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雅的花小姐,
我的產後抑鬱終於康復,終於找回生活的動力,又可以繼續享受倫敦的生活,謝謝你!真希望你快些回來呢!
這幾天,盡量找些有趣的東西聽。前幾天聽了一個講座,是西方藝術如何傳入日本、講者是SOAS的Timon Screech,他說了一個發生在1614年的故事...
1614年的日本,已是德川家康的天下,英國的東印度公司想要日本做生意,但就不知道日本人要甚麼?戰爭已結束得七七八八,槍炮的需求也不大,東印度公司忽發其想,不如到賣西洋畫到日本,測試一下行不行得通?
不過入正題前,還是要簡單代交,日本當時的歷史背景。
西方與日本最早接觸始於16世紀中葉,印象是:當時葡萄牙人船隻出事,被迫在九州南部一帶上岸(所以做不到學者,因為粗枝大葉,也懶得去查正),開始了西方與日本的接觸,槍炮也是這樣傳到日本。(所以玩電腦遊戲「信長之野望」,選九州南部,大隅、薩摩藩的島津氏有著數,因為鐵炮特別多,打起杖來也容易贏。)
葡萄牙及西班牙人最先去日本,但兩個天主教國家,除了做生意外,也熱衷於傳教,以前戰國時代無王管,各地藩主各有政策,但天下統一了,德川幕府開始擔心宗教干政,於是對這兩國貿易極有戒心,最後甚至驅逐所有葡萄牙及西班牙人。
但信新教的國家,例如荷蘭和英國務實得多,來日本是為了拿油水、賺真金白銀,日本人是否要信耶穌?算啦!所以,德川幕府對新教國家放寬一點,由於荷蘭人比英國人早來日本,兩個國家就要爭日本市場,為了打擊英國人,荷蘭人甚至抹黑英國說,英國人的君主與天主教有關係!日本政府告訴英國人,等你們的君主過世後,才跟我們做生意。
(題外話:隨後數百年的日本貿易,都由荷蘭人壟斷,荷蘭人也巴西方知識及現代科學帶到日本,當時的西方研究,在日本就稱為「蘭學」。到明治維新的年代,福澤諭吉那一輩,都是學荷蘭文,但他們學完都發現,原來荷蘭文沒有用!學英文才有用!)
為了測試日本市場,英國人就想到,不如試試西洋畫,運一船畫到日本賣,這一批畫有風景、人像、神話故事,盡可能包含各種題材。但英國人去到日本才發現日本畫,不是是畫在紙上,就是畫在屏風,因為紙捲起來容易收藏;西方的油畫全部錶在大大塊的木框上,日本人自然不習慣了。這批畫當然完全失敗,英國的貿易代表也寫信回祖家叮囑:「這批畫原封不動,千萬不要再送畫來!!!」
不要以為故事就此結束。
200年後,隨著東西方交流,日本畫家開始受西洋畫的影響,當時日本最出名的西洋畫家是Shiba Kokan。他其中一幅畫的月亮,與200前這批賣剩蔗、其中一幅畫極相似,那幅西洋畫其實是畫木星(Jupiter),因為球體外有四個衛星,日本人把木星當了月球!那批賣剩蔗在日本,原來也流傳了,影響了第一代日本西洋畫的畫風。
藝術史是很有趣的東西,聽他講這個1614年的故事,比讀的中東問題有趣多了。
昨天,輪到與大公關A,聽驀然回首的白先勇到SOAS講崑曲,香港電台也有人來,應該是跟他在英國的Tour。聽完白先生的英文,令我有信心,我也有能力用英語教課!他講得很慢、斷斷續續,講了一個多小時,若用中文講,恐怕半小時就講完了。會後與他聊了幾句,告訴他:我們是讀你的文章、看台北人做課本!他說,對不起呀,要大家受苦了!
話說當年對驀然回首滾瓜爛熟,化了灰也認得白先勇細過有肺病、讀薛仁貴西征、由成功大學水利工程,轉去台大讀文學,跟住去美國讀書,寫芝加哥之死,又搞甚麼愛我華寫作坊...台北人的遊園驚夢,那一堆老國民黨「餘孽」...最可惜是沒有帶相機,也應該影返張相!
又六月囉!身邊的人開始回家,暑假真是要找多些活動,唔好做攞英國綜緩的獨居老人囉。
低俗的版主
2 則留言:
多謝版主,
花小姐感到十分榮幸地成為你分享藝術講座的對象, 多謝! 內容很有趣, 但我肯定你告訢我的是最精彩部份, 就算沒機會聽, 看你的文章已沒有損失. 從西方藝術傳入日本的反應, 大約可以估計到日本人當時對異文化的態度. 不過, 相對地, 中國畫十分受落. 在明代(1368-1644), 有幾位中國人將當時的國畫引入日本,(自已也過了去, 其中一位姓姚的) 發揚光大. 一時間, 多了很多看似國畫的日本畫出現, 並有一定風格派系的統稱, 很抱歉, 我忘記了.他日再看此書, 必分享. 我也做不了學者....
花小妲
Ms Flower,
Please be confident in yourself, maybe you will have good news! Always support you!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