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大家喜歡我鏡頭下的馬拉松風景,不妨Click樂施會的標誌,資助他們的扶貧工作)

2013年4月1日星期一

馬拉松領跑員

刊於「主場新聞」:http://thehousenews.com/personal/%E9%A6%AC%E6%8B%89%E6%9D%BE%E9%A0%98%E8%B7%91%E5%93%A1/

外國很多馬拉松比賽,都請Pacer作跑手的「嚮導」。Pacer 應該叫陪跑員或領跑員,他們駐守不同的起跑時區,與大家一同起步。他們通常掛一、兩個大氣球,或背一支大旗,球上或旗上印著 2:45、 3:00、3:30、4:00、4:30、5:00、5:30 等數字。這些數字代表領跑員的擬定的完成時間。

例如:若你希望於 2:45 或 3:00 完成比 賽,以爭取參加波士頓馬拉松的資格,只管跟著該領跑員跑便可以了。記得讀過 Runner’s World Chief Running Officer Yart Basso 的自傳(書已轉贈了,希望沒有記錯),他曾替一群富貴跑手在一個馬拉松比賽做 2:50 的 Pacer,當他們成功達標,籆得參與波士頓馬拉松的資格後,個個都激動流涕,呢個要送遊艇、送旅行給Yasso,當正他是救命恩人也。

上周五於 am730, 問過渣馬為甚麼不引 Pacer,特別是香港跑手相當重視時間,sub 3、sub 4 的跑手都會慶祝一番,若渣馬引入 Pacer,肯定是舉腳歡迎的德政。但奈何到現在,渣馬仍然不設領跑員。究竟田總是從來沒有去外國考察?還是因為反正年年都爆滿,寧可省錢也不聘請領跑 員?

即使不跟歐美日本比,香港政府、輿論特別愛拿來比較的新加坡一樣有。新加坡馬拉松同樣是渣打贊助,歷史比香港短(2002年才舉辦第一屆),天氣比香港熱,但新加坡已於 2011 年晉升為 IAAF 的金牌賽,更有一隊由3:45至6:30的領跑員

新加坡馬拉松有一個領跑員專頁,讓隊長和一隊員講幾句話,並有 3:45-6:30 的 Time Split 手帶下載。但香港渣打的網頁,連本地和外來精英運動員是誰也沒有介紹,大會手冊不列出本地精英的最佳時間,枉論領跑員及time split,實在說不過去。

精英運動員方面,香港同樣也沒有引入精英級的 Pacer,幫助他們打破大會及甚至是世界紀錄。聘用精英 Pacer 作電兔這是相當流行的做法,有史以來最勁的 Pacer莫過於去年倫敦奧運馬拉松冠軍 Stephen Kiprotich,做 Pacer 做到贏埋比賽!他於2011年的荷蘭 Enchede 馬拉松,以 2:07 奪冠軍。

當然,六大馬拉松比較之中,也不是所有都引入,例如歷史最悠久的波士頓和紐約,但芝加哥、倫敦和柏林都有。不引入有不引入的原因,例如波士頓馬拉松,不用 Pacer 是一貫傳統,至於紐約則著眼於國際化,希望邀請不同國家的精英參加,而不是集中邀請黑人跑手以增加破記錄機會,所以放棄 Pacer 以體現多元參與先於破記錄的精神。

渣馬歷史尚淺,用不用精英 Pacer 不必考慮傳統不傳統;田總也不會有紐約路跑協會的格局。渣打不用 Pacer,大概是賽不覺得有需要,為了增加打破大會記錄的機會而花錢,反正大部分跑手在計時以外,也沒有甚麼要求。以洪丕正的「渣波論」思維,渣馬參賽 人數已遠遠超越波士頓了,Pacer 方面即使無法超越,至少也是睇齊,沒有輸給波士頓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