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大家喜歡我鏡頭下的馬拉松風景,不妨Click樂施會的標誌,資助他們的扶貧工作)

2008年9月30日星期二

St Emilion 1.石灰岩雕出來的紅酒古城

若不是去波爾多,也不會知道,波都附近有個1300年歷史的古聖城、St Emilion。這波都附近另一個著名的產酒區,城牆外全是酒莊及葡萄園。有小丘、有山谷、地勢高低起伏,從山上的古城遠眺,眼前是一望無際的葡萄園。
St Emilion一帶,有超過800間酒莊,與Medoc一樣,這裡的酒莊也分五級,但排名就每十年檢討一次,過十年又是一條好漢。Medoc大部份酒莊是大企業,這裡則以小本經營、家族生意居多,參觀酒莊,往往是由老闆親自導賞帶團。

最頂級的是St Emilion Premiers Grands Crus(Class A),目前只有兩間莊,包括Chateau Ausone與Chateau Cheval Blanc。

第二級是Premiers grands crus(Class B),有十一間酒莊。第三級Grand Crus Class有40多間。第四級Crus Class有百多間,剩下的數百間,全部歸為St Emilion級。
城很小,不消15分鐘,就由南端到北端。古城平實得很,除了城中間的教堂鐘樓外,從遠望,屋子都不特別顯眼。走在城中,又發現每間屋都各有特色,特別是餐廳,大多數只有一個拱門在外,內裡的就像中世紀修士隱居的洞穴,有如走入時光隧道,時間就在這刻凝固了。

粗略估計,酒鋪至少佔一半,但遊客也不見得會買很多酒,大部份酒鋪職員也是忙自己的東西,也不擔心做不做得成生意。大概是紅酒需求太多,生意太好做,中國太多暴發戶,單是批發出口已經賺夠,遊客買多支、買少支,也沒有所謂。
再奢侈,也要在古城住過兩三晚,才可以感受這裡的一磚一瓦。晨光時份,遊客仍未到,陽光在城內迷宮般的街道流瀉,聖城就像快要升天;中午遊人如鯽,到處都是人;夕陽西下,遊客逐漸散去,古城又回復幽靜,夜幕低垂,街燈把城染得一片燈黃,城內的露天餐廳,是一幅梵谷的畫。

St Emilion是公元七、八世紀的聖人。聽導遊說,Emilion施行各樣神蹟,他經常劫富濟貧,從貴族城堡中偷麵包給窮人,有一次他被守衛抓到,守衛看見他的大衣臃腫,勒令他脫下大衣,看看衣內有甚麼東西?Emilion脫下大衣,裡面全是木頭!

Emilion的最後18年,到在城內一個洞穴修道、不見世面。但由於他會行神蹟,每天都有信徒遠道從來見他,傳說他浴室的水,可以令盲人重見光明,坐在他的椅子上,不育的女士也可以生育!Emilion死後,這個城也以他為名,從此叫St Emilion。

後來,北歐的維京人肆虐歐洲沿海,維京人每次一侵,都會搶掠、殺教士、燒教堂,為了躲避維京人每年來犯,公元九世紀左右,教士決定把教堂「收藏」在石灰岩中。他們選了一塊巨大的石灰岩,鑿開四個窗後,就把整塊大石雕空就教堂。他們雕了一百多年,終於雕好一間教堂。(教堂的故事,下次再續。)
PS:St Emilion還有一間叫Le Tertre的餐廳,值得推介。餐廳有米芝蓮推薦標記,最吸引是頭盤的鴨肝、及甜品的雪糕蛋糕。Set Lunch是20 Euro、Set Dinner是28 Euro。全城只有這間餐廳,每個晚上都坐滿客!

Pauillac.穿越酒莊葡萄園

若不是著名酒莊遍佈,大概沒有人會去Pauillac旅遊。除了酒莊,Pauillac也是港口,空中巴士A380的組件,就經Pauillac送往圖盧茲(Toulose)的空中巴士總部。
去Pauillac看酒莊,最佳還是駕車遊,這裡只有疏落的長途巴士。

單車比步行,好不了多少。Pauillac交通頗繁忙,不少大貨車,由B & B去Mouton Rothschild的一段更是高速公路,車速時限是70KM!以我們生疏的單車技術,今天仍有命寫blog,也算是奇蹟,多謝上帝保護。

Chateau Latour。Pauillac另一間一等莊,Latour也歡迎街客到訪,但九月臨近收割季節起就謝絕探訪,只能在門前留影,算是到此一遊。
酒莊一般慣稱Chateau,但大部份酒莊都沒有Chateau(法文城堡的意思),唯獨是這一幢:Chateau Pichon Longueville的大本營。Pichon Longueville也是謝絕探訪。
當然,整個Pauillac,令人最懷念還是我們住的B & B,Lou Bercail及老闆娘Damy。Lou Bercail是Pichon Longueville及Latour的鄰居,旁邊就是這個城堡,環境一流!Damy對我們很好,第一晚,我們太累了、留在房間休息,沒有出去吃飯,她就煮了意粉給我們吃,還預備了半支紅酒及乳酪;又車我們到Pontet Canet,努力幫我們安排,看看Canet職員可否在參觀後,載我們到市中心...

Damy是Freelance攝影師,拍攝所有關於葡萄園、紅酒的東西。她笑言,做攝影師找不到飯吃,照片也常常免費送人算了,所以才要開B & B!她丈夫Patrick做出版,也是藝術家,有幫Mouton Rothschild設計宣傳!Mouton也會送酒給他,他的Studio就收藏了不少Mouton!
小狗叫Tucker,很愛走入我們的房間玩!Damy又送我Medoc馬拉松的資料,提醒我明年九月要參加,一定要早至少九個月訂房!馬拉松有一萬人參加,很值得參加,所有酒莊都會擺街檔派酒派食物給跑手,所有跑手都會扮鬼扮馬,整個城市開Party一樣。但整個Pauillac才只有五千人,所以一定要早訂房,已有一對瑞典夫婦,向她訂房了!
沒有這間B & B,這次旅程肯定不會如此享受,一定要向大家推介:

2008年9月28日星期日

Chateau Pontet Canet.Pauillac必去的酒莊


不會飲酒的人,大概不會聽過Medoc Pauillac這間酒莊,Chateau Pontet Canet。我也是看探員的blog,才知道這間酒莊質素不錯、價錢合理,加上Pauillac B & B老闆娘Damy的推介,Pontet Canet也列入了shopping list之中。Pauillac第一天的行程累得很,我們向Damy說:「明天或不去Canet了。」她說:「Canet的參觀不容錯過!我也很喜歡,所以不要不去!你們明天幾時去?等我載你們去啦!也看看有沒有辦法,載你們回家!」
Canet是Mouton Rothschild的鄰居,只是一街之隔,但一個是水鬼、一個是城隍,種葡萄的氣候、土壤、以致葡萄的質素,兩者肯定沒有分別。唯一不同,就是兩間酒莊怎樣調酒?那種葡萄用多些?那種用少些?釀酒的木桶之中,有多是新木桶?有多少舊木桶?兩者比例如何?
(在新木桶釀的酒,會有多些少木的味、透氣較好;舊的木桶則少一些。木桶只能用兩次,所謂舊木桶其實也只有一年「桶齡」,舊的桶會賣及釀烈酒、干邑的酒莊,木齡不影響釀烈酒。最後會把所有酒混在一起,然後才入樽,同一年份的酒,味道才會一致。)
Damy沒有介紹錯!大概只有Canet,才會安排客人坐Golf車,在酒莊的葡萄田繞一圈,讓我們到田裡摘葡萄、嘗葡萄。與Lynch Bages一樣,Canet的參觀也是不收費!
每一團只有七人,因為車只有七個位置。我們與五個加拿大人同團,他們都是專業酒徒,不斷提問挑戰導賞員,搞到導賞靚姐有些少扯火,所以靚姐對我們特別好,講解有耐性,又送多我們一本小冊子。不過,聽這些專業酒徒提問,也學到些少東西。聽他們Robert Parker前、Robert Parker後,至少讓我知道,有個叫Robert Parker的權威酒評家。
Canet是五等莊,但質素不輸一等莊,聽導賞靚姐話,唔知乜雜誌的評分,07年的First wine,Canet係有98/100分!勁過好多一等莊!所以,真係唔好睇少五等莊!

這次試飲的酒,是97年的first wine,大會的價錢是45 euro。飲到第三間,之前兩間的酒莊,試飲那支酒的味道,已忘記得七七八八了。若問我,Canet這支酒、與Lynch Bages 01(95 euro)、Mouton 07(250 euro)比,那隻好飲?我真係唔識答,唯一肯定是,探員講得無錯,Pontet Canet真係相對抵飲!!!
Chateau Pontet-Canet的聯絡方法:
電話:+33 556 59 04 04

Chateau Lynch Bages.五等莊的酒、同一等莊比,真係唔識有乜分別!

一等莊與五等莊,究竟有甚麼分別?Mouton的導賞員曾解釋,1855年的分類,其實以酒的價格、而不是以酒的質素定奪,酒賣得越貴、酒莊的排名越高,質素倒是其次了,整個排名只在1973年改了一次,讓Mouton Rothschild升格為一等莊。

排名到百多年後的今天,酒莊都很接受,也沒有五等莊要求升格。這個沒有升班、沒有改班的制度,倒沒有把排名低的酒莊,永世打落十八層地獄,至少讓大家知道,排名只反映酒莊在一百年前的地位,一百年前「被貶」為五等的酒莊,並不等於它們從此殘廢,到現在仍然沒有能力釀好酒。專業的酒評家,是不會單看酒莊的等級,例如五等莊Pontet Canet 07年的酒,評分就比Mouton Rothschild高。

排名不變的另一好處,是減少變更排名的爭議。例如St Emilion的酒莊排名,每十年變更一次,原本2006年後有新的排名,但被貶級的酒莊,不滿評審的決定,甚至揚言採取法律行動,要求法院裁定評審不合法。因此,St Emilion的酒莊,到現在仍依據1996年的排名。

Chateau Lynch Bages是我去的第二間酒莊,Lynch Bages的Lynch,是酒莊創辦人的姓氏,Lynch是愛爾蘭人,到法國開酒莊,Bages是Pauillac的一條村落。現在,酒莊已是由法國人做老闆,因為Lynch家族後來花果凋零,沒有子孫繼承祖業了。

Lynch Bages在特區,匿稱叫靚次伯,據舊老細稱,該酒在特區有不少捧場客。Lynch Bages的導賞團免費,導賞員講解得很好,終於大致明白,紅酒是怎樣釀制了。採摘葡萄後,就會把葡萄壓成汁,然後把汁、葡萄皮及核,全部倒進一個大缸,把溫度保持在18至30度,葡萄皮上的天然酵母就會發揮作用,把葡萄汁內的乳酸變成酒精。

由於二氧化碳較葡萄汁、葡萄核及皮重,二氧化碳就會積在大酒桶的底部,核和皮就浮在面。酒的香味和顏色來自葡萄皮和核,所以在發酵的18個星期間,要不斷把壓在底部的酒,不斷泵到最高,好讓底部的酒,也可以從葡萄皮和核中吸收精華。

Mouton就用木制的大酒桶做第一次發酵,Lynch Bages的大酒桶就用不锈鋼做,因為木筒成本昂貴、清潔及溫度控制較難,也不易把酒向上泵。(隨後的步驟,日後再談)

Lynch Bages與Mouton一樣,都會找藝術家,設計酒瓶上的招紙及廣告,並送他們一大堆酒,讓他們的創作從酒中拿靈感。這些作品,就會在酒莊內的博物館、及宣傳單張上看到,兩間酒莊又有Art Gallery,展出老闆收藏的藝術品,弄得美侖美奐。每天夏天旺季,波爾多旅遊局每天都有不同的一日團前往附近的產酒區,其中一個Day Tour的主題,就是Art and Wine。

在Lynch Bages試飲了兩支酒,o1年的Second Wine Haut Bages Averous(下圖右二.2nd wine是指,同一年份,但質素次一等的酒,由莊園內質素稍次的葡萄釀制,價值約30 euro,香港可能更便宜)及01年的 First Wine(下圖左一,價值約95 euro)。貴價貨明顯較平價貨好飲,但Lynch Bages同Mouton、五等與一等之分別,小弟真係覺得,隻隻酒的味道大同小異。
Lynch Bages附近有很多特色小鋪,Cafe Lavinar的午餐值得推介,14 euro的套餐質素很好,特別是頭盤的蛋沙津,很久沒有吃充滿蛋黃味的烚蛋了。

Chateau Lynch Bages聯絡方法:
電話:+33 556 73 24 00

Chateau Mouton Rothschild.250Euro一支的紅酒,真係唔識飲!

Chateau Mouton Rothschild酒莊。
左起:Château d'Armailhac 2007, Château Clerc Milon 2007 and Château Mouton Rothschild 2007(價錢:30 euro、40 euro、250 euro)

到Pauillac的B & B卸下行李,已是下午十二時四十五分,立刻向老闆娘Damy取單車,趕往Pauillac北部的Mouton Rothschilds。老闆娘告訴我們,單車大約30分鐘,有時間還可以在買過三文治當午餐,但她沒有預計迷路、炒車、PK...結果踩了一小時十五分,才僅僅趕到Mouton的大本營!

酒莊團通常每小時出發,每團人數,以數人至十多人不等。所謂參觀,只是留在室內,看看釀酒的木桶、酒窖、機器、酒莊的藝術品收藏等,最後就是品酒環節。每個酒莊的參觀各有特色,Mouton有一大堆各種各樣的葡萄樣板田,讓大家隨便試食;Lynch Bages小班教學,每團只有四人,講解清楚詳盡;Pontet Canet載訪客到葡萄園走一轉,讓大家試食即將用來釀酒的葡萄。

Mouton雖然是一等莊,而且參觀又要收費,但導賞員質素麻麻,英文說得極快,專業述語又沒有解釋,聽完整個導賞,仍然一頭霧水、一知半解。品嘗的三款酒,雖然價值不菲,最貴的一支07年Mouton Rothschild更高達250 euro,但值30 euro那支極難飲,40euro那支,總算似一隻酒,味道尚好。

我們匆匆忙忙趕來,又沒有時間吃午飯。空著肚子,要一下子灌三杯紅酒也不易,到最後飲的07 Mouton Rothschild已經是強弩之末,滿肚子是酒,也不想再喝了,結果最貴的一支,反而只喝了半杯。

07年在波都並不是好年份,天氣壞透了,而且酒一般在釀好後,都要等至少五、七年才飲,味道才會更醇及好。(若急不及待要飲,早一些開,讓酒透透氣,吸多一些氧氣,效果也差不多)

只需提早預約,就可以參觀Mouton Rothschild,但要留意季節,冬季、周六日及收割時份未必會開,聯絡方法如下:

電話:+33 556 59 20 20 email: contact@bphr.com 網頁:http://www.bpdr.com/

2008年9月27日星期六

Bordeaux.尋找酒莊

大部份人或以為,到法國南部,參觀紅酒酒莊是富貴人家的玩意。實情剛剛相反,遊酒莊是一般人的活動,無論你是路人甲乙丙丁、對品酒一竅不通,酒莊都無任歡迎,訪客更可以不用花一個仙,就可以品嘗貴價紅酒,因為大部份酒莊都不收入場費、報名費!!!即使尊貴的一等酒莊也是,只要提早向酒莊預約,就可以參觀絕大部份酒莊的釀酒設施、葡萄園、有專人講解釀酒的程序,當然還有壓軸的品酒環節!

波爾多市、北部的Medoc區(包括St Estephe、Pauillac、Saint Julien、Margaux等)、波都南部的Barsac、Sauternes、東部的St Emilion都是產酒區,遍佈大小不同的酒莊。酒莊之間又有排名,Medoc區的酒莊就以一至五等劃分,以一等莊最尊貴。但不要以為五等莊就最差,因為還有無數間不入流的酒莊,能晉身頭五等的酒莊,都是酒中極品。
這個排名制度是於1855訂立,因為巴黎將舉行第一屆世界博覽會,當時的法皇拿破崙三世,要求當時的商務部,為Medoc區(於Pessac的Haut Brion也加入)的酒莊排名參展,酒莊的排名由1855年至今不變,有如印度的階級制度,賤民永遠是賤民、水鬼永世不得升城隍,五等莊即使釀再好的酒,地位仍然是五等莊,無論踢得再好,英冠聯球隊也不能升班加入英超聯。
百多年來,全個Medoc只有四間一等莊,Pauillac的Lafite Rothschild、Latour、Margaux的Chateau Margaux及Pessac的Haut Brion。僅有的例外只是在1973年,Mouton Rothschild由二等莊升級做一等莊。

這次去了Medoc Pauillac,兩天參觀了三間酒莊,包括Mouton Rothschild;五等莊,但極愛港人歡迎的Lynch Bages(通常叫靚次伯酒莊);五等莊,但質素一點不輸給一等莊的Pontet Canet。Pontet Canet只需預約就可以免費品酒參觀,Lynch Bages及Mouton收6 Euro入場費。Mouton則有三級價,若要品一款酒收10 Euro、品三款酒是25 Euro。 每間酒莊的特色、如何探訪,容後再談。

返回波都到Pauillac的公共交通。看blog發現,巴士站搬到Ravezies Plaza,火車也會經過這裡,一於到Ravezies Plaza坐車,blog提供的時間表,指9時35分有火車,就決定坐這班車!九時去到Ravezies Plaza,荒涼程度只比將軍澳堆填區好些少,火車站連閘都未開,總之係唔對路。再查看站外的時間表,才發現原來935的班次,只有Samdi及Dimenche才有,自己看錯時間表。

結果,只好坐巴士,在這片爛地白坐一小時多後,登上10時45分的巴士,前往Pauillac...

2008年9月26日星期五

由陰冷、抑鬱的倫敦到波爾多(Bordeaux)

倫敦的秋冬是抑鬱的,白天越來越短、總是陰陰沉沉、灰灰暗暗,這種天氣,你即使交了論文、完成了學位,也絲毫不會感到釋然愉快。踏入九月以來,看得見太陽的日子不過三天,倫敦今年的九月,也即將打破數十年,最短日照的記錄。幸好,我已不在比Gloomy Sunday還要Gloomy的九月倫敦,而是身處法國南部,淹沒在葡萄園中的B & B!

倫敦的天氣愁人,但倫敦的可愛就是去歐遊太方便,八月訂、九月坐Easy Jet去法國南部波爾多,來回也只是40鎊(600港元有找)。若家住倫敦而不去旅行,實在天地不容!二話不說,立即與S一同去波爾多,在酒莊慶祝完成學位!(雖然仍未知,最終畢不畢到業。)

知道法國有個城市叫波爾多,是在中學時期。當時仍然有的世嘉,出了一個Game叫大航海時代,是角色扮演遊戲(RPG),可以選擇做英國、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荷蘭或土耳其人。於是知道,法國南部有個港口叫波爾多,特產是葡萄酒。

我不是酒徒,但對酒莊、葡萄園有一種莫明的偏愛。可能是Lonely Planet的照片;可能是上次去Champaign區的Epernay只是參加一日tour,沒有機會住進酒莊、沒有機會黃昏時於葡萄園跑步、總覺得有些少遺憾;也可能是沾染了暴發戶心態,覺得可以親身到一等酒莊參觀試酒,是既難得又可以「炫耀」,又可以拋窒人說:「我都曾經去過呢間莊,試飲過賣三千蚊的酒,但真係唔覺得有乜特別!」暫時虛榮一下。

一般大家說的波爾多紅酒,其實是指波爾多市、附近的Medoc及St Emilion三地的紅酒。Medoc的紅酒才是最為人認識,Mouton Rothschild、Lafite Rothschild、La Tour及Marguax這四間一等莊都在Medoc,前三者在Pauillac、後者在Marguax。每個地方,又有不同的評級制度,總之是很複雜,留待日後寫Pauillac時再談。

要遊波爾多近郊的酒莊,一定要駕車。沒有車,就有如用步兵打坦克戰,是找麻煩找死!單是在波爾多找到Pauillac的巴士,究竟在那裡上車,已花了我一個晚上,酒店職員不知道、巴士總站的指引圖,明明寫705號巴士在A站上車、其他巴士司機也說在A站,但在A站又找不到705號!只有7XX及6XX。
因為翌日一早就要離開,也不可能等旅遊局開門才問,巴士公司網站又全是法文看不懂。最後,是google 705、Pauillac、Bordeaux及Bus,才找到一個討論區及一個blog,說705號巴士剛剛搬了站!由市中心搬到市郊的Ravezies Plaza!!!
於是,我與S兩名步兵,翌晨去Ravezies Plaza上巴士...

2008年9月21日星期日

論文

這個暑假,花最多時間就是寫論文,由五月底考完試起、一共有近四個月時間,給大家寫一篇,一萬字的論文。時間很多,但再多的時間給我,也寫不出一篇有學術水平的東西,來來去去不外是抄抄寫寫、搬字過紙、像垃圾堆填區一樣,堆夠一萬字就收工。

論文是一個課程的結晶,在英國讀MA,畢業論文通常是一萬至一萬五千字不等,就在一切結束時,記錄一下做論文的過程,可能對有興趣到英國讀MA的街客讀者有些少幫助。找個題目做研究、寫論文不容易,不少同學也是改了又改,才決定好題目,所以奉勸各位,最好在讀MA前,找到一樣你想研究、可以寫論文的東西。

按學校時間表,所有學生都要在二月中至三月初,向老師交論文題目。十月開學到二月,也只是四個多月時間(包括聖誕假期),不少同學也是毫無頭緒,不知道論文要寫甚麼,學校定的時間表,也只是為了行政需要,我們可以隨便交一個題目給老師,想到後再改也可以。

我最後隨便交了個題目,寫中國及以色列關係。但怎樣做?研究方法?我想也沒有想,這種一片空白的狀態,一直維持到五月底考試後,我才開始看背景資料、書藉,看看這個臨時擬寫的題目,是否能發展成一篇萬字論文。同時也發了電郵給老師,告訴他我仍未看資料,不知道這個能否繼續下去寫。老師回覆說,這是好題目,你快些寫個大綱給!

看了一個多月書,中間又去了挪威旅行,到七月初才寫好大綱。月中完成英國毅行者後,月底才與老師見第一次面,老師妙筆一揮,就把一份混亂的大綱,改得似模似樣,中國與伊朗關係可以另闢一章,希望你月底前寫好第一稿,讓我看看,然後再改。

整個八月就是看書及寫文,大概看了十多本書,大多數關於中國與中東的外交、中國與以色列建交情況、美國與以色列關係、中國與伊朗關係,無數的網上資料及舊報紙,中國與中東的書藉、文獻和研究甚少,只是一個暑假,我已經把SOAS圖書館所有關於這個題目的書藉看完了。

大部份書本味同爵臘,唯一好看的書,就是John Graver的China and Iran,看完收獲豐富,回顧了由華國鋒時期到現在,中國如何與伊朗接觸、軍售、核計劃合作、及文化技術交流。有興趣中國的中東外交的讀者,不妨一讀。

花了四個星期的抄抄寫寫,到八月底終於填滿了一萬字。除了把這一萬字初稿給老師外,我同時又把初稿,給學校的Independent Learning Unit的博士生看,ITU類似80年代的「打電話問功課」,每天都有博士生當值做tutor,解答各種功課疑難。

幫我看的是印度藉、修讀法律的Prahbat。這篇初稿被批得體無完膚:雖然有內容,但結構混亂、毫無連貫、英文錯漏百出、再好的內容也無濟於事。Prabhat說,你需要把整篇文再執一遍!

花了一個月做的功夫,原來是如此垃圾,實在無地自容!只好跟著tutor的意見再改,然後告訴老師說,我仍在修改論文,你還是不要看,我較早前給你的初稿好了。

Tutor的建議很好,修改後的論文與第一稿的垃圾比,雖然內容差不多,但看上去終於似模似樣,像一篇學術論文了。九月初,把修改後的初稿給老師,老師的回覆也不錯,英文有待改善,但內容「interesting and comprehensive」,並提出幾點,我沒有考慮,但他覺得有需要討論的東西。

終於鬆一口氣了,從老師的評語看,肯定可以過關合格了,只要三科考試都合格,就可以畢業,拿到一個中東研究的MA學位了。

理論上,所有學生都要9月15日就要交論文,既然老師提出新意見,我也忙於搬家,順理成章向學校申請延期交,我也有多些時間再改、及找人幫我看英文,提供英文寫作意見。

如無意外,過兩天就可以交論文了。一年的MA生涯,還有兩天就正式埋單。

翻過英倫的百年山丘.《茶杯》9/2008


這項毅行者賽事,時限只有三十小時,但路途仍然是一百公里,而且你要在比賽前一天,帶備睡袋到荒山野嶺紮營。出發時斜風驟雨、下午驕陽似火、晚上清風送爽、凌晨寒風刺骨,春夏秋冬盡在一天。沿途是千百年不變的村落,佇在起起伏伏的丘陵與山谷間。遠望,是一大片平原,平原的盡頭,是水天一線的英法海峽。

毅行者這項活動是由居港啹喀兵(大英帝國的尼泊藉佣兵)發起的。九七回歸後,啹喀兵都撤回英國,同時把毅行者帶回英國,只有英國毅行者全程由啹喀兵做義工,由啹喀下廚炮製餐點給參賽者,保留了啹喀的文化和風味。這些啹喀兵哥,知道你來自香港後,份外顯得親切,爭相問說:「我當年也駐香港!你有沒有走過麥理浩徑?你家住九龍那裡?」

軍人老粗,廚藝麻麻是意料中事,所以檢查站提供的意粉鹹得要命,就像將整箱鹽也打翻了。

South Down Ways 是英國著名的行山徑,落在英格蘭的南部,遠離倫敦的繁囂喧鬧。沿途農莊、小村、古意教堂、遠方的樹林、還有那一大片雜草逢生的禾稈田,彷彿自玫塊戰爭以來就原封不動,也一直無人收割。

若嫌香港毅行者每年都走同一條麥徑,瞇起眼睛走也不可能迷路,已失去挑戰和驚喜;不如由明年起,結伴好友參加英國毅行者,然後迷失在英國那些喊不出名字的山丘、農莊裡,重拾那種即使雙腳已不屬於自己,但仍然要翻過前面的山丘,就是為了看看山後面那個日落的久遺之感。

Info
比賽:英國樂施毅行者
地點:英格蘭南部(South Downs Way)
時間:每年七月中
賣點:不必抽簽,先到先得、義工都是「啹喀兵」、起點及終點都有「啹喀兵」吹風笛奏樂、山較矮
挑戰:只有三十小時、早出發的隊伍,要前一天抵起點紮營、最低籌款額高達二萬三千元

《茶杯》08年9月

2008年9月20日星期六

由贊比亞總統去世說起...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對非洲更特別不公平。過去數十年,非洲出產無數暴君,例如食人肉的烏干達前總統阿敏(Amin)、把兒童洗腦成殺人機器的利比利亞前總統泰勒(Taylor)、及把非洲糧倉變成一片廢虛的津巴布韋總統穆加比(Mugabe),但勤政為民的政治家鳳毛麟角,碩果僅存的贊比亞總統姆瓦納瓦薩(Levy Mwanawasa),上月也突然中風逝世,享年只有59歲。

贊比亞位於非洲中南部,人口約有一千萬,1964年從英國獨立。贊比亞是非洲少數,從來沒有內戰的非洲國家,可惜該國總統不是崇尚共產主義、就是貪污腐敗,以致獨立40多年來,即使天然資源豐富,但經濟就是扶不起來。姆瓦納瓦薩於2002年上任,收拾40年來的爛攤子後,該國經濟才開始發展。

律師出身的姆瓦納瓦薩從政廉潔,上任不久即起訴前任總統Chiluba貪污瀆職,他的施政受到西方社會稱許,贏得西方社會信任,豁免贊比亞的債務及承諾提供更多經濟援助,多得原材料價格近年水漲船高,盛產銅的贊比亞受益不少,贊比亞在他任內的經濟增長,平均超過百分之五。

姆瓦納瓦薩與中國關係友好,中國企業在他任內大量投資銅礦。姆氏於06年經民主普選成功連任,可惜贊比亞發展才剛上軌道,掌陀人就突然逝世,贊比亞政局隨即不明朗。若反對黨在補選獲勝,除了影響中國在當地的銅礦投資,更可能主張與中國斷交,中國的非洲的資源外交將嚴重受挫。

贊比亞多年來是中國在非洲的朋友,中國在毛澤東年代即使一窮二白,但也出錢出力,幫剛剛獨立的贊比亞,築一條通往印度洋的鐵路,改善贊比亞的貿易出口,但數十年的友情,竟然短短幾年間逆轉。當我們還以為,中國與非洲情比金堅,偉大祖國可以在非洲,發揮比西方更大的影響力時,姆瓦納瓦薩的逝世,暴露中國非洲政策的隱憂。

冷戰結束後,非洲對歐美失去戰略價值,但中國就人棄我取,過去十多年來默默經營非洲,於是贊比亞變成中國的銅礦場、西南非的安哥拉,超越伊朗沙特阿拉伯,成為中國第一的石油供應國、蘇丹的石油項目都是857中國石油投資。中國在非洲的舉動,近年被西方社會發現後,隨即被西方傳媒大書特書,批評中國在非洲搞新殖民主義。

中國在非洲較西方吃得開,因為中國只會看商機,不會講政治人權,自然受到蘇丹這些獨裁國家歡迎,加上中國油公司、採礦公司的營運成本及薪酬,遠較西方公司低,西方覺得「無肉食」的生意,但對中國企業仍是豐厚利潤,中國的標書自然脫穎而出。

說中國在非洲搞新殖民主義,大概是反映西方社會不甘心傳統殖民地,背棄跟從殖民主,「失落」到中國手中的心態,中國投資的確為非洲帶來資金、就業及技術,中國的經濟援助沒有附帶條件,也不像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要這些國家改這改那,才可以換取。

中國以血汗工廠、礦坑危險、工業污染環境聞名。中國企業倒是「一視同仁」,不重視國內工人的性命,也不把非洲黑人的性命當一回事,繼續把中國不顧工人死活那一套搬到非洲,在非洲剝削黑人勞工、僱用童工、破壞非洲自然環境,非洲的礦坑與中國的一樣危險。例如,贊比亞曾有中資銅礦發生事故,數十名工人死亡等,這些行徑都令非洲人民仇視中國,枉論贏得非洲人民好感。

另一項令中國犯眾憎的,就是國貨太便宜、特別是紡織品,令非洲本土紡織業無法競爭,工人相繼失去飯碗。以贊比亞為例,中國與該國政府合作,在贊比亞開設一些經濟特區,以稅務優惠鼓勵中國投資,但該國的本土企業無法享有優惠,結果令這些企業更沒有能力競爭。

國家主席胡錦濤07年訪問贊比亞時,原本決定出席主持一個球場的動土禮,但胡錦濤最後取消行程,因為擔心贊比亞工人到場示威抗議,結果搞動土禮不成,中國承諾為贊比亞興建的球場,至今仍是一片爛地。

中國遂成為贊比亞政治一個核心議題,也讓台灣有空間介入贊比亞,看看有沒有辦法撬走一個中國邦交國。筆者曾於06年暑假到贊比亞做義工,當地警察告訴筆者,剛剛才有一個台灣訪問團來訪,並問筆者是否台灣人?

中國問題,更成為06年總統選舉的一個爭拗,差點引起外交風波。姆瓦納瓦薩領導的多黨民主黨(Movement of Multiparty Democracy)主張歡迎中國投資,但反對黨愛國陣線(Patriotic Front)的薩達(Michael Sata)就反對中國經濟殖民贊比亞,更主張若當選執政,便會與中國斷交、與台灣建交!中國駐贊比亞大使隨即表示,若果薩達當選,中國隨即撤資、中止所有贊比亞的投資項目。

這個親台政黨,最終雖然敗選,但也取得三分一的選票。若在未來補選勝出,中國在贊比亞四十多年的經營,可能隨時斷送。

中國在非洲不得人心,部份與民族性有關。在非洲工作的外國人、白人普遍較開放、較多與黑人一同飲酒,打成一片,沒有階級芥蒂。

相反,到非洲工作的中國人,大部份只會自己「圍位喂」,不會與當地的非洲工人打成一片、一同飲酒聯誼、住的是保衛森嚴的市郊,是純粹的僱主僱員、主僕關係,基層中國工人也甚少與黑人做朋友,中國人也對非洲的文化也沒有興趣,也不會愛護非洲自然環境,來非洲只是為「搵食」,賺夠錢便回家。中國人抱著這種心態到非洲,是不可能交到朋友。

中國在非洲的優勢、與非洲的關係,其實不如外界所看那麼樂觀。若中國人、中國企業的形象,在非洲是如此差劣、繼續把中國那套不能與國際社會接軌的工業安全、勞工福利標準拿來非洲,中國與非洲是不可能建立友誼的。

《信報》 08年9月20日

2008年9月16日星期二

Mega Bus is the Oxford tube to Oxford!

英國公共交通收費制度怪異兼不合邏輯,倫敦市內坐地鐵要一鎊半,但坐十幾小時、通宵的長途車Megabus往愛丁堡、格拉斯哥、近一點的曼徹斯特、牛津,車費連手續費,只要提早一個月訂,車費也是一鎊半。有乜理由,食麥當勞比自助餐還要貴?

英國所有長途交通,總之越早訂越省錢,早訂和遲訂,價錢可以差幾十倍。

http://www.megabus.co.uk/

由倫敦出發的長途車有幾種,Megabus, National Express經營全國路線,價錢最低一鎊、easybus來回倫敦市及近郊的二奶機場,價錢比坐火車至少便宜一半,去牛津還有一種巴士,叫Oxford Tube,十分鐘就有一班,正價來回約12鎊左右,還可以在巴士免費無線上網。

早前與S訂了Megabus的一鎊車票去牛津。在倫敦居住一年,雖然價錢只是一鎊兩鎊,也沒有坐過Megabus,因為我們甚少在英國本土旅行。Megabus在Victoria Coach Station上車,但去牛津的 megabus就例外!問Oxford Tube司機,Megabus在那裡上?司機就指著Coach Station。但去到Coach Station,就是找不到往牛津的Megabus。

終於有個巴士司機指點迷津!原來,「Megabus is the Oxford tube to Oxford!」以後去牛津,記住去megabus網頁,提早幾天book一鎊車去!不需要買Oxford tube正價車票!

2008年9月14日星期日

記宿舍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

李叔同、《送別》
這裡沒有長亭、沒有古道、也沒有一望無際的芳草,也看不見天涯的盡頭,只有一群趕頭趕命,快要出冊離開住了一年的監獄式宿舍。

宿舍的日子,也說不上特別值得懷念,倫敦的宿舍,設計類似香港公屋、溝監獄的混合體,但就收私樓的租金,重門深鎖、高度設防、只是比老鼠窩大一點,但一個月約要500鎊租金。也沒有為宿舍寫過些甚麼,也趁搬宿之時,留一些記錄給自己。

我住的宿舍叫Paul Robeson House。總共有四幢,每層樓住15人,分開三條走廊、T字型、電梯在中間,但三條走廊都各自有一道門,對面的走廊住甚麼人,我也不太知道。遇到甚麼人?宿友好不好相處,是要碰運氣。聽S的師姐P說,內地人經常把廚房充滿油煙、有個鬼妹有偷食物癖,日本人就甚少出沒

我運氣尚好,一年來、同住的四個人,有讀development studies的西班牙的Enriqueta、讀同一科的波蘭Marta、讀econ PHD的德國仔Bernd、及甚少說話與溝通的英國Emily。後來Ben於五月搬走,Marta及Enriqueta就叫同學,英國印度人Dharini來住。

肥肥白白的波蘭妹,花最多時間在廚房,她很喜歡烹飪,又會翻開食譜煮新菜,廚房大部份餐具都是她預備的,我們的廚房成為development studies的大本營,她很好客,往往會煮多一點,然後叫我幫她「清場」。西班牙女有半分似penelop cruz,一把長長的黑鬈髮,五官標緻,如果艾姆度華拍《浮花》續集,要找新人擔崗,她絕對有機會跑出,人也好好相處、平易近人。

德國仔專注學術研究,甚少在宿舍出現,但每逢周五、學校的啤牌會賭局,他就次次出席。賭局在學校的common room玩,所有學生一到周五就不能在common room讀書,要讓路給啤牌會。英國妹最冷漠,原全沒有意思認識其他宿友,也不會主動跟任何人談話,她離開宿舍時,大家也不知道。

外國人不愛洗碗,通常食飯開P後,就會把碟全部留在洗碗槽,留待翌晨才洗,但英國妹最麻煩,經常不洗碗,若其他人不順手幫她洗,髒碗可以留在廚房一兩周,若暑假時大家都去旅行不在宿,回來後就會發現發霉發臭的碗碟,廚房全是黑色飛蟲,還有白色的小蟲在牆上爬來爬去,煮東西時突然有條蟲跌入水煲,甚恐怖!最終我頂唔順,花了一星期多,每天拍死十隻、八隻蟲,花了一星期多,才大致上消滅蟲患。

宿舍最討厭的就是半夜三更、火警鐘誤鳴,幸好一年只有一次,但旁邊UCL Jameslighthill宿舍,就經常誤鳴,半夜又有、早上又有;最難頂是態度惡劣兼蛇王的保安。

不洗碗事小,忘記熄爐事大,我住宿舍最多犯的錯誤,就是忘記關焗爐,忘記關火,曾經把一塊面包焗了四小時;也是試過半夜三更煲紅豆沙,忘記熄爐就睡覺,翌晨全煲燶紅豆,整個廚房燶味瀰漫,差點釀成火警!

上學期經常自已嚇自己,擔心讀不上,大多時間留在宿舍牢獄讀書。下學期,終於明白,反正讀多一會,也沒有甚麼大改善,不如花多些少時間遊歷見識,留在宿舍的時間也越來越少了。

宿友們早已各散東西了,五月離開的德國仔,去了坦桑尼亞做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研究。波蘭妹七月找到工作,也是去坦桑尼亞、在一條村莊做「村長」,管理當地一個NGO項目。曾在電郵說笑問她:「若你條村要請中國人、要人講中文,記住請我!」她回覆:「哈哈,我們不講中文,我們講swahili!」

波蘭妹的宿舍約到九月,但宿舍坑學生錢,即使提早通知也不能解約退錢,也不能把宿舍轉讓給其他人住。波蘭妹原本打算把宿舍,讓給六月已退宿的西班牙妹住,收回些少租金幫補,但西班牙妹才住一個多星期,就被舍監發現趕走不能住。

西班牙妹回國服務政府,將派駐摩洛哥管理對外援助。坦桑尼亞,我大概不會再去,但我肯定在回家前去去摩洛哥,倫敦去很方便,來回機票才一千多元,香港去就太遠了。

PS:若有人要去留學住學生宿舍,不用買餐具,廚房總會有上一手留下來的殘餘餐具可以用。

2008年9月4日星期四

雜記三則

學年結束前的幾天,終於可以不用趕功課、趕死線、拋開所有東西、暫時放棄找工作,自由看書、借影碟、撈電視汁、刨報紙雜誌。若可以留在英國幾個月不做工,每天只是看雜誌、看書、看中東電影,也是相當過癮,絕大部份關於中東的書藉及電影,是不可能在香港找到。

一.今期Foreign Policy雜誌有一篇,題為《為何印度會跑贏中國》,很值得一看。

大多數人以為,「中國的經濟奇蹟,是歸因中共的獨裁統治,因為民主是不利經濟發展」,其實只是假象和迷思。若把中國改革開放的三十年,以89六四劃分,中國經濟在89年前的發展,是遠較89年後的發展健康。

作者是MIT史隆管理學院的一名華人學者。不說不知,原來78年至89年這11年間,中國的脫貧人口總數,是多於89年至08年的20年!中國現在的教育及醫療,是比80年代倒退,近十年間,成年文盲人口竟然不降反升,疫苗注射率也有下降趨勢!

雖然中國GDP增長,仍然沒有停頓跡象,但貧富懸殊在近十年越來越嚴重,64民主運動拖不垮中共,因為中國經濟發展在80年代較全面,農村及低下階層都受惠,農村沒有爆發大規模示威。但中國現在的經濟發展,受惠的都是資本家和財閥,農村只能分享少部份成果,現在的中國社會是比80年代更不穩定,若現在再爆發一場64,中共是否能收拾殘局,恐怕是未知之數。

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功勞是鄧小平、胡耀邦及趙紫陽,在80年代為中國的發展定方向,後來的領導人也只是蕭規曹隨,江澤民的三個代表及容許資本家入黨,根本沒有新意,因為中共早在80年代就鼓勵私人企業了。

獨裁有利經濟發展,其中一個論據是,政府想建甚麼、明天就可以動工,不會諮詢來諮詢去、拖了又拖也沒有結果。但即使在中國,其實也沒有證據支持這論點,中國的基建項目的落成速度,仍然是追不上經濟增長,反而令地方耗費大量資源,搞沒有實效、光是好看的政績工程,中國可以吸引外資,是因為制度改革,及高速的經濟增長,令外資都想分一杯羹,而不是因為上海興建了幾十幢高樓大廈。

89年前後的最大分別,就是80年代的社會較開放和自由,這就是80年代較成功的原因,有自由及開放的空氣,才有利解決社會矛盾,經濟增長才會健康,令財富不會過份集中。

二.終於有時間情,到學校圖書館借一些,與功課、論文及課堂無關的「閒書」。

九月閱讀書單:

1. Hezbollah。讀了一年中東,沒有課堂觸及黎巴嫩的真主黨,需要額外補補習,了解真主黨是甚麼回事。

2. Blackwater。前陣子看FT、一篇文講到,外國僱佣兵在伊拉克的問題,文章寫得很有趣,不看也不知道這些僱佣兵,原來不單是私人保安,更會替美國政府打杖!Blackwater就是全球最大的僱佣兵公司。

3. Islam and the Moral Economy, the Challenge of Capitalism。伊斯蘭財務也是今年沒有學的東西,既然特區要發展,讀懂一些,他日在特區,說不定可以貢獻所長。

作者Charles Tripp是英國最出名的中東學者,Tripp先生極博學,既是伊拉克研究權威、Political Islam也在行、就連Islamic Finance的書也寫得出,他才是真正的學者。

三.離開圖書館時,借了Yacoubian Building這套埃及電影。電影根據同名小說改編,該小說是埃及近十年來賣最多的書。

這楝於開羅的大廈於殖民地年代,只有上流社會及外國人居住,56年革命送走了外國人,空房子都給掌權的軍人搶走了。越來越人來開羅住,房子不夠用,原本一家人住的大屋,變成了四家人住,每人住一間房,就連天台也要住人。

到90年代,Yacoubian已淪為埃及的重慶大廈,各個階層都有,有一直住這裡幾十年,跟不上時代的沒落老貴族(男主角)、信教的老千、被埃及高官看中美色的中年寡婦、被迫出賣尊嚴謀生、有點似阿嬌的後生女(女主角)、為錢背著家人做男妓的農村民工、因求職受歧視,憤而加入極端伊斯蘭組織的年青人。

男主角是Abel Iman!他的埃及著名諧星,經典作Terrorist and BBQ,可以入選我的五大電影。

他們的故事就是埃及的縮影,大廈破落了,埃及也回不去昔日的光輝,這裡只有醜陋的政客、佔女性便宜的衣冠禽獸、唯利是圖的老千、年青人為生計出賣尊嚴、找工作是要講階級門弟關係,傳統價值,只有苟延殘喘的老貴族在堅持。

阿嬌知道,老貴族在巴黎長大及讀書後,就問他:「為何不留在巴黎?要回到這個根本沒有希望的開羅?」喝醉酒的老貴族,就在街上大喊:「當年的開羅,有比歐洲更好的建築;街上的人知道甚麼叫尊重;這楝樓住的是王子公主(埃及的皇室,於56年革命被軍人推翻);開羅的風潮是可以影響法國!但現在這裡是甚麼地方?人連起碼的尊重也不懂得!」

電影的內容太多,一時間也未能消化...中東仍是難以閱讀...

2008年9月2日星期二

開始也是結束

九月一日,開學天。我就快要結束,與一年英國校園生活道別,恐怕有生之年,也不會再進學校了。

一同讀書的朋友,已經陸續離開宿舍,宿舍多了一些,預備要入學的新面孔。最後的日子,終於有多點悠閒,好好享受在倫敦會有家的日子,9月16日離開宿舍後,恐怕以後也不會負擔得起,在倫敦市中心有一個「家」。

今天終於收到,醫院翻譯工作的糧單,原來這個月也賺了530鎊左右,但當中竟然要扣117鎊稅!可以袋到袋的、連同實報實銷的交通津貼,也只有460鎊左右。500多鎊,折算港元也只是7000多元。這種低薪人士、在香港是不用交稅,但在英國,就要被抽走兩成收入,Oh my God!真是乞兒兜裡面攞飯食!

若我是英國公民,退休可以拿退休金,交重稅還心甘命抵,只是我不會在英國退休、也不會用英國福利、英國的交通及其他公共服務又差勁,還要交如此多稅,實在有點那個!

高收入人士,就要交更多稅,標準稅率是三到四成,除稅後,每月拿三千鎊、跟每個月拿二千鎊比,其實也不會差太遠。在英國要找舒適的居所又是極昂貴,除非是極高收入,否則也很難在英國儲極多錢。

除了到醫院外,這兩三星期,每天的生活不外是:做論文、睡覺、上網、與早已返香港的英國讀書友好msn、看閒書雜誌、在London canal跑步(由King’s Cross到Regent Park,香港要在市中心找地方跑,難過登天)、找工作,享受最後的校園日子。

英國政府已停綜緩了,就快要食自己了。目前只有醫院翻譯freelance、兩個報紙雜誌專欄。一定要努力,在英國撐久一點,至少在回家之前,可以跑多幾個歐洲馬拉松賽事,儲一大堆罐頭,好讓我於《茶杯》的欄目,回香港還可以繼續有料寫!不致於因為亞洲缺乏馬拉松賽事而無以為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