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日星期五
LA 1.市中心篇
香港與洛杉磯的時差是十五小時,晚上十一時多上飛機,抵達洛城是同一天的晚上九時多,讓你時光倒流至兩小時前。出發時,已收到K.Swiss的行程表。他們迪士尼樂園這些行程,我沒有多大興趣,不如早一天去Marathon Expo逛逛好過。第一天晚上,通宵計劃這個馬拉松五日遊行程,研究洛城的公共交通系統,那裡去得了、那裡去不了。
不懂得開車,到洛杉磯旅行麻煩很多,這個城市太大、太散,大洛杉磯由無數的聚洛組成,所謂市中心(LA Downtown)只是十幾幢商業大廈聚集的金融區,及附近地區。金融區以外,不少爛地和露天停車場、及殘舊鋪子的類貧民區,分野之大,令人咋舌。
市中心Broadway Street一帶,有不少殘破的建築、荒廢的電影院。這些建築宏偉,花崗石、羅馬柱、新古典主義、Cubism、Art Deco,反映上世紀初的時代精神和面貌,讓你從門外閘外,窺看他們曾經風光的過去,想像當年的巨星在這裡登台、處處衣香鬢影。有些已經死了、有些奄奄一息,街鋪都被墨西哥人租去,售賣廉價紀念品、鴨寮街的東西,尷尬地苟延殘喘。
七時過後,這個所謂的市中心,如死城一樣。當地人不敢在這裡開車,他們告訴你,晚上不要到街上走,很危險囉!
或許洛杉磯太大,地不值錢了,市中心Frank Gehry蓋的迪士尼演奏廳,隔壁有一塊棄置了的大爛地,每楝建築間相距那麼遠,在市內走兩三公里,也看不到多少東西。
誰殺死了洛杉磯市中心?美國的汽車業。
真正的資本家都是支持最低工資,不是因為他們慷慨,而是他們有遠見,把工資壓得太低,其實是殺雞取卵,大家都沒有能力、沒有時間消費,資本家又何來賺錢?只有張宇人這種笨蛋,才會振振有詞撐二十元最低工資。
亨利.福特大幅提高工人薪酬、削減工人的工時,改善工人的待遇,目的只是一個:讓他的工人,有能力付擔Ford的汽車。
汽車的普及,把洛杉磯的面貌完全扭轉。富有一點的人,都搬往洛杉磯外圍的新市鎮,那裡有更好環境、更大的房子,市中心的人口越來越少,人人都以車代步,車出車入,街也沒有人逛了,店鋪和劇院也隨之倒閉。少了人、多了車,開停車場變成穩賺不賠的生意,與其他錢維修保育,不如把建築拆去,蓋成本低廉的停車場好了。
半個世紀前的洛杉磯,是現在的香港,是賺錢至上的年代。很多有時代特色的建築,於二次世界大戰後拆掉,拿去蓋停車場。
為了吸引企業重回洛杉磯市中心,當時的政府把市中心好一些地剷平,Spring Street另僻新的金融區。新金融區的吸星大法,把市中心其他僅有的企業全吸過來。
這大致形成了洛杉磯今天的格局了。
Labels:
USA/美國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