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大家喜歡我鏡頭下的馬拉松風景,不妨Click樂施會的標誌,資助他們的扶貧工作)

2010年10月9日星期六

閱讀塔利班

9/10.《信報》副刊

(看書是消閒活動,但當看書變成要交半版、又要出街的習作,消閒活動變成一份苦差,特別是對我這些低產、業餘寫作人,若沒有搞錯寫錯被挑戰修理,已是有交待了。

每次寫信報稿,隨後兩日一定病。八月胃病,現在傷風。這次是通頂一晚寫好,很佩服那些,可以天天寫、經常寫評論的人,沒有半點實學的確寫不出來。

塔利班是很大的題目,只能就我有限的認識去寫,錯漏難免了。希望盡量寫得容易明白,不去糾纏於細節。雙方都不想打下去,但雙方都在死撐,看誰先投降,目前甚多背後談判的消息。希望快快撤的美國,想辦法令塔利班求和,以便談判有更好條件;塔利班希望美國先捱不住,這樣談判才有利。時間站在那一邊?的確不知道。)

本地傳媒對阿富汗戰爭的興趣有限,除了911恐怖襲擊那一陣子外,阿富汗的新聞不算多,本地讀者最多也是以旁觀他人之痛苦的心態看阿富汗。

若要用香港人熟悉的概念解釋阿富汗局勢,這個國家的情況有如「亞洲電視翻版」。每一個想控制阿富汗的國家,無一不損手爛腳收場,包括十九世紀的英國、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蘇聯、美國和巴基斯坦也恐怕難逃一劫,令阿富汗成為亞洲少數沒有被殖民統治的國家。

情況有如邱德根以後的亞視,由林百欣到查懋聲、蔡衍明,全是有頭威、無尾陣,無論蝕了多少億,都沒有辦法扭轉亞視積弱的局面,大股東碰得一臉子灰。與塔利班的戰爭已成為美國和英國最棘手的問題之一,讓阿富汗結束戰爭恢復正常的難度之高,大概等於於要亞視轉虧為盈了。

即使沒有美軍傷亡,阿富汗戰爭也是難以持續下去,這也是為甚麼美國總統奧巴馬希望明年夏天開始撤軍。據美國國會的研究部的數據,每名駐阿富汗美軍一年的開支是39萬美元,阿富汗戰爭每月的開支是57億美元。相反,阿富汗塔利班一年的開支,只是八千萬美元。

但撤軍也未必是受歡迎的決定,近期激起多一點迴響的故事,是七月底《時代周刊》令人心碎的封面──被塔利班砍去鼻子的阿富汗女子Aisha。再看面的問題:「What happen if we leave Afganistan?」讀者已可以想像,美國拋棄阿富汗後將發生甚麼後果:等於送羊入虎口,令阿富汗人民再次被塔利蹂躪。

但問這問題的人似乎忘記問:為甚麼美軍在阿富汗九年,仍然發生這些事件?美軍繼續留在阿富汗,這些事便不會再發生?提問者也忘記了美軍當初來阿富汗的首要目的:不是來拯救阿富汗的婦女、不是要在阿富汗建立穩定的民主國家,而是要消滅阿蓋達及捉拿拉登。

當然誰都明白,擊敗塔利班是最好的方法,讓阿富汗不再淪為恐怖份子的基地,阿富汗人也不希望塔利班回朝,但他們同樣不喜歡美國支持的卡爾札伊政權,而美軍為首的聯軍濫炸無辜,也不見得比塔利班削去婦女鼻子高尚。

阿富汗國會議員Shukria Barakzai曾說:「阿富汗是要靠自己…但外國人並不明白阿富汗,阿富汗人有一部份擁護塔利班。他們有不同的意見,基於民主的原則,你要接受這個事實。」Barakzai不是一般人,她是阿富汗的女性運動先驅,在塔利班統治期間曾被虐打。連她也這樣說,大家是否應該思考,美軍繼續留在阿富汗是否有意義?

《金融時報》專欄作家Gideon Rachman曾提出一個極有趣的問題:全世界有恐怖分子匿藏、伊斯蘭極端組織勢力龐大的國家不止阿富汗,也門和索馬里也是(也門是阿蓋達的大本營、索馬里恐怖分子最近在烏干達策動襲擊),為甚麼美軍只挑阿富汗,而不挑也門和索馬里?這種政策矛盾應怎樣理解?美軍是應該同時增兵索馬里和也門,還是自阿富汗撤軍?

既然美軍根本沒有能力同時增兵也門和索馬里,是否應該把對索馬里和也門的政策──只針對恐怖主義和情報收集、提供反恐軍事援助的原則、避免干預兩國內政──套用在阿富汗身上?

要了解和思考這些問題,認識塔利班是第一步,近年來都有不少關於塔利班的著作面世,但芸芸著作之中,巴基斯坦記者Ahmed Rashid於十年前寫的Taliban仍然是必讀首選。由1989年起,Rashid開始採訪阿富汗新聞,這本書詳實紀錄了塔利班冒起的經過、如何由一個小小的武裝組織,發展成中亞最危險的極端伊斯蘭勢力、阿富汗不同種族之間的積怨、及剖析塔利班的組織架構與意識形態。

出版的一刻,Rashid料不到會911恐怖襲擊於一年後發生,更料不到這本偏門著作竟然令他忽然發達。Taliban現在已翻譯成26種文字的全球暢銷書,每名駐阿富汗美軍手執一本,單是英文版已賣了超過一百五十萬本。

適逢出版十周年,本年再版的Taliban補充了近十年阿富汗的發展,包括美軍如何在911事件後重創塔利班,美軍如何錯失捉拿拉登及塔利班核心的機會、以及塔利班如何重整旗鼓反撲等。

另一本值得留意的著作,是Abdul Salam Zaeef寫的My Life with the Taliban。Zaeef是塔利班的發起人之一,及擔任阿富汗駐巴基斯坦大使,這是第一本由塔利班前領導層的著作,讓大家從第一身角度,窺探這個神祕嚴密的組織,他於阿富汗戰爭後被美軍扣押至關塔那摩灣,直至05年因阿富汗卡爾札伊政府希望跟塔利班和談而獲釋。

根據最廣泛流傳的說法,塔利班的誕生源於1994年春天,當時的阿富汗已幾近陷入軍閥割據的無政府狀態,一名土豪軍閥綁架及性侵犯兩名少女,奧馬爾以俠盜羅賓漢之勢率領三十名普什圖族同伴攻入軍閥的營地,拯救了兩名少女,更擄獲大批軍械。

但Zaeef指出,塔利班的創辦與軍閥綁架少女無關,八十年代對抗蘇聯期間塔利班已存在,只是到94年才更好地組織起來。Zaeef固然有寫鮮為人知的內情,但他的記錄難免有偏頗,例如塔利班對女性和阿富汗其他族群的壓迫、巴基斯坦情報組織如何支持塔利班,書隻字不提。

巴基斯坦記者Rashid筆下的塔利班,是一群對阿富汗歷史文化經濟全無認識、錯誤扭曲伊斯蘭教教義、希望以極端意識形態結束阿富汗戰亂,重新建立新的伊斯蘭社會的狂熱分子,這也是一般人對塔利班的觀感,但英國記者James Fergusson提供另一種觀點,他認為外界某程度把塔利班妖魔化了,塔利班並不是我們想像中邪惡。

Fergusson在Taliban指出,塔利班改善了阿富汗人的生活,至少塔利班結束了軍閥混戰的失序狀態,阿富汗的治安大幅改善了,人民不用擔心被搶掠被強姦,一個壞政府總比無政府的混亂好。

塔利班不讓女性受教育,是因為沒有經費辦女子學校;塔利班並不是鐵板一塊,無論是收容拉登及阿蓋達、炸掉巴米揚大佛、支持境外恐怖襲擊等,塔利班內部都有不同意見,女性地位低下是沿於阿富汗南部普什圖族的集俗傳統,並不是塔利班發明。

這種袒護塔利班的論調,讀者未必同意和接受,但Fergusson並不是要為塔利班塗脂抹粉、為他們的罪行開脫,而是告訴西方,不要把塔利班等同恐怖主義、等同阿蓋達,西方是可以把塔利班拉攏過來,爭取他們切斷與恐怖分子的聯繫,這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書名:Taliban
作者:Ahmed Rashid
出版社:I. B. Tauris
出版日斯:2010年5月(最新版)

書名:Taliban
作者:James Fergusson
出版社:Bantam Press
出版日期:2010年8月

書名:My Life with the Taliban
作者:Abdul Salam Zaeef
出版社:C. Hurst & Co. Publishers
出版日期:2010年2月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