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大家喜歡我鏡頭下的馬拉松風景,不妨Click樂施會的標誌,資助他們的扶貧工作)

2009年1月7日星期三

即使消滅哈馬斯,也無助締結和平

《明報》.08年1月8日(寫於1月4日)

經過近兩周大規模空襲後,雖然國際輿論(除美國外),不斷呼籲以色列和哈馬斯停火,但戰事繼續升級,以色列日前終於派地面部隊開入加沙。現在戰爭中,派出地面部隊永遠是最後一著,很明顯,哈馬斯是比以色列頑強,單靠空襲根本無法摧毀哈馬斯的火箭發射設施。

以色列的優勢

對以軍來說,這場戰爭的目的,就是要摧毀哈馬斯的軍事設施,令以色列南部城市,不再受到哈馬斯火前威脅;終極目的,就是要瓦解哈馬斯在加沙力量,讓阿巴斯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接管加沙。哈馬斯的目標,就是要迎頭痛擊以軍,即使沒有可能戰勝,也要讓以軍吃盡苦頭、付出沉重代價,像兩年前的黎巴嫩的真主黨一樣。

看牌面,以色列肯定佔優。哈馬斯的軍事力量,無法與獲伊朗軍援的真主黨比;真主黨擁有的是導彈,包括蘇聯製的喀秋莎型(Katyushas)導彈,伊朗制的Zelzal-2型(懷疑是由中國轉移技術)導彈,射程達200公里。

哈馬斯擁有所謂「火箭」的火力極之有限,通常只能摧毀半幢建築物,戰爭到目前為止,只有幾名以色列人被火箭殺死,殺傷力與以色列的戰機、動輒數十人死傷的空襲是蚊與牛比。

加沙的地勢平坦,沒有容易匿藏的山區,加上以色列自67年後一直佔據加沙,對該區瞭如指掌。唯一困難是,若哈馬斯武裝分子匿藏在城市民居中,如何避免傷及無辜。

以軍的隱憂

但以軍也有隱憂,北部的真主黨會否乘機發難,讓以色列兩面受敵?而哈馬斯對抗以軍的決心,一定比真主黨強得多。以色列近60年來,一直侵占巴勒斯坦人的土地、壓迫巴勒斯坦人,不讓他們建國,近兩年間更多次截斷加沙的電力、拒絕讓人道救援物資送入加沙,加沙的巴勒斯坦人對以色列肯定是恨之骨。

而隨著越來越多平民傷亡,國際輿論對以色列也越來越不利,停火的壓力也越來越大。以色列每次發動的戰爭都有死線(Deadline),就是趕及在國際輿論、特別是美國要求停火前,順利殲滅軍事目標、完成任務;何時才到這條死線,就取決於有多少巴勒斯坦平民傷亡。

若以軍過份濫殺無辜,這條死線很快就到;若以軍殺的平民少,死線就可以延後些少。所以以色列向外大肆宣揚哈馬斯火箭的威脅,但同時嚴禁外國記者進入加沙,讓外界無法得知死傷的第一手資料,以減少國際輿論壓力,傷亡數字只能靠非政府組織或以色列政府發佈。

戰爭不是解決辦法

其實早於03年起,以色列情治機關,策動一連串行動暗殺哈馬斯領袖,但哈馬斯至今仍屹立不倒,甚至變得更強大。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以巴衝突的根源,在於以色列無視聯合國決議,長期控制巴勒斯坦西岸及加沙,不讓他們建國,巴勒斯坦人是迫不得已才要反投。

戰爭只會加深雙方積怨,即使以色列擊潰哈馬斯在加沙的勢力,以軍佔領加沙每一幢建築物,殺死所有哈馬斯成員,只要以色列對巴勒斯坦政策沒有調整,另一個哈馬斯又會冒起,除非以色列永遠對加沙實施軍管。以色列一定要與哈馬斯對話,就像當年與阿拉法特談判一樣,才可以保障和平。

1 則留言:

匿名 說...

事到如今,哈馬斯亦要負責任。作為民選政府,哈一直強調的不是和平,而是要將以色列消除。實際行動上,哈又以火箭炮攻擊以色列,以學校、清真寺作掩飾,以人道為擋箭牌,犧牲老幼,以博取國際對以色列的指責。在戰事中,傳媒的報導大部份都集中在戰事造成的死傷數字,而這數字往往影響讀者對事件的判斷。因此,以色列在是次戰事也開始控制傳媒的採訪自由。當今的戰爭變得越來越複雜,武器是其中一個手段,但傳媒是另一個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