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大家喜歡我鏡頭下的馬拉松風景,不妨Click樂施會的標誌,資助他們的扶貧工作)

2008年6月18日星期三

「不用多謝我了,因為你們的苦難,其實也是我們帶給你們的。」

學期太忙,很多有意思的東西也沒有時間寫。趁現在「暑假」,有多一點空閒,把這些一直想寫、但沒有時間寫的東西寫出來。

這一年在學校生活,最相處得來的,還是文化背景較接近的台灣人和日本人,美國人和英國本土人一般較冷淡,歐洲人熱情多一點,最好的則是北歐人,特別是挪威人!其他國藉的差不多。台灣人較熟的有幾個,一是曾留學法國、說得一口流利法語,但我又沒有機會聽他說法語的F及他太太S;另一個是曾在中美洲、非洲台灣邦交國教中文,西班牙文比英文還要好的M。

M在SOAS讀中國研究,以她的國學根底,根本沒有需要再讀中文了,無奈M有意思以教中文為生,總需要一紙文憑,才可以到歐美的院校教,支高一點的薪水,也因為美元一直貶值,令M原本預備夠的學費大幅縮水,為了交租及交學費,M又賒又借及不斷找工,版主相比幸福得多了。

聽M講滿清的故事,才發現在英國讀的中國研究,也是挺有意思。M這一年看很多,英國人如何寫清朝時期的中國,同一樣東西、同一件歷史,由西方人論述書寫,原來是這樣不同。

火燒圓明園,從小讀歷史就會教你,這是中國任人魚肉的國恥,洋人肆意毀滅這個瑰寶。但看參與英法聯軍的英人哥登的記錄是:英法聯軍去到圓明園,也驚嘆圓明園之美,其實聯軍與清政府交戰,也只是為了保護商業利益,打到北京、清政府屈服後也是見好就收,但當英法軍撤回大沽口,咸豐皇帝又想偷襲他們,結果當然又打不過洋人。

聯軍於是乘勢攻入北京,咸豐早已棄守紫禁城倉皇逃跑,不設防紫禁城已淪為俎上肉,可讓洋人予取予求,英法聯軍隨時可以把紫禁城燒掉,接管整個京城。但聯軍攻打北京目的,只是為了保障商業利益,不是要中國亡國,讓中國成為英法領土,中國太大、太多人,想管也管不了,但又不能不「懲罰」清政府,結果就挑了城郊的園明園祭旗。

園明園就是這樣被燒掉了,除了怪洋人,還是怪咸豐皇帝笨蛋。

十九世紀是帝國主義的年代,那個年代的英國年青人,若要幹一番大業,都會朝東方望、向東方走,勇闖這大片未開拓、未開發的化外之地。哥登就是其一,他後來到上海的租界經商。英法聯軍差不多時間,就是大平天國,太平天國的前身是洪秀全的拜上帝會。洪秀全自稱信奉基督,所以在中國的英國人,初期也對太平天國頗有好感,甚至覺得可以支持太平天國推翻滿清,讓中國成為基督教國家。

根據上兩世紀的英國報紙報導,太平天國軍隊軍紀良好、領導追求公義,真心為老百姓謀幸福;清廷相比腐敗得多、軍紀散漫、無良狗官壓榨老百姓。太平天國初期勢如破竹,可惜他們犯了太多錯誤:只是不斷侵略城池,但從來不經營後方,增併的領土失而復得、佔領南京後安於逸樂,不思進取、內訌不斷,以及錯誤攻佔,不應該觸碰的上海。

上海當時是外國租界,外國人情感上同情太平天國,其實根本沒有需要攻打,爭取他們支持就是了,但洪秀全這個笨蛋,竟然下令攻入上海,外國人及哥登也只好組織軍隊自衛,擊退了太平軍的來犯,洋人對太平天國的幻想也破滅了,還是維持清廷的國祚,較能維護他們的商業利益。清政府也順勢,邀請洋人協助他們訓練軍隊抗太平軍,哥登就成為清廷軍事顧問,組成一支「常勝軍」,與李鴻章的淮軍、曾國藩的湘軍一同圍剿太平軍。

另一邊廂的太平天國,也有英國人協助當軍事顧問。這位英國人(M沒有告訴我,他的名字叫甚麼)來中國時只有20歲,他的日記記錄了當年中國是怎樣的:農民還不如草芥,他們苦況慘不忍睹,戰亂、飢荒、哀鴻遍野,恐怖程度是完全不能想像的,中國人很苦、很可憐,也令他覺得,希望幫太平天國為中國人民做些事,他的太太也是死在中國。

根據他的記錄,太平天國進入南京,洪秀全、東南西北各王開始腐化,爭相建奢華的宮殿,這些宮很宏偉,但就像怪物一樣,因為宮殿旁全是殘缺不全的農莊,形成極醜陋的對比。究竟洪秀全是否信耶穌?他認為,洪秀全的確是信耶穌,也是真心相信,當南京被圍攻,洪秀全是相信,上帝會降嗎哪給他們,就如當年降給在曠野的以色列人一樣。

太平天國滅亡後,同治皇帝答謝哥登,告訴他:「想要甚麼,金銀財寶都可以。」哥登的回應是:「不用多謝我了,你們的苦難,其實也是我們帶給你們的。」哥登最後要了甚麼?他只向皇帝說,金銀財寶我不要了,我只想要兩件東西,就是「忠王」李秀成的佩劍、以及皇帝的馬掛。

看那一代洋人寫的中國,與我們過去讀的東西完全不同,也有趣多了。看他們的筆記,那一代到中國的洋人,都是離鄉別井、視中國為下半生奮鬥的志業,他們到中國後,看見中國人民那種無法想像的困苦,也開始對中國、及中國人充滿同情。

當時的中國對他們來說,是一個永遠猜不透的謎,是一個無法向外人所道的桃花園,這些武陵人回到英國後,再也不是英國人了,中國的經驗是漫長人生的一場夢、是瀕臨死亡那一道光、是驚鴻一瞥。好像溥儀的英文老師莊士敦,回到蘇格蘭後,就住在一個無人島上,然後把整個中國宮廷帶到這個無人島,下半生就沉溺在這個想像的京師。

不知道,李秀成的佩劍、同治皇帝的馬掛,現在仍存留嗎?流落在何方?

3 則留言:

Chong Hiu-yeung (莊曉陽) 說...

The correction from M:

一、
那不是同治皇帝的馬褂,而是黃馬褂。
馬褂是騎馬打仗的衣服,只有皇帝身邊的阿兵哥才可以穿黃馬褂。
道光後期,便開始有黃帝賞賜黃馬褂當禮物。
鹿頂記的小桂子到五台山前,小玄子也送他一件

二、
忠王的劍,他是從哪拿到的不得而知。
畢竟忠王從來沒有落到戈登的手裡,而是曾的手裡。
大概是曾送他的

三、
洪秀全並沒有下令要攻打上海
當時大部分的軍隊都是由忠王在控制領導
書上寫說 洪晚年對輸贏都沒太大興趣 極少露面
一次忠王要見他一面,還要學衙門擊鼓申冤

Thank you!

匿名 說...

講到太平天國忠王的劍,其實只要查下資料就知。首先,哥登點得到忠王李秀成呢把劍,已有唔同講法。一說當年李秀成將呢把由洪秀全所賜的劍,係出戰前交比堂弟侍王李世賢,後來侍王副將叛變,投奔大清,忠王的劍流入清王朝手中,哥登係當時常勝軍核心,平定太平天國之亂,就向清帝求賜忠王劍,作為平亂賞賜,並且把劍帶回英國。好似直到早幾年,中英友好協會,先將把劍交回中國!

當然,另一個講法係,呢把根本唔係忠王劍,只係侍王配劍,真正忠王劍,早已失落!

Prole 說...

那位加入太平軍的英國人叫做F·A·Lindley
其著作有中譯本《太平天國革命親歷記》
其中有史實亦有編造
他對太平軍的同情並不假
但恐未嘗不是某種東方學情調下的產物

其他較糟的西方人的論述
就不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