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大家喜歡我鏡頭下的馬拉松風景,不妨Click樂施會的標誌,資助他們的扶貧工作)

2009年4月5日星期日

G20完結篇

事前不被看好的G20,取得出人意外的成果,英美和法德,「突然」又達成協議,落實一萬億美元的全球救市措施。突然與否,可能只是傳媒報導的操作方法,但20個各懷鬼胎的國家,能夠在一天之內達成共識,也算是奇蹟,發展中國家只能分到一千億貸款,數額看似很多、但佔的比重就很少。

這些救市措施能否湊效?錢是怎樣分配到發展中國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如果湊其餘的300億資金?目前還是不知道。唯一肯定的贏家是東道主、英國首相白高敦,英國明年就要大選,自金融危機後,工黨的民望遠遠落後於保守黨,白高敦政府早被視為進入倒數階段,連美國總統奧巴馬在英國,也要抽空與保守黨主席David Cameron會面。

白高敦上任兩年以來,除了砸巨資救倒弊的銀行,及在英國國會鬼拍後尾枕,誇口說自己的救市措施,成功「Save the World」以外,就沒有甚麼「政績」。這次會議能達成共識,或多或少拉抬了白高敦的威望,白高敦也知道,G20失敗,明年更沒有可能連任,所以他在G20會議前,到多個G20會員國及歐盟預先遊說斡旋。

回到示威現場,警方於4月1日晚清場,把人群驅離英倫銀行、及市中心的金融區,又驅捕數十名涉刑事毀壞的遊行者,但也沒有影響示威者的決心,大批示威者於翌日再次出動。有示威早上,於倫敦證券交易所前玩「大富翁」,諷刺英國金融體系和資本主義的失敗,近中午起,就到英倫銀行附近聚集,首天被打到頭破血流的示威者,包好頭後今天又來再戰。

經過4月1日的混亂後,大批警方清早已在倫敦金融區戒備。中午後,前來的示威者越多越多,不少是前來悼念4月1日,在示威中逝世的Ian。原來,Ian並不是示威者,只是在附近的士多做售貨員,從來沒有參與社會運動,只是下班時被卡在人群中時心臟病發。

他是否來示威已不重要,大家已當他是這場與資本主義及警權抗爭運動中犧牲的烈士。英國Royal Exchange前的廣場前,被警察用木板圍著的雕像,也成為Ian的紀念碑,讓示威者送上鮮花和祝福。到晚上,抗議的字句、及示威,連警員也獻上燭光。

但大部份警方,還是十分強硬,對示威者毫不手軟,遇到有示威者塗鴉,隨即拘捕。香港警方很少動粗,但英國警方動輒舉警棍,就連記者也襲擊,明報記者羅永聰差點被警棍扑,我拍警方拘捕示威者的照片時,警察除了千方阻止,還踢了我一腳。至少在香港,還未聽說有記者被警察襲擊。

英國的警權膨脹,若沒有合理原因(例如採訪)而拍攝警方,隨即觸犯反恐條例。警方還警告我們,若我們不掛出記者證,就拍攝他們的拘捕行動,警方就會搜我們身,及懷疑我們觸犯反恐條例。當然兩地民情不同,英國的街頭暴力肯定比香港多,結果養成警方動輒動操的習性。
反而在G20開會的現場、倫敦東端的Canning Town的ExCel會議中心,示威平靜得多,因為英國警方把示威區劃得老遠,現在的人根本也聽不到。沒有對像衝擊,只是圍在示威區,怎樣高喊,會場的人也聽不到。

其實大部份示威者都很和平、在警察的人肉長城前載歌載舞,也很有幽默感。到今天(周五),倫敦市又回復正常,塗鴉是大戰過後留下的唯一痕跡。從香港傳媒看,倫敦這兩天很混亂、很多暴力,但其實也只是小部份人衝突,而且示威者也不是針對警方,而是砸掉數千億市民血汗錢的金融機構,只是警方無法控制現場,激化衝突。

G20已成為歷史,走到倫敦平靜的街頭,除了仍未清洗的塗鴉,彷彿一切從來沒有發生過。

最後還想談談香港媒體在G20的表現。由於人手有限,香港媒體大部份時間,都要跟著國家主席胡錦濤團團轉,留在酒店等看胡錦濤見英美俄羅斯日本領導人,G20淪為一項採訪國家領導人的活動,連G20的最後記者會也去不了,因為要採訪金管局總裁任志剛與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常任秘書長區璟智,記者分身不暇。

國際事務在香港是被邊緣化。對香港媒體來說,採訪領導人最重要,因為G20的其他東西,例如示威和會議內容,都有國際媒體報導,用通訊社的片就可以,連某電視台財經記者也抱怨,做了很多經濟分析回香港,但香港總部就不重視。

結果,派了記者去倫敦,反而漏了香港和澳門,差點被列為避稅天堂黑名單的新聞,只見外國傳媒報導。High tech揩野、low tech撈野,對香港媒體來說,花資源請多些突發記者,做多幾單死人冧樓這些低成本制作,比花資源培訓駐外記者,替媒體建立與外國政府的連繫與人脈容易很多。

媒體這樣選擇也很正常,看大眾報章每天賣多少份,《信報》賣多少份,就知道了。

無論如可,爭取平等公義,是長時間的抗爭,G20只是其中一個段落,望不盡天涯路,終點還是長路迢迢。

2 則留言:

Unknown 說...

莊師兄:

文末寥寥數段,道盡多少香港有心的傳媒工作者的心聲。

到底是我們競爭太激烈,或是香港人根本不關心國際消息?是我們眼高手低,將一個小小香港跟人家英美大國相提並論,還是根本自己都沒有這樣的識見去訴說國際大事?是有心人太少,還是無聊人太多?

願共勉之。

Chong Hiu-yeung (莊曉陽) 說...

我也不懂,以我工作過的單位,都不乏有心、慎密、高學歷、及醒目的記者。

只是不知何故,這堆人走在一起後,每天生產的,多是可看可不看的死人冧樓、小事化大的無聊港聞。

但更悲的是,我們的Journalism,彷彿從來沒有前進,只是不斷在退步,報導的東西越來越瑣碎及欠深道。

為了應付各方面無理的要求,令記者長了聰明,少了智慧。香港報紙的內容,大概與牛津的地區報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