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大家喜歡我鏡頭下的馬拉松風景,不妨Click樂施會的標誌,資助他們的扶貧工作)

2009年5月16日星期六

「Hit the Wall」

這幾個月,大部份的清醒時間,都在寫作,腦袋全是馬拉松、跑步、比賽...Hit the wall,是馬拉松的用語。形容跑到三十公里後,再也沒有力向前行的感覺。中文硬譯叫「撞牆反應」,英文的神韻lost in translation。

寫作也一樣,寫到某個階段,突然搖不動筆竿。初稿,怎樣看也不滿意,覺得要改,但又不知怎樣改。有時,整天也不想寫一隻字,連思考也不想思考,只希望一片空白,奢望寫下去的靈感會突然出現,知道怎樣把故事續下去,怎樣令轉折較自然一點。

作家不易為,要每天持之以恒,不斷有新創作。我喜歡寫東西,但要每天不斷寫,要一個月內寫幾萬字,交一本書,又是另一回事了,腦袋不便秘才奇怪,即使是寫你有興趣、你想寫、你想分享的東西。

從自己買書的習慣就知道,要讀者掏幾十元買本書極困難,賣一本書,作者只有一成版稅,找到一千個人買書,你也只有幾千元收入。

一邊寫,一邊把寫好的章節,給一些友好試讀,然後按反應修改。友好意見迴異,有的說好、有的麻麻、有的以為會像村上春樹,結果原來不是、有的認為不必村上春樹、有的彈中文差、有的希望看多些過人感受、有的認為不必太多,盡量精簡。

我也想寫得像村上一樣好,只是我沒有他的天份,我沒有十年時間去寫,我也未到要寫回憶錄的年紀。

唯一肯定是,一定要再修改、再剪裁。只有寫好一點,才有機會繼續寫下去,我不想開始就是結束。

寫的過程中,要找一些跑步故事,我訪問了不少因跑步認識的朋友,有英國駐港副領事Jagoe、法國駐港副領事Ramage、以色列的工程師Yaron、午夜太陽馬拉松總監Nils、和日本一間公司的老闆德納忍。

好的跑步故事,永遠不會嫌多,寫作過程最享受,還是聽故事。日本人都是跑步的哲學家,可以與德納先生結緣是我的運氣,自07年布吉馬拉松認識,總覺得我們之間,有點特別的緣份,我每次去旅行,都會寄明信片給不同朋友,但只有德納先生,我不會漏了他。

他收到明信片後,又會回覆電郵,告訴我最近參與的比賽...我們就是明信片、電郵一直聯絡至今。多得他,我才明白多一點,跑步是甚麼。

PS:謝謝各位支持。一定會用心預備,讓這科可以一直存在,我不知道最後有多少人,但若果也有資源買教材,我會試試看,可否在中大build up中東電影的collection。

4 則留言:

Alex 說...

好期待你本書!
香港講跑步嘅書好少, 最有印想係Trailwalker同從減肥到馬拉松。
加油!!

匿名 說...

不知道除了私人(玉/肉)照外,你的新書還是否需要插圖? 本人可以配合文章內容,用photoshop製作拼合相片和linedraw的photomontage.
有興趣的話,安排聯絡方法,再給你過往的sample看看是否合心水.
駛唔駛$?大家都係中大校友,仲係新亞人,唔係講$呀?

From Yeung 2

Nic 說...

期待你的著作,加油...
希望你會成為香港的村上春樹~~
出版左的話一定買番本捧場~~ ^^

Kelvin Chong 說...

便秘?
你還好呢,還有時間及精神寫blog

期待你的新書,不需像村上,你說有訪問、有故事,那是增加你書的本錢了!雖沒有村上的閱歷,但有更多更闊的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