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大家喜歡我鏡頭下的馬拉松風景,不妨Click樂施會的標誌,資助他們的扶貧工作)

2011年11月14日星期一

利比里亞的馬拉松

(這篇文於SportSoho十月出版無耐,利比里亞總統Ellen Sirleaf就獲頒諾貝爾和平獎,Timing都算幾好。希望有機會親身試一個sub sahara的馬拉松。)

馬拉松並不只是運動,也是宣揚和平的好機會,特別在經戰亂蹂躪的地方,開辦馬拉松比賽更有特殊意思,告訴全世界戰爭沒有令他們失去鬥志。今天的五月和八月,巴勒斯坦的加沙和西非的利比里亞(Liberia)首都Monrovia先後舉辦第一屆馬拉松比賽。

若大家還記得前AC米蘭的黑人名宿韋亞(George Weah),他是自利比里亞最有名氣的國民。韋亞曾參與○五年與總統選舉,在首輪投票以28.3%得票率,領先第二位Ellen Sirleaf十個百分點,但在第二輪投票中以四成得票率敗給Ellen Sirleaf

利比里亞是西非首個獨立的國家。利比里亞的國旗與美國極相近,只是美國的星條旗有五十粒星及十三條間條,利比里亞的星條旗有一粒星和十一條間條,因為利比里亞由美國催生而成,早於美國南北戰爭前,美國國內已有開明及進步的聲音,希望讓黑奴重獲自由,但解放黑奴當時是相當激進的主張,較為人接受是讓黑奴返回他們的故鄉──非洲,利比里亞是這樣誕生。

利比里亞沒有經西方殖民統治、有美國的經濟援助,更是一九四五年聯合國的創會會員之一,理應可以好好發展,可惜踏入上世紀八十年代,利比里亞連番出現政治危機,更於1989年爆發內戰,國民生產總值(GDP)於六年間暴跌九成,要到2003年內戰才正式結束。

恢復和平後的第八年,利比里亞終於舉辦首屆國際馬拉松比賽,因長年內戰,傷殘人口比例較高,除了有全馬、十公里和輪椅賽,更設有十公里的拐杖賽!大會的宗旨很簡單:希望透過馬拉松團結所有國民,無論健全或傷殘都可以參與,告訴國際社會利比里亞是安全和吸引的旅遊點,而比賽的收益都撥作發展體育。

馬拉松在利比里亞是新事物,未必所有人都知道為甚麼要辦馬拉松,大會也在網頁中特別解釋。除了促進經濟、慈善、健康生活、塑造城市形象外,大會有兩句寫得相當之好:“marathons are an amazing way to bring people together to share something and celebrate.

”Marathons are for anyone who wants a challenge, and people can run or walk as fast or slow as they want. It will bring people together, whether taking part or watching from the sidewalk, whoever they are, wherever they are from”

國際傳媒有報道這個馬拉松賽,坐輪椅、撐拐杖與健全的選手一起衝線,內戰的傷口終於癒合了。利比里亞現任總統、也是非洲惟一一個女性元首Ellen Sirleaf也有參與,即使七十二歲的Ellen跑了一公里便放棄了,但肯落場跑的精神也值得可嘉。

那麼我們的渣打馬拉松又有甚麼宗旨?辦渣打馬拉松的目的是甚麼?大會又有甚麼願景(Vision),希望馬拉松為香港帶來甚麼?大會那些「從心出發、跑出信念」、「跑出正能量」等空洞蒼白的口號稱不上是宗旨,我嘗試在渣打的網頁找,除了有簡單兩三段及主席的話介紹田總的工作,可惜甚麼也找不到。

新一屆渣打馬拉松又開始報名,很難期望賽會與賽道有甚麼大改進,我的希望只有一個,我們也可以像利比里亞、大阪、洛杉磯、倫敦、伊斯坦堡...一樣,讓傷殘人士可以參與輪椅賽。

1 則留言:

Haricot 微豆 說...

I came upon your blog by chance.

I also enjoy both running and travelling. Thus far, I have completed 14 marathons, 8 half-marathons, and many 10 K races. I wish I could travel more, but alas I don't always have the time, money, or both.

Anyway, I would definitely come back and read more of your article.

Haricot
(Ottaw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