版日期:2012年(Paperback Edition
出版社:Reaktion Boo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