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大家喜歡我鏡頭下的馬拉松風景,不妨Click樂施會的標誌,資助他們的扶貧工作)

2009年4月27日星期一

倫敦馬拉松三.偉大的比賽

倫敦馬拉松的歷史不是最悠久,巴黎、巴塞隆那、都柏林,都比倫敦先辦馬拉松,但只有倫敦馬拉松享有殿堂級的地位,與紐約、柏林、芝加哥和波士頓,成為Big Five馬拉松,最頂尖的選手一定會去倫敦。倫敦馬拉松的概念來自紐約,1979年10月26日,英國《觀察者報》報導紐約馬拉松,作者驚訝於紐約的馬拉松,竟然有這麼多市民夾道歡迎,馬拉松原來可以這麼好玩,文章最後一句說

‘whether London could stage such a festival… do we have the heart and hospitality to welcome the world?’

翌年,第一屆倫敦馬拉松展開。倫敦市民並沒有令大家失望。第一屆馬拉松已空前成功,報名人數較預期多,市民也熱烈參與,為選手打氣,第一屆男子組是兩人同時手拉手衝線,友情超越了勝負,這一幕到今天仍是一時佳話。

29年後的今天,倫敦馬拉松已超越紐約,成為最多人報名、最多人參與、籌款最多的馬拉松。單是去年倫敦馬拉松,籌款額高達4500萬英鎊(港幣五億多),一天倫敦馬拉松,籌款超過十年的香港毅行者。
籌備倫敦馬拉松時,大會希望達到這六項宗旨:
1. To improve the overall standard and status of British marathon-running by providing a fast course and strong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2. To show to mankind that on occasions the family of man can be united
3. To raise money for the provision of recreational facilities in London
4. To help London Tourism
5. To prove that when it comes to organizing major events, Britain is best
6. To have fun and provide some happiness and sense of achievement in a troubled world
倫敦馬拉松的主辦單位,已不當馬拉松只是比賽,而是相信馬拉松讓跑手找到自信、讓家庭更團結、可以為城市帶來歡樂、令世界更美好、更和諧一點。這六點並不是口號,每一年的今天都會發生。
香港馬拉松,怎會有這種格局?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