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後,無論在網上討論區、電台節目、Facebook、 博客、傳媒記者、還是茶餘飯後,都有馬拉松的討論。每 人都馬拉松有不同反應,傳媒覺得馬拉松很危險;一般跑手 怨賽事難度太高;精英跑手年年不屑,那些到青馬大橋影相的一 般跑手。
筆者隨便挑了五項,坊間流行的意見討論,希望提供一些Food for thought,讓大家進一步思考,香港應該怎樣辦馬拉松。
意見一:田總的職員很努力,批評比賽對他們不公平。
回應:董建華、曾蔭權也很努力,但我們還是要批評他倆。
我以前也傾向接受現實,若「鋤冧」田總,恐怕連跑的機會。 直至有機會看過、跑過安排得很好的比賽,我才改變了想法。
為甚麼香港地鐵全世界最有效率?因為延誤五分鐘就是新聞! 若跑手對田總有多點壓力、對比賽的要求高一點,是可以鞭策比 賽進步,所有跑手都可以受惠。
意見二:「三隧三橋」的高難度是香港特色,有外國跑手因為這 樣才來香港跑!
回應:聽到「三隧三橋」,我還以為是繼馬時亨年代的「五隧 一橋」債券後,財政預算案的另一新產品。若外國人要挑戰難 度,怎樣也會選長城馬拉松,這個才是真正的挑戰!
大城市馬拉松有橋、有高速公路、有隧道無可厚非,但一條都 夠了,來來去去都是上橋落橋便會很重覆、很悶,跑手的親友也 無法來打氣。
香港最吸引的景色,一定是我們的海港、街道兩旁高聳的大廈、 及我們的風土人情,這些才是獨一無異的賣點。
意見三:跑馬拉松很危險,猝死機會率高。
澄清:完全錯誤。
應該說馬拉松是容易受傷的運動,而不是危險的運動,即使操 練不足,只要「唔好死頂」,最多也只是腳痛和完成不了比賽。
大家有這種印象,多得那個家傳戶曉的希臘傳說,及報章的大 字標題。事實上,馬拉松運動的死亡率極低,渣打馬拉松辦 了這麼多年,參加的總人次達數十萬人,但這麼多年來,只 有一個半馬跑手在比賽中不幸去世,渣打馬拉松的死亡率只是數 十萬分之一,怎樣看也不算高風險。
猝死也不是只有馬拉松才發生,各地足球聯賽和NBA,偶爾 有職業運動員在比賽中猝死。職業球員為數遠遠較馬拉松跑 手少,以比率計算,職業足球員的猝死率,並不比馬拉松跑手 低。
意見四:太多人跑、塞住條路、隨時被人鬆踭,應該限制人數參 與。
回應:多人參與的十公里和半馬比賽,便會出現這些問題,但 這些問題可以解決。相反,賽會應該增加全馬拉松名額,讓 多些人有機會感受馬拉松,既然賽事稱為渣打「馬拉松」,總不 能十公里三萬七千人,但馬拉松只有八千。
無論十公里和還是全馬,只要在起跑區設不同的時區,快跑手 站前一點、慢跑手留後一點,便可以解決一點問題。防止跑 手不自律、擅自越級升呢,大會可以考慮發不同顏色的號碼布作 識別。
倫敦街頭也很窄,大會的安排是。把四萬六千名跑手安排到三 個起點出發,三組人在五公里左右匯流,以減輕頭五公里的擁 擠。
意見五:馬拉松是要認真競賽,不能讓馬拉松派對和嘉年華化, 最討厭是那些到青馬大橋和西隧便拍照,阻塞通道的跑手。
回應:嘉年華化、派對化與認真競賽沒有衝突。倫敦馬、紐約 馬,既是過百萬人參與的街頭派對,又是全世界的五大比賽。
以嘉年華和派對方式搞馬拉松是很好的方法,讓普羅大眾感染 馬拉松的魔力,馬拉松變成煙花和花車巡遊式的盛會,政府才會 肯封多一點路。
若馬拉松只是為了給認真的跑手比賽,是很難要政府犧牲其他市 民的方便,封多一點路段給你跑。
若不想跑手在青馬大橋拍照,不如一起爭取把賽道放回市中心, 讓你在百萬市民沿途為你鼓掌和加油!
2 則留言:
大致上都同意你的看法。我加一點我的意見,參加得全馬,是食得咸魚抵得渴,三隧三橋係一早知,嫌辛苦就唔好參加。不過大會既然將難度增加,就應該將比賽時限調整下,例如第一個check point可以俾多些時間,讓那些志在完成的跑手可以輕鬆一點,可知道輕鬆地跑是很關鍵的。
42.195君,謝謝意見!聽聞話,elevation是比賽前兩周才出,所以在報名前,的確很多人不知道的。朋友投訴說,原來昂船洲好臭。
長城馬拉松難,但塞外風光實在好,辛苦爬也值得,但來來去去都是橋和隧道,實在太太太悶了。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