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崎位於九州最西端,沒有新幹線連接,到長崎只能由福岡坐「特急」JR。日本火車分「新幹線」、「特急」、「快速」同「普通」四類,但不要被火車的名字欺騙,穿州過市一定要選「新幹線」,所謂「特急」、「快速」,其實係你急佢唔急,你快佢唔快,急到賴尿都未到站。
這短短的距離、戥了兩粒鐘火車(約坐新幹線,兩粒鐘可以由福岡到岡山了),為了看全世界第二個被原子彈蹂躪的城市。廣島仍然是日本的重要城市,還有阿倫.雷諾(Alain Resnais)的《廣島之戀》。但同樣吃了原子彈的長崎,沒有廣島一樣好運了,外觀說明這只是一個二、三線城市,市長最近更被黑幫所殺,原爆博物館等地方,除了悼念死者、還有給市長的吊唁冊。
也由於此,長崎的原爆遺物較廣島保存得多一點,廣島除了A Dome的殘駭外,當年的瘡疤早已癒合;在長崎,你還可以在一些角落,觸碰了仍然隱隱作痛的傷痕。原爆中心點還保留一處,仍未清理的原爆後爛地(最下)、在浦上教堂旁,墜下的鐘樓已躺在這裡62年(上左)、門前有聖徒的無頭像守護著(右)、長崎醫科大學旁,神社的島居仍在金雞獨立(下)。
歷史選擇了長崎。長崎、橫濱和新潟,是日本最早開放的通商港,葡萄牙人於500年前到日本,最早的落腳點之一就是長崎。德川幕府於17世紀中葉鎖國,趕走了又要通商、又要傳教的葡萄牙人(日稱為南蠻人),但容忍了荷蘭人(日稱為紅毛人,台灣淡水的紅毛城,就是荷蘭建築),因為德川幕府忌憚葡萄牙人借傳教干預內政。
相反篤信新教的荷蘭人較務實,只專注做生意,所以特別容許荷蘭人可以留在長崎出島(長崎離岸一個小島)與日本做生意。於是出島這個小小窗口,令日本不致於被鎖國政策窒息至死,西方的科學、醫學、思想及技術,仍然可以透過這小孔傳入日本,為日後的明治維新打下基礎。
但歷史也拋棄了長崎,長崎於二戰捱原子彈其實只是偶然。美國決定向日本投原子彈後,就要考慮選那一個城市做目標了,美軍率先圈了二、三十個城市做目標,除了廣島、長崎外,還有大阪、名古屋、東京灣、甚至京都,然後再逐步收窄目標,據記憶,京都也是在尾二這輪才被剔除。(若吃原子彈的是京都,破壞程度與一場文革無異)
美軍考慮因素固然包括,有沒有重大軍事設施,其次就是目標附近有沒有大型盟軍戰俘營。經過多番考慮,最後入圍的四個城市,包括廣島、長崎、新潟(日本近北)及小倉(九州北、位於福岡縣)。
第一個原子彈落下3天,日本仍不肯無條件投降,B29轟炸機於是擲下第二顆原子彈,頭號目標原本是小倉,但當天小倉密雲,機師看不清楚目標,於是只好飛往附近的長崎。機師到長崎後,也發現天氣不佳,也不是投原子彈的時候,但正當打道回府時,天色突然轉晴,原子彈隨即落在長崎浦上。
原爆的故事,留待廣島篇再談。
3 則留言:
長崎和廣島大概是我永遠不會去的地方~因為會令心情過份複雜
fai
但這兩個城市好值得去,因為只有日本才可以看到原爆殘跡,不去是會miss的,即使抽離一點看,看日本人如何包裝及論述歷史的技巧,也會有不少得著。
當年好像都去過長崎的原爆館,好像還有一個什麼和平公園來的。
當年看到滿目瘡痍的照片,居然是有點心涼。
發佈留言