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喜歡跑步,也是亞洲最早提倡長跑的國家,但以一億多人口的經濟規模、長跑文化源遠流長的國家,日本給普羅大眾參與的大城市馬拉松比賽不算多,東京馬拉松○七年才開始第一屆,遠離日本本土的沖繩那霸本年十二月辦第二十七屆馬拉松。日本也有些地區的比賽,但這些網頁只有日文,主辦單位不會有職員懂英語,不懂日文很難報名和參與。
城市馬拉松在日本的發展,較歐美遲了二、三十年。日本近年來急起直追,東京馬拉松已成為全球主要的比賽,關西的大阪、大阪和京都將於十月三十日、十一月二十日、及明年三月十一日舉行第一屆馬拉松比賽,三個相連的城市,一次過推出馬拉松!毗鄰的城市一起辦比賽有利競爭,可以預計這個三個比賽的安排和水平肯定不斷進步,因為大家都不想輸給對方,得益的是跑手。
沒有競爭便沒有進步,這也是為甚麼香港馬拉松年年既不換湯、也不換藥的原因。香港以內,馬拉松的主辦權沒有競爭機制,田總以外的團體機構,根本無可能申請封市區路辦馬拉松比賽;香港以外鄰近地區有趣的馬拉松比賽不算多,某些地方較香港還差。阪、神、京辦馬拉松可以給本地及東亞的跑手多一個選擇。若條件許可,希望大家多到外國比賽,才知道馬拉松應該可以怎樣辦。
三連跑打頭跑的是大阪馬拉松。首屆比賽的主題是「Making Rainbow Together」,我未去過大阪,但大阪的賽道看來吸引,市中心開放給比賽,起步點是大阪城,經過劇院、電視塔、縣政府、市政府、京瓷捧球場(Kyocera Dome)、御堂筋大街及明治時代興建的大會堂,終點是大阪的會展中心。
日本的非政府組織及慈善事業並不發達,因為一直以來扶貧及社會公益等由政府包攬或靠家庭成員間互相救助,非政府組織也受到政府法例上的諸多制肘,只有極少機構享有捐款扣稅待遇,但近年來日本開始拆牆鬆綁,一是因慈善組織在神戶大地震陸續催生,二是日本政府已無法負擔隨人口老化日益增加的公共開支,若非政府組織提供服務,將大大減輕政府負擔。
把籌款概念引入馬拉松,筆者過往也談不少,大阪馬拉松也著重馬拉松的慈善角色,但籌款方式反映日本文化與歐美的差異。大阪馬拉松的日本跑手報名費是10500(約900元),海外跑手則要付多二千円(約1000元),五百円的基本善款已包含在報名費中,捐款是參與的必要條件,以賽事二萬八千人參加為例,總共至少可以籌1400萬円(約120萬港元),金額並不算多。
可以理解,日本欠缺為慈善團體籌款的文化,所以採取一刀切捐一個小額的方法作起步。主題的「Making Rainbow Together」的彩虹,七種顏色代表七種不同的公益和社會活動,例如橙色代表傷殘運動員、綠色代表癌病研究等等,跑手可以選擇把他們的五百円捐給他們支持的目標。
據代表主辦單位宣傳的西村麻美子說,原本香港地區有800多名跑手報名,但311大地震後,只有二百多人繼續參加,其餘的都放棄不來了。
聽《朝日新聞》駐香港的記者朋友說,三一一地震後各國訪日本的旅客,以香港區的跌幅最大,回復速度也緩難。我希望報了名參加的不要卻步、不要放棄,正如01年的紐約在九月遇上911恐怖襲擊,但兩個月後的紐約馬拉松沒有暫停,紐約街頭仍是人頭湧湧,絕大部份外國跑手也沒有取消行程,因為他們除了來跑馬拉松,也是來為紐約人打氣。
我的腳指傷患仍未康復,但希望仍可以去大阪馬拉松,期望到時可以見到大家!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