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把新文章搬回這裡。新店繼續營業,中東筆記、日後兩店同時出售。私有化後的新店,只是方便版主把所有中東的東西集結。謝謝!不便之處、敬請原諒!!!)
功課沒完沒了,完成第一份功課、Ottoman的洋務運動後,又要應付第二份,「英國在託管巴勒斯坦期間的猶太人移民政策」,明年7/1交,4500字。於是,又要由abc開始讀起,先弄清楚那段時間發生了甚麼事、然後再看移民政策。讀
的期間發現,英國佬在巴勒斯坦政府,也是十分喜歡搞Commission、白皮書、報告、 委員會、調查委員會、專責委員會...由支持猶太人建國的Balfour Declaration,Churchill White Paper(重申支持猶太佬建國,但不能無限量移民入巴勒斯坦), Peel Commission(猶太人與巴勒斯坦人,應該分開建立兩個國家), 1939 White Paper(沒有巴勒斯坦人同意,猶太人不能移民到巴勒斯坦)...
每次巴勒斯坦出事、暴動、流血衝突...英國佬就搞一個委員會,然後寫報告,至於報告內容也有點不了了之。(特區政府也是一脈相承。)現在看這些數十年前報告;有如叫個鬼佬,看特區的政制發展一、二、三、四、五、六號報告書一樣,只有幾句或三兩段有用,其餘完全是廢話。硬要看完這一大堆資料,最終也是不明所以。
1917年的Balfour Declaration到1939 White Paper,由一戰時協助猶太人建國,到二戰前限制猶太人移民,英國人由支持猶太人建國、變成忽然同情巴勒斯坦人,唯一不變的是,所有政策最先是要照顧大英帝國的利益,殖民地的人物只是其次。
英國佬支持猶太人建國,也是因為猶太人在美國、布爾什維克人的影響力。1916年,俄國革命前夕,英國佬擔心俄國退出一戰,加上猶太人在美國勢力大,若英國支持以色列復國,有望增加俄國繼續參戰、及美國加入歐洲戰場的機會,而且當時的工黨首相Lloyd George親猶太人,Balfour Declaration就在這個時空出現。
但當戰爭結束,協約國戰敗,Ottoman Empire、奧匈帝國解體,德國割地賠償,巴勒斯坦、伊拉克及約旦由英國佬託管;敍利亞和黎巴嫩則由法國託管。管治巴勒斯坦不再抽像的一紙Balfour Declaration,而是如何協助人少的猶太人建國,同時又令佔多數巴勒斯坦人不反抗!想食飯,但又不想埋單,這又怎可能做到?
結果,巴勒斯坦由託管的第一年起,猶太人和巴勒斯坦頻頻衝突。隨著猶太人移民越來越多,猶太人也不願意與巴勒斯坦人融和,所有工作也聘請猶太人,不願把工作機會分給巴勒斯坦人,雙方矛盾越來越深,巴勒斯坦人也完全杯葛參與所有英國佬搞的諮詢架構、地方選舉,因為他們認為這些就是圈套,他們根本不承認Balfour Declaration,也沒有理由參與這些東西。
巴勒斯坦的英國地方官,不少也同情巴勒斯坦人,不可能把這個國家、佔大多數的巴勒斯坦人,交由少數的猶太人去管,要繼續行這種自我矛盾、政策,不只對巴勒斯坦人不公平,也是損害英帝國利益,但這種聲音到英國政府就被壓下了。
就在一二戰之間,國際政治形勢不慢慢轉變,中東的石油、伊拉克提早結束託管、阿拉伯世界開始團結、納粹德國抬頭、英帝國影響力急速下滑,英國也無財力在巴勒斯坦駐重兵,如何拉攏阿拉伯世界做盟友、甩掉巴勒斯坦這塊雞肋,成為維持大英帝國命脈的當務之急。
於是每個委員會、每份White Paper,就是一次轉(車太)的機會,不斷為Balfour Declaration的建國論降溫,由Balfour Declaration中,隻字不題巴勒斯坦人,到最後的1939 White Paper,說明在1943年後,所有猶太人移民都要巴勒斯坦人同意。
我的功課,就是要解釋這種「不連貫」。
PS:多謝友好A的英文指導,總算完成第一份Essay!返來後一定要請食飯。我本《Istanbul》比你,你不用還給我了。
1 則留言:
我也覺得殖民地政府最愛搞這些委員會,煞有介事調查一番後,就好像甚麼事也沒有發生過。我曾翻閱「金禧事件」調查報告,看罷,整件事好像無傷大雅,小事一樁。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