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大家喜歡我鏡頭下的馬拉松風景,不妨Click樂施會的標誌,資助他們的扶貧工作)

2010年3月12日星期五

下一站,洛杉磯!!!



原本以為回香港後,四周征戰馬拉松的日子,要暫時劃上休止符,我也放棄了跑步一會,天天埋首工作。人生總是比想像中精采,月初收到《Sport Soho》老編電話,找我做特約記者,赴太平洋彼岸的洛杉磯,採訪兼參與洛杉磯馬拉松。我未有機會嘗試美洲的比賽,難得有天掉下來的機會,不用想,立刻答應了。

當天立刻上網頁看,Wow!原來洛杉磯馬拉松的終點,是Santa Monica Beach,同場還加映沙灘派對!賽道包括洛杉磯大部份景點,市中心、Frank Gehry的Disney Concert Hall、Hollywood、Beverly Hill...肯定可以拍很多好照片,全程都是緩緩下坡,不算太難跑。

翌日立刻預約簽證。我還有點擔心,因我去過也門,恐怕美國不發簽證給我,幸好只是杞人憂天,簽證很順利發下來了,領事館職員還預祝我好好享受馬拉松。

這一通電話,又再次燃點起我的馬拉松癮。重新練跑,被工作打殘了的拼勁又來了。這刻,我做人的目標只有一個,好好享受洛杉磯馬拉松的42.195公里,把獎牌帶回家!

「Marathon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 you never know what you gonna get.」由我開始跑步的第一天,我也沒有想過,可以在雜誌有個欄目、可以寫本小書;我不是精英運動員,也不是運動科學家,但可以在體育雜誌寫欄,甚至代表體育雜誌,採訪大型馬拉松比賽。我不比人快、也不比人好,若不是幸運,我根本沒有這些機會。

馬拉松給予我的,遠超乎我的想像。

「跑遍全世界」,原來不是夢囈瘋語、而是可以達到的目標。還記得參加我第一個歐洲比賽、巴塞隆那馬拉松時,住的是廉價青年旅舍,花一分一毫都要計算,餐餐都要在hostel煮飯省錢;今天,我擁有特約記者的身份,可以住好一點的酒店了。回想過去為了跑馬拉松,省吃省用的日子,百感交集...

沒有馬拉松,也沒有今天的我,下一個比賽,已成為我生活、甚至生存的唯一理由。洛杉磯馬拉松後,五月還有布拉格馬,比利時毅行者在八月,或者有一天,我真的可以把馬拉松,變成我的職業。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