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大家喜歡我鏡頭下的馬拉松風景,不妨Click樂施會的標誌,資助他們的扶貧工作)

2007年12月3日星期一

Silence, night & Dreams by Zbigniew Presiner


繼宿舍及學校以外,Barbican Centre已成為我另一個家,今天晚上與清代藝術專家S、語言學專家F、及大公關A,在BC聽Presiner的音樂會。喜愛奇斯洛夫斯基(Kieslowski)電影的人,大體都知道Presiner就是他的御用配樂師。若沒有Presiner的音樂、Piesiewicz的script,Kieslowski電影的感染力也會大打折扣。

原本也沒有期望在倫敦,可以聽到Presiner的音樂會,也是上月看BC的網站,才發現原本12月2日有一場!不用想,立即找些友好,一起訂票看。

我看電影留意配樂、較留意劇情還要多,一碰到好的配樂,電影散場後往往第一時間就是去找Soundtrack,回家聽Soundtrack時,又會勾起電影的劇情,每當翻聽花與愛麗絲(Hana & Alice)Soundtrack尾二那首曲,想起蒼井優的劇終前的芭蕾舞。於是這幾年間,家中的CD櫃越來越多電影soundtrack,Eleni Karaindrou、Presiner、Joe Haisaishi等等的碟,就是這樣慢慢累積。

Presiner的電影配樂很多都會用女高音及Chorus,塑造寧謐、肅穆、神聖的氛圍,例如兩生花(Double Life of Veronica)及十誡(Dekalog)的配樂,有如來自天堂一樣,Presiner的音樂沉重、有厚度,是哲學家沉思的抑鬱,或多或少是受到Kieslowski的影響,特別是他在96年「意外」病逝。

Kieslowski的死是不幸,原本他可以選擇在法國的醫院,醫治他的心臟?血管?的病,但他選擇回醫學技術差一截的波蘭醫,結果手術失敗。奇氏死前,構思了天堂、地獄及煉獄三部曲,前兩者已經於數年、由其他導演完成他的遺作。但沒有奇氏執導、沒有Presiner的音樂、也沒有Pieciewicz的劇本,拍出來的是另一東西。


音樂會上半場由Presiner親自指揮他的新作Silence, Night & Dreams,可惜這首寧靜神聖的樂曲,被全場連續不斷的咳聲弄得肢離破碎!終於忍到這一曲中止時,連珠發炮的咳聲此起彼落,也不排除有些人聽到人咳、突然又有鋪癮加入一齊咳,節奏感一點也不輸台上的樂團。

由於實在太多人咳,每首曲中間的暫停時間也較一般長,大概是倫敦太冷了,全場不少人也傷風感冒。

下半場換了另一個指揮、奏他的電影配樂:兩生花、紅白藍、十誡...可以現場聽到由大樂隊奏、女高音、合唱團唱這些熟識這些既悲愴、又悅耳的旋律、電影的情節,實在感動得很。聽到這裡,就很後悔我竟然把他的電影配樂留在家中封塵,忘記帶來倫敦呀!!!

音樂會結束後,當身邊的人開始離開,我還是不想走,我最喜愛的Piano Pieces、Good Morning Melody還未奏呀!很想再聽多兩段...

來倫敦前,也沒有期望可以看到Presiner,這次又讓我巧合遇上了,又找到有興趣的友好一同聽。散場後,Presiner繼續留在Barbican Centre與聽眾簽名,整間唱片店的CD已被樂迷掃光,我也有幸可以近距離一睹這位大師。

他的音樂充滿悲觀及宿命的味道,但他真人倒不乏幽默,又會向樂迷打眼色,可惜在英國買唱片太貴,還是留待回香港後,才買他的新作好了,至少可以便宜三分之一。

2 則留言:

匿名 說...

阿陽,
跟你聽音樂會經常有意外驚喜! 這場音樂會除了是聽覺的享受, 也是視覺的享受。對於倫敦, 我也因它的藝術氣氛濃厚, 而越漸喜愛! 你這種讀書不忘享樂的生活態度, 真是值得學習, 可不是人人可以跟得上. 多謝介紹好野! 我們決定緊緊跟隨, 所以下次一定要通知.
肥S

ameinnoc 說...

chong hiu yeung - you were wayyy tooo lucky to get to listen to Presiner's concert... oooooo

conn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